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用RT-PCR扩增并克隆了日本脑炎病毒弱毒株SA14-14-2的NS1、NS1'、NS1-2A的 cDNA片段,分别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b(+),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b-NS1、pET30b-NS1'、pET30b-NS1-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培养。结果表明,仅有pET30b-NS1质粒转化的菌株获得表达,而另外2种重组质粒转化的菌株均无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6kD,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8%,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表  相似文献   
62.
伪狂犬病(Pseudorab ies 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可导致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的中间宿主和传染源,感染后可引起妊娠母猪发生严重的繁殖障碍造成死胎、流产和木乃伊胎,患病仔猪表现为神经症状和呼吸道病,多以死亡告终。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高密度养猪地区,PRV可在猪群间不断传播,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一个重要传染病。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甚至消灭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目前伪狂犬病疫苗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Bartha-K 61株,该疫苗是20世纪60年代匈牙利Bartha等人将野毒株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反复传代而获得的一个人工致弱疫苗株,该毒株呈现gE基-因缺失表型,其毒力大大减弱,免疫原性很好,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良疫苗株。我们以Bartha-K61株为载体构建了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a株GP5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rPRV-GP5),但GP5基因的插入是否会改变伪狂犬病病毒Bartha-K61株对伪狂犬病的免疫保护效力?为此本研究通过测定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GP5)对伪狂犬病的最小免疫剂量,评价rPRV-GP5对伪狂犬病的保护效力。24只5~6月龄PRV阴性健康绵羊随机分成6组,每组4只,其中1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余5组分别后腿肌注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GP5)冻干疫苗(病毒含量为5×106.0TCID50/mL)5×104.0TCID50/只、5×103.0TCID50/只、5×102.0TCID50/只、5×101.0TCID50/只和5TCID50/只,免疫后15 d每只绵羊肌注伪狂犬病毒猪源强毒S株1000 LD50。结果表明:对照组和5TCID50/只组的全部绵羊攻毒后4~5 d均出现典型伪狂犬病症状并死亡,5×101.0TCID50/只组4只绵羊中有2只发病并死亡,其余各组全部保护。结论: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GP5)对绵羊最小免疫剂量为100 TCID50/只,GP5基因的插入没有影响伪狂犬弱毒疫苗Bartha-K61株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3.
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PK-15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稳定表达T7 RNA聚合酶(RNAP)的猪肾细胞系(PK-15),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以E.coli BL21(DE3)细菌基因组为模板扩增T7 RNAP基因,将其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构建重组质粒pLXSN-T7.采用脂质体将pLXSN-T7转染至PT67细胞中,经G418筛选培养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rMLV-T7,将其接种于PK-15细胞进行G418加压筛选和纯化;应用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T7启动子控制下的红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pET-RED)进行瞬时表达,检测T7 RNAP的表达及活性,结果表明筛选所得的细胞系PK/T7的不同代次均具有转录活性.本研究建立稳定表达T7 RNAP的细胞系PK/T7,为实现细胞内T7启动的转录和猪源RNA病毒等的反向遗传操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为了提高检测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猪抗体的血清中和试验(SN)的敏感性,对不同条件进行了评价和改进,通过在病毒稀释液中添加20%新鲜猪血清及使用派生于MA-104细胞系的一种受纳细胞克隆(MARC-145),可自始至终获得较高的SN抗体效价,用于评估SN试验的待检血清来自两组3周龄,经鼻内感染PRRSV(MN-1b株)的猪。用此改良法,在接种后9~11天首次检出SN抗体,且于接  相似文献   
65.
66.
外源基因在甲醇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醇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真核表达系统,在其乙醇氧化酶基因启动子的控制下,某些外源基因的表达量可达克/升以上。虽然该系统是一种优良的表达系统,但有许多因素影响外源基因在其中的表达,包括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及其整合到酵母染色体的位置和方式、mRNA的5′和3′端非翻译区、转录起始密码子的上下文、外源基因A+T的组成与转录和翻译的阻断、密码子的偏爱性、信号肽序列的特性、产物的稳定性、宿主菌的生理特性、培养基成份和培养条件等。在应用该表达系统过程中,这些因素均需予以考虑。本文就这些因素作了概述和讨论,有利于提高外源基因在该系统中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7.
