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锡林浩特市气温、降水、NDVI、海拔、地形地貌等数据,将其划分为9个景观类型,在景观尺度上对NDVI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不同景观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植被生长状况差异等进行研究。同时,选取6个特征年,结合景观空间差异对研究区草地的适应性、脆弱性及敏感性进行划分,分析不同年份水分状况的景观响应。结果显示,降水、海拔、温度的综合效应导致了景观时空分异。温度高、水分较好的景观类型受气候影响较小,温度较高、水分条件差的景观类型比其他景观更加脆弱。低温、水分充足的景观类型更喜好高温气候。气候暖干化大背景下,水分条件优越区将是畜牧业发展重要依赖区域。“暖湿型”气候年份,所有景观草地生长状况都达到了最高值,“冷湿型”气候年份所有景观植被生长状况都受到了抑制;“暖干型”气候年份对水分优越景观类型起正效应,对高温、水分条件差的景观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62.
二色胡枝子种子硬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色胡枝子种子硬实性与种子形态差异有明显相关。黑色种子粒级大,千粒重高,种子硬实率达60.0%,褐色种子粒级小,千粒重低,种子硬实率为25.39%。采用多种方法解除硬实效果表明,90℃热水浸泡种子30min左右能起到解除硬实,提高发芽率的效果,硬实解除后黑色种子发芽率(95.0%)高于褐色种子发芽率(85.0%),初步认为,种子颜色差异是种子成熟度不同造成的,或者是色素在种皮中的堆积度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3.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羊草群落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理化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对放牧干扰下不同退化程度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羊草群落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土壤有机物、土壤速效氮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显著下降,而土壤容重、土壤(1-2mm)粗粒百分含量、土壤速效钾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pH值没有规律性变化。通过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1-2mm)粒径粗粒、土壤有机物、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在不同退化程度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这些指标可做为草甸草原羊草群落确定土壤退化程度的退化指标。  相似文献   
64.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市场国际化,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这就需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农技推广工作的天职就是作为连接农业科技成果创造者与农业科技成果使用者的桥梁,亦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农业生产者,使其认识、了解、掌握和应用它.提高农业生产、加工和经营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增加农业效益,发挥出农业科技的现实生产力作用。农技推广工作者,特别是政府农技推广工作者的天职就是通过试验、示范、展示、培训、信息发布、技物结合服务、田间指导等方式。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使其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产生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65.
为调查了解内蒙古乌审旗地区自然放牧绵羊主要蠕虫病的流行情况,并为当地牧民制定较为可行的驱虫方案,本研究于2009年3月至4月,对乌审旗不同地区的绵羊群进行了蠕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了驱虫效果比较试验。分别从6个采样点随机选取300只绵羊,由直肠采集新鲜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离心沉淀法富集虫卵,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进行形态学鉴定,用麦克马斯特氏法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感染率。同时,选取蠕虫感染强度较大的60只绵羊作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几种抗寄生虫药物的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自然放牧绵羊蠕虫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并以混合感染为特点,且与当地的草场类型、气候条件和饲养方式以及用药历史密切相关。总感染率达80.7%,感染优势虫种为线虫。根据虫卵形态特征初步鉴定出13种,分别隶属于2门3纲4目9科和12属。药物驱虫结果表明,伊维菌素皮下注射剂仍显示出强大的驱虫效果,而推荐剂量的阿苯达唑片剂几乎没有驱虫作用。  相似文献   
66.
以6份小麦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通过种子萌发过程中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相对抗旱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等指标对6份玉米材料种子抗旱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小麦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与干旱胁迫呈负相关;6份小麦种子材料萌发期的抗旱性表现为:荣...  相似文献   
67.
