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432篇
农学   273篇
基础科学   300篇
  423篇
综合类   2172篇
农作物   219篇
水产渔业   247篇
畜牧兽医   1257篇
园艺   366篇
植物保护   171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郁燕  彭显龙  刘元英  张慧  陈丽楠 《土壤》2011,43(4):548-55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高氮(135 kg/hm2)和中氮(105 kg/hm2)水平下,研究了穗肥比例对寒地水稻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穗肥比例为15% 的处理各个时期伤流量和根系含糖量均最低,中氮水平下穗肥比例为35% 的处理伤流量和根系含糖量均最高。相同氮量条件下,随着穗肥比例增加根系伤流量增加,幼穗分化期增加均达到了5% 的显著水平;中氮条件下,前氮后移使幼穗分化期和抽穗后20天的根系含糖量显著提高了14.0% 和35.1%(p<0.05)。穗肥比例由15% 增加到35%,水稻吸氮量增加了11.1% ~ 15.6%,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20% ~ 43%,农学利用率提高了37.5% ~ 38.5%,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2.6% ~ 20.8%,水稻产量提高了12.3% ~ 12.7%,且均达到了5% 的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前氮后移促进了水稻碳氮代谢的协调,增加了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水稻根系吸氮能力,增加了氮素积累量,因此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992.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发病情况2010年9月10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安宁渠某养殖户饲养的1500只20日龄雏番鸭下架后开始发病.据畜主介绍,16日龄前,鸭群精神、食欲均正常,无死亡.17日龄个别雏鸭无任何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18日龄死亡增加至20余只,鸭群采食量开始急剧下降,到我处诊断时已经死亡80余只.  相似文献   
993.
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危害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是受影响最大的器官[1].目前该病作为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2].法氏囊是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旦受到损害,会引起免疫抑制,使鸡群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的反应能力下降[3],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IBD的诊断一般主要依赖于病理解剖学,观察胸肌、腿肌、法氏囊及腺胃等处的典型病变.而肾病变为主的IBD,单纯靠病理解剖很难做出诊断,需要用实验室方法确诊.最近本院门诊遇到一例以肾病变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病例,通过琼脂扩散法确诊为IBD,用高免蛋黄液注射配合中药“法贝灵”饮水治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磷酸化通路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中的作用,使用多种蛋白磷酸激酶抑制剂和激活剂预处理细胞,比较处理后NDV在细胞上生长状况的差异。结果显示NDV在PKC蛋白激酶抑制剂处理的细胞上的生长受到抑制,这种抑制作用能够被PKC蛋白激酶激活剂中和,而PKA蛋白激酶抑制剂和p38MAPK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其影响不大。通过PKC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细胞毒性试验证实,这种抑制作用不是由于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或者因药物加入而改变培养基pH值而造成的。病毒在staurosporine处理的细胞上的生长曲线试验显示,浓度在20~200 nmol/L能对病毒感染产生抑制作用,并且药物浓度越高,上清中病毒的滴度相对越低。本研究结果表明PKC磷酸化通路在新城疫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旨在探索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其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以免疫母貂所生仔貂为研究对象,采集21、30、45、60日龄仔貂血清,测定水貂病毒性肠炎母源抗体HI效价(MEV HI);选取25只47~52日龄健康水貂接种制备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前后14 d采血测定MEV HI效价;免疫后14 d进行水貂肠炎病毒攻毒临床症状观察,并测定粪便HA效价;攻毒后14 d对濒死和存活水貂安乐死,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母貂所产仔貂的MEV HI效价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在21日龄时较高,45日龄时少部分仔貂MEV HI效价<1:32,60日龄时大部分仔貂HI效价≤ 1:4;使用制备合格疫苗免疫后14 d对照组水貂的MEV HI效价均不高于1:4,免疫组MEV HI效价升高至1:64~1:512;攻毒保护试验表明,免疫组水貂100%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的攻击,水貂的精神、饮食、粪便等均未见异常,且攻毒后粪便HA效价为1:8~1:16;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能够很好地阻止病毒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复制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因此,免疫母貂所生仔貂21日龄时体内抗体效价最高,制备的疫苗免疫50日龄左右的水貂时能够突破母源抗体干扰并产生高水平的抗体,能够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996.