将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LTVgB)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加入适当的保护剂制成冻干疫苗.取3批冻干疫苗,生理盐水稀释后分别经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14日龄和50日龄SPF鸡,接种剂量为5 × 106PFU,接种后3天出现局部反应,5天局部肿胀达到最大,接种鸡无其它全身反应,精神、食欲以及发育等均不受影响,说明重组病毒对试验鸡是安全的.取其中的200003批疫苗,用生理盐水作210-2~210-5稀释后,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40日龄SPF鸡,免疫后4周分别攻击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和鸡痘病毒102株,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对试验鸡翅内侧皮下接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在接种剂量为210-2~210-40.1ml/鸡的范围内可以使全部试验鸡产生局部反应,当接种剂量为210-50.2ml/鸡时可以使部分试验鸡(5/15)产生局部反应,鸡体对重组疫苗的最小反应剂量为210-40.1ml(相当于1000PFU).攻毒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当接种剂量为210-40.1ml(相当于1000 PFU)时可以使免疫鸡产生可靠免疫力,抵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强毒和鸡痘病毒102株的攻击,降低鸡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这些结果说明,疫苗接种后的局部反应与重组疫苗的免疫效力之间具有相关性,疫苗对接种鸡的局部作用反应了疫苗的免疫效力,我们研制的重组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00 PFU,这就为我们进一步考察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H-1a株核蛋白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的多克隆位点中,经鉴定后得到重组质粒pET30a-N,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受体菌BL21中,用诱导剂IPTG分别以不同浓度进行诱导,并在不同诱导时间进行采样,经处理后做SDS-PAGE、Western-blot分析,并以此为包被抗原进行ELISA检测,结果发现以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进行诱导,4小时后表达可达到高峰,其大小约为23kD,薄层扫描结果表明庐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2%,该蛋白不仅与PRRSV阳性血清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且可被PRRSV抗N蛋白单抗所识别,证实此大量表达的蛋白为核蛋白。将此表达产物应用ProBond^TM纯化系统进行纯化,其纯度可达到91%,纯化后的蛋白以50μg/孔包被96孔板,检测来自不同地区送检的猪血清,同时以全病毒ELISA为对照,结果发现二者的符合率高达93.3%,而应用该蛋白进行检测其反应更为敏感,且背景低,制备过程简单,这将为今后应用该蛋白作诊断抗原检测PRRSV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70.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非结构基因(ORF1)和非编码区分别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对其基因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CH-1a株ORF1全长11882nt,其中ORF1a长7512nt、ORF1b长4374nt。它们与VR2332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9%、92%;与LV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54%、63.3%。ORF1编码两个聚合蛋白,其中ORF1a编码的聚合蛋白经裂解后产生6个成熟的非结构蛋白(Nsp1α、Nsp1β、Nsp2-5),以Nsp2的变异性最为显著,它与LV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41%。ORF1b编码的聚合蛋白经裂解后,产生4个成熟的非结构蛋白(RdRp,CP2-4),其中RdRp为病毒的复制酶,CP4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与LV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48%。在ORF1a-ORF1b的衔接区有保守的庚核苷酸滑动序列和拟节结构,它们是核糖体移码翻译所必需的结构。在基因组末端存在非编码区,其中5'NCR长190nt,比LV株5'NCR短31nt,其核苷酸同源性为61%。3'NCR长151nt,比LV株3'NCR长37nt,保守性稍高,其与VR2332株和LV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4%和78.2%。在3'NCR末端有一个poly(A)尾巴,长20nt。在Poly(A)尾上游有保守的八核苷酸序列,是复制酶识别并结合的区域。本研究进一步证实CH-1a株在基因型上属于北美洲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