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林业   533篇
农学   298篇
基础科学   261篇
  287篇
综合类   2140篇
农作物   228篇
水产渔业   263篇
畜牧兽医   1502篇
园艺   295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H37RV株基因组 DNA为模板 ,应用 PCR法对 ESAT- 6和 CFP10基因进行扩增 ,产物经纯化后与载体 PMD18- T连接、转化及酶切鉴定 ,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GEX- 6 P- 1,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 ,转化入大肠杆菌 BL2 1中 ,以 1mmol/L IPTG诱导 ,进行 SDS- PAGE电泳。结果表明 ,ESAT- 6和 CFP10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32 0 0 0和 36 0 0 0 ,与实测相符。重组结核杆菌分泌蛋白 ESAT- 6和 CFP10的成功表达为结核病诊断及重组疫苗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苯胂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百分吸光系数E1m为735,用其测定样品中氨苯胂酸的含量,并与永停法进行对照,结果基本一致.本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可作为氨苯胂酸含量的另一种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3.
以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25-4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方法扩增外膜蛋白(OMP)5′末端保守区基因片段(OMPc),酶切及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后,与原核表达载体质粒pGEX-6P-1进行连接,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GEX-OM-Pc,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以IPTG进行诱导,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转化了重组质粒的菌株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4 kD,与实际预测相符,命名为GST-OMPc.GST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ELISA方法对纯化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纯化蛋白GST-OMPc能够与兔抗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的阳性血清反应.OMPc蛋白的成功表达为其功能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4.
四川猪链球菌Ⅱ型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链球菌Ⅱ型是导致许多国家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自90年代晚期江苏发生猪链球菌Ⅱ型感染以来已成为我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一种重要的新病原菌。最近在四川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不明原因的猪源人畜共患病,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我们从病死猪的病料中成功分离到三株猪链球菌分离株,经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和PCR鉴定,最终证实为猪链球菌Ⅱ型。通过对其毒力因子进行鉴定.结果发现MRP和EF均为阳性。进一步的药敏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Ⅳ、羧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肤肟等抗菌药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75.
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技术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技术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规律,以种植株距、基质覆盖量和羊粪在基质中占比三个关键技术指标为影响因素,开展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对玉米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影响效应,并建立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玉米株距为35 cm,基质覆盖量为1.08×10~4 kg/hm~2,羊粪所占比例为80%时,玉米综合性状最好,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3.8%。研究结果为创新免耕播种技术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6.
以七叶一枝花种子为试材,分别用浓度为0.025%、0.050%、0.100%、0.150%、0.200%的秋水仙素处理七叶一枝花种子12、24、48、60h,研究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及不同处理时间对七叶一枝花多倍体诱导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选育七叶一枝花优良多倍体品种提供材料,为探索秋水仙素诱导七叶一枝花多倍体育种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秋水仙处理的七叶一枝花根尖均有明显的膨大现象,其中浓度为0.050%秋水仙素处理12h的根尖膨大率最高,为51.69%;秋水仙素处理的七叶一枝花种子的胚根短且粗、胚轴伸长;经秋水仙素处理种子萌发的组培苗植株较对照植株的根茎明显加粗、节间变短。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秋水仙素处理样品的组培苗的幼根细胞DNA荧光强度约是对照细胞DNA荧光强度的1.88倍,表明经秋水仙素处理的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组培植株细胞染色体出现了部分加倍。  相似文献   
77.
针对水文时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问题,分别应用经验模态分解(EMD)与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论文首先将EMD与EEMD进行测试函数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EMD较EMD能较好的解决模态混叠现象。将其应用于湖北省降雨序列演变特性分析,并引入基于LSSVM信号延拓方法以消除水文序列的端点效应,结合小波分析结果对比验证表明,EEMD作为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较EMD能更精确地获取降雨时序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可为水文时间序列演变规律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低节位早发分蘖与叶片形态、碳氮代谢之间的关系,并筛选低节位分蘖多、早期分蘖发生速率快且符合理想株型叶片形态的水稻品种(系),对31个籼亚种水稻品种(系)早期低节位的分蘖特性、叶片形态及碳氮代谢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栽培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系)第一叶位成蘖率存在广泛变异,而第二、第三叶位成蘖率达到100%;水稻低节位分蘖发生速率与秧苗前3片叶叶长呈正相关,分蘖数量与叶宽呈负相关,因此,在育种上,可以将水稻秧苗前3片叶较长且较窄作为筛选早发分蘖水稻品种的参考形态指标;水稻植株体内蔗糖含量只影响分蘖发生速率,但不影响分蘖数量;硝态氮含量既影响分蘖发生速率,也影响成蘖率,氮代谢酶谷氨酸合酶(NADH-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的活性能促进水稻低节位分蘖的发生;将31份水稻品种(系)进行聚类,可分为A、B、C 3类,其中C类材料是分蘖发生较早且分蘖发生速率快、叶片形态更接近于理想株型叶片形态的优质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9.
正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当前国内食用植物油生产量不足需求量的40%、需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下,花生生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已达到4 500khm2,总产16 000kt左右,分别占我国油料作物的33%  相似文献   
80.
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进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岩区种植甬优12品种,6月7日后播种的667 m2产量将不会达到650 kg。为确保结实率80%以上,并且在11月10日前成熟,甬优12最佳播种期在5月24日左右,最迟播种期应不迟于5月27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