屠宰后胴体pH变化是衡量羊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羊肉胴体pH变化的特点以及可能影响肌肉pH变化的因素,诸如品种、饲料类型、饲养方式、环境温度、性别等;此外,还对造成羊肉pH变化的根源和肌肉内糖原代谢机制进行了相关阐述,以期望为通过糖原代谢通路来调控羊肉pH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97.
囟土白蚁(Odontotermes fontanellus Kemner)是严重危害安徽中小水库堤坝的主要蚁种.为了科学抽样,以幼年和成熟蚁群蚁中蚁后的体长与体积为指标,用DP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蚁后体长与体积之间成指数函数曲线关系,方程为:Y=0.074e0.068 4x(r=0.953 5);(2)蚁后体长与蚁巢体积之间成幂函数曲线关系,方程为:Y=5×10-5X5.521 6(r=0.855 0);(3)蚁后体长与工蚁数、兵蚁数、幼蚁数、整巢蚁数之间数量关系,有4条幂函数曲线,方程分别为:Y=0.001 3X4.812 6(r=0.904 9),Y=3×10-5X4.938 8(r=0.893 5),Y=0.384 4X3.268(r=0.709 0),Y=0.032 2X4.173(r=0.925 9);(4)蚁后体长与蚁巢深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幂函数,其方程为:Y=0.345 3X1.469 4(r=0.653 4).通过以上方程,可估计出该群体大小和蚁巢体积,为堤坝白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二九选”系用系统选种法育成的中熟中籼糯稻品种,原名IR29选,该品种在1978—1984年进行的系统鉴定和品比试验中,丰产性和品质表现良好。据初步统计,1985年全省种植近10万亩,约占全省糯稻种植面积7%。河南、湖南和陕西等省的一些科研和生产单位也引进试种。1985年11月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999.
组学技术分析肉鸡胚胎发育过程中肝脏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旨在探讨肉鸡胚胎在发育中后期肝脏蛋白水平的变化。本试验选取120枚重量为(65±0.2)g的罗氏308肉鸡种蛋,分为14胚龄(E14)和出壳1日龄(H1)两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枚种蛋。孵化至E14胚龄和H1日龄时,采集肝脏组织样本,应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选核心差异蛋白。结果显示,在E14和H1日龄之间共筛选出10个核心差异蛋白,主要促进脂肪酸降解(上调ACOX1、ACSL1、ACSL5、CPT1A和ECI2)和糖异生(上调ALDH3A2、FBP1、FBP2、GPI和PGM2,下调LDHB和ALDH9A1)。试验结果提示,胚胎发育的主要能量供给途径是脂肪酸降解,而不是糖酵解。此外,糖异生增多,促进糖原储存以应对出壳以及营养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旨在探索兔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体外分离培养的最佳条件,从而建立成熟稳定的兔PG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两种不同的体外分离法(胰酶消化法、机械法)和3种不同的传代法(胰酶消化法、机械法、连同饲养层消化法)探索第14~18天胎兔的PGCs体外分离传代的最佳方式,另将培养液分为A、B、C、D 4组,以D组为对照组,探究不同细胞因子浓度对兔PGCs形态变化及集落形成的影响。其次,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AKP)法对兔PGCs进行鉴定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结果表明,机械法分离得到的兔PGCs集落数量是酶消化法分离的2.2倍,而兔PGCs经不同的消化法传代发现,酶消化法、连同饲养层消化法、机械法在兔胚胎成纤维细胞(rabbit embryo fibroblast,REF)饲养层上分别成功传至P2、P2、P4代。B组PGCs培养液(基础液+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2 ng·mL-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4 ng·mL-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10 ng·mL-1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所获得的集落数量最多,具有较好的集落形态,保持未分化的时间较长。AKP染色结果显示,PGCs集落呈红黑色; RT-PCR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兔PGCs表达转录因子Oct-4。结果显示,兔原代PGCs最适采用机械分离法和机械传代法进行体外分离传代,适宜浓度的细胞因子添加至兔PGCs培养液中有利于兔PGCs在体外保持较多的集落数量和较长时间的未分化状态。本研究通过筛选和优化兔PGCs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建立稳定成熟兔PGCs细胞系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