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8篇
  13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采后包装对黄冠梨冷藏期间品质和果皮褐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纸和薄膜包装的方式对黄冠梨进行冷藏期间品质与预防果皮褐斑病发生试验处理。结果表明,包装能够减少冷藏期间黄冠梨果皮褐斑(又称鸡爪病)发生。纸包装对黄冠梨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显著;薄膜包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黄冠梨较高的果实硬度,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PVC薄膜包装方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2.
以白熟期冬枣为试