其其格 《现代农业》2024,(1):69-73+81
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也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锡林浩特市牧区的实地调研结果,对新发展理念下传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发现目前草原生态保护形势依旧严峻、草原畜牧业发展相对粗放,牧区传统畜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畜牧业养殖水平低、畜牧业市场环境严峻、畜产品品牌化建设不足、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等困境亟待解决。面向未来,必须立足于资源禀赋优势,秉持“以草定畜、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产能、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草原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提升绿色畜产品生产能力,为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玉米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饲料粮之一,对维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饲用玉米在收获、加工、贮藏及运输过程中易发生霉菌污染,引起品质劣变,不仅直接带来经济损失,而且部分霉菌毒素会对家畜及人类健康造成安全隐患。文章对2012—2021年文献报道的全国范围内饲用玉米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进行了系统综述,发现各地饲用玉米中主要检出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且都存在检出率超标现象,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应在采取合理霉菌毒素防控技术的同时,定期监测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的健康养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9.
草甸草原区退耕地的牧草-水分-氮肥耦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在呼伦贝尔建植不同种植模式的人工草地,研究补水、施氮和牧草类型3个因素对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植物营养成分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揭示呼伦贝尔地区退耕地人工草地的水肥耦合机制,筛选建植管理的最优模式。【方法】 试验在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2016年6月6日试验开始,设置3个因素试验,即牧草类型(Pasture)、施氮水平(Nitrogen)和补水处理(Irrigation)。牧草类型设紫花苜蓿单播(P1)、无芒雀麦单播(P2)、紫花苜蓿无芒雀麦1﹕1混播(P3)3个处理;施氮水平设不施氮(N0)、低氮(N1:75 kgN·hm-2·a-1)和高氮(N2:150 kgN·hm-2·a-1)3个水平,每年追施氮肥(化学纯尿素)两次分别于成苗(返青)期和分蘖期撒施;补水设不补水(I0)和补水(I1)两个水平,每年6、7、8月补水3次,补水20 mm·m-2。重复4次,共计72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7 m×10 m,行距1 m。在2016、2017年测定草地生物量、营养成分(植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以及土壤养分(土壤全氮、有机碳和pH)。【结果】 (1)播种当年(2016年)的产量对(N)、(I)、(P)和(P×I)等试验因素的响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017年两次测定的产量对(N)、(P)、(P×I)、(P×N)、(N×I×P)等试验因素的响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混播(P3)在不补水(I0)条件下低氮(N1)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P<0.05),平均达到17 801.19 kg·hm-2。(2)2016年和2017年的粗蛋白(CP)含量均表现为P1处理>P3处理>P2处理,2016年P1、P2和P3处理在补水条件相同时均表现为CP含量随着氮水平增加而增加,其中P1N2I0显著高于P1N0I0、P1N1I0 、P1N1I1P<0.05),达到最大(19.08%);2017年P3在I0条件下N1水平的粗蛋白(CP)含量(15.12%)显著高于N0P<0.05)。(3)施氮和补水均倾向于促使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负增长,全氮(TN)含量正增长,pH值负增长,其中表层土壤SOC增长量苜蓿和无芒雀麦显著高于混播(P<0.05),表层土壤全氮(TN)增长量苜蓿显著高于无芒雀麦和混播(P<0.05)。2016年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碳氮比(C/N)均高于2017年,表层平均高出17.39%,亚表层平均高出15.18%,表层土壤碳氮比的变化更为明显,其中表层土壤碳氮比2016年P1N0I1处理最高,为8.15,2017年P1N2I0处理最高,为5.67,亚表层土壤碳氮比2016年P1N2I1处理最高,为6.36,2017年P3N2I1处理最高,为5.67。【结论】 在呼伦贝尔退耕人工草地在播种第二年,牧草-水分-氮肥的耦合作用对草地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水氮耦合具有一定促进牧草的养分积累的协同效应,其中建植豆-禾混播草地最有利于提高牧草的生物量与营养品质。人工草地的建植会导致C/N降低,土壤品质下降,在不同牧草类型、补水及施氮水平下均会表现出0-20 cm土层SOC含量、pH值的降低以及土壤TN含量的上升,表明土壤出现酸化现象,豆-禾混播土壤pH值降低幅度小于单播,而高氮和补水会明显加剧土壤pH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