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湖南双季稻区"早蓄晚灌"节水轻简栽培条件下水稻生产适宜的氮肥施用模式,通过比较分析了"早蓄晚灌"节水轻简栽培条件下7种不同氮肥配比模式对晚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配比为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4∶3∶3时玉针香产量达到最高,为7 930 kg/hm2,较施氮处理高3.12%~15.94%,较不施氮处理高44.44%;氮肥配比为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5∶3∶2时丰源优299产量最高,为7 980 kg/hm2,较施氮处理高2.57%~9.47%,较不施氮处理高40.74%。不同氮肥配比模式对水稻净光合速率在主要生育期内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分蘖盛期-孕穗期降低趋势最大,玉针香降低幅度为29.92%~45.38%,丰源优299降低幅度为28.62%~36.51%;而孕穗期-乳熟期降低幅度玉针香为5.01%~17.47%,丰源优299为1.28%~13.28%。玉针香呈现不同处理对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在各个生育期有各自的特征,丰源优299在生育前期以处理A(一次性施复合肥作为基肥施入)最高,孕穗期-乳熟期以处理E(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4∶3∶3)最佳。蒸腾速率表现随氮肥后移比例的增加,玉针香和丰源优299在水稻主要生育期内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在水稻分蘖盛期2个品种均以不施氮处理最佳,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均以处理C(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6∶3∶1)施肥比例最佳。因此,合理的施氮比例能够有效地提高光合利用率,进而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讨早晚稻品种CH_4排放差异,选取17个早稻品种和20个晚稻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稻田CH_4的排放通量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CH_4排放通量变化在返青期至齐穗期差异显著,早稻品种的CH_4累计排放量在60~160 kg/hm~2之间,晚稻品种的CH_4排放量明显高于早稻,在300~910 kg/hm~2之间。早稻品种中早39、株两优189、潭源优4903、株两优819、两优早17的单位产量综合温室效应(GWP)在0.027~0.377之间,显著低于中嘉早17、湘早籼6、湘早籼24、株两优171、陆两优171、长两优35、金优268、杰丰优1号;晚稻品种黄花占、娄优988、资优299、Y两优896、凤两优丝苗、深优9586的单位产量综合温室效应(GWP)显著低于湘晚籼17、玉珍香、深两优1号、凤两优293、T优15、准两优608、康两优380,介于0.830~1.080之间。综合来看,早晚稻选用上述品种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达到减排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3.
武陵山片区稻鱼种养模式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莹  傅志强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455-460
武陵山片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稻田养鱼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介绍了武陵山片区稻田养鱼产业的规模布局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了武陵山片区稻田养鱼产业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4.
傅志强  高志强 《农业工程》2019,9(6):112-115
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通过遴选组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春耘现代农业实验班进行实践探索。结果表明,模式改革在学生实践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协同培养和“管理学+农学”双学位培养模式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有利于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佳播期,通过对比不同播期对早晚稻产量和光热资源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熟型双季稻对播期响应的敏感性。【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湖南省通过审定的主推双季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至2019年早晚稻各设置3个播期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分析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气象资料,比较不同播期下各品种的产量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随着播期推迟,早晚稻通过缩短播种—始穗阶段的天数使生育期缩短,早稻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对中熟早稻和迟熟早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晚稻产量呈下降的趋势,迟熟晚稻对播期推迟的响应比中熟晚稻快;2018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73%、4.4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1.28%、-1.77%,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64%、8.1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14%、13.25%;2019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增加0.36%、10.36%,光能利用率分别增加1.53%、12.52%,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72%、6.09%,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58%、6.21%。【结论】播期对双季稻光...  相似文献   
66.
