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牛肠道病毒(BEV)全基因组序列,针对其3D基因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提取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PCR扩增,经条件优化,建立了BEV的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从分离的牛肠道病毒中扩增出了732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且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oV)等相关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其检出敏感度达10-1TCID50。应用该方法对山东地区84份临床疑似发病牛样品进行检测,21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5%。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牛场中普遍存在的持续性感染,探讨不同生物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转化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将致细胞病变型BVDV (CP型BVDV)和非致细胞病变型BVDV (NCP型BVDV)感染MDBK细胞,观察细胞变化,感染后12~72 h期间每间隔12 h收集1次细胞,同时对24、48 h收集的细胞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物型BVDV感染宿主细胞24 h后,与感染NCP型BVDV的细胞相比,感染CP型BVDV的MDBK细胞中上调差异表达的基因2 849个,下调差异表达的基因3 347个,48 h后,上调差异表达的基因2 933个,下调差异表达的基因2 831个。对差异基因的GO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参与的分子功能主要有催化活性、结合活性、酶调节活性、分子转导活性和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自噬、细胞凋亡、免疫调节因子等相关的信号通路。本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控制BVDV和研制其候选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A型流感病毒是引起人和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病毒在宿主的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复制并刺激机体产生具有各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为天然免疫的一部分,具有抗病毒和辅助Th1型免疫应答的作用,同时细胞因子也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和疾病的表现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趋化性细胞因子、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抗病毒细胞因子的产生。论文综述了细胞因子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中的可能作用,为更好地阐明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文库中与A型流感病毒PB1-F2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为研究PB1-F2蛋白的功能提供依据。构建pGBKT7-PB1-F2诱饵重组载体,在证实诱饵蛋白不具有自激活作用的前提下,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白细胞文库中与PB1-F2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酵母细胞内验证蛋白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酵母表达载体pGBKT7-PB1-F2在酵母中成功表达PB1-F2融合蛋白。酵母双杂交筛选并验证,获得了8个与流感病毒PB1-F2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探索PB1-F2蛋白的新功能,为揭示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牛流行热病毒(BEFV)山东流行株G基因的特点,从临床病料中获得山东流行株牛流行热病毒的G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参考GenBank中牛流行热病毒的G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扩增G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克隆于pEASY-T3载体上,筛选阳性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用MEGA软件、NJ法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流行毒株G基因与GenBank中其他BEFV株G基因的核苷酸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大于96%;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BEFV山东流行株与中国台湾流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测定的121株金葡菌中,耐苯唑西林金葡菌(MRSA)为26株,占21.5%;对苯唑西林敏感菌(MSSA)为93株,占76.9%;中介菌株为2株,占1.6%。金葡菌对6种抗生素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噻肟为2株,占1.6%。mec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显示:所有的MSSA mecA基因均阴性,中介株mecA基因阳性1株,而MRSA中mecA基因阳性株为9株。MSSA对大部分抗生素仍保持良好的敏感性,而MRSA表现为多重耐药性,PCR技术可以作为快速检测金葡菌耐药基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循环更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近年研究表明,细胞自噬能够参与小RNA病毒的感染过程,小RNA病毒感染细胞时,快速激活自噬途径,自噬可以通过递呈病毒抗原发挥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同时自噬体为部分小RNA病毒提供复制相关蛋白质和非细胞裂解性释放途径,促进病毒的复制。论文对近年来小RNA病毒感染和细胞自噬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小RNA病毒参与自噬调节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中的牛型布鲁氏杆菌OMP10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布鲁氏菌疫苗株S2全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OMP10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入pEASY-T3,经测序正确后,与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10,转化E.coli 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pET-32a/OMP10,经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鉴定后,采用Ni-NTA Spin Kit纯化目的蛋白,并免疫小鼠。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OMP10的表达载体,经多次对表达条件的优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动物免疫试验及研究其免疫原性和抗感染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业的迅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控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口蹄疫、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轮状病毒腹泻对养牛业危害巨大,在我国广泛流行。本文就这4种病毒病的危害、流行现状、诊断技术、疫苗研发、防控技术进行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20.
观察奶牛在布鲁氏菌S19疫苗免疫状态下血清凝集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免疫后奶牛对布鲁氏菌水解素的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差异,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寻找选择布鲁氏菌病抗性牛的方法。选择布病阴性的性成熟青年黑白花奶牛50头,注射S19疫苗1×109CFU/头,定期采集血液测抗体水平,第60天用布鲁氏菌水解素皮内注射,检测变态反应。结果显示,所有免疫牛均能在15天时检测到凝集抗体,30天达到峰值。迟发性变态反应表明,免疫牛对布鲁氏菌水解素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变态反应强度与抗体峰值水平存在相关性,但差异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