为分析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单抗SSj14的模拟表位,观察其免疫保护作用,利用SSj14单抗筛选富集噬菌体的随机六肽库,应用免疫印迹法确定阳性克隆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采用竞争ELISA法分析阳性克隆的抗原性,用筛选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进行日本血吸虫病免疫保护试验,计算减虫效果,并用ELISA法检测小鼠免疫前后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经3轮富集筛选后,免疫印迹法鉴定到4个阳性克隆,它们对SSj14单抗的抑制率分别为20.0%、40.8%、58.6%、61.5%,并分别在小鼠中诱导了7.42%、9.43%、11.74%、22.30%的减虫率。用噬菌体克隆免疫的小鼠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筛选到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和SSj14单抗有较高的亲和力,并诱导了抗小鼠日本血吸虫的部分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7.
东方田鼠具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病特征,为了探索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本研究分析了东方田鼠和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后血液细胞以及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东方田鼠和BALB/c鼠定量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于感染后第0、1、3、5、8、12、16、21、28、35、42 d分别采集抗凝血和血清,进行血常规和血清生化分析。血常规检测结果表明,东方田鼠感染后第3~16 d,WBC数量显著升高(Neu数量显著升高),而小鼠血常规检测结果正常;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ALB、HDL-C显著升高,小鼠各指标变化不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东方田鼠天然免疫细胞Neu和血清ALB可能与其抗日本血吸虫特性相关,对补体杀伤日本血吸虫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为明确湖南双季稻区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生产适宜的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栽植密度为副区,研究不同氮密处理对晚稻丰源优299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水稻生育后期二者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施氮量对生物量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密度增加对生物量也有显著提高作用,总体上以低氮高密处理生物量最高。光合势对水稻产量的建成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光合势随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净同化率对水稻产量的作用不明显。在物质转运方面,水稻产量与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茎叶表观输出量、茎叶表观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及茎鞘物质输出率相关性不大,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总体随着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施低氮高密处理的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水稻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时施氮量、栽植密度对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产量与叶绿素含量无直接相关性,叶绿素含量随施氮增加有所上升,栽植密度对叶绿素含量无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与根系活力呈正相关关系,施氮量增加明显提高前期根系活力,但后期无明显作用,栽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根系活力。所以,构建适宜的水稻群体对水稻高产十分重要,研究表明适宜降低施氮量和增加栽植密度能够有效形成水稻高产高效的群体结构,进而促进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9.
为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甲烷(CH4)排放差异形成与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的关系,选取早稻晚稻各3个品种为大田供试材料,采用密闭静态暗箱法收集CH4气体,监测早稻晚稻不同品种CH4排放动态,以及不同品种在主要生育时期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并对不同水稻品种CH4排放与两种酶活性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双季稻品种CH4排放差异显著,晚稻CH4累积排放量明显高于早稻,早稻品种中CH4累积排放量以湘早籼24号最高,株两优819最低,相差31.78%;晚稻以湘晚籼17号最高,Y两优1号最低,相差17.31%。双季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存在差异,早稻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孕穗期最高,晚稻过氧化氢酶、双季稻脲酶活性均在分蘖期最高;双季稻田CH4排放与脲酶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过氧化氢酶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双季稻品种甲烷排放与水稻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关系密切,降低水稻品种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有利于稻田CH4减排。  相似文献   
70.
为了从7 d童虫cDNA文库筛选出童虫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抗原基因。本研究首先构建了日本血吸虫7 d童虫cDNA文库,其次再采用日本吸血虫感染血清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建立的文库插入片段为0.5~3.0 kb,文库重组率为98%,初始文库滴度为2.4×10~6 pfu/mL,扩增后滴度为1.6×10~9 pfu/mL,利用感染日本血吸虫10 d和42 d的小鼠血清免疫筛选该文库,初筛和复筛后获得17条有效EST序列,其编码7个基因,分别为复制蛋白(2 ESTs)、肝再生增强因子(3 ESTs)、血小板活化因子(6 ESTs)、钙调理蛋白基因(3 EST)、丝束蛋白(1 ESTs)、核糖体RNA(1 EST)和还原型辅酶脱氢酶基因(1 EST)。该研究结果对今后探讨血吸虫的生长发育机制及筛选血吸虫早期诊断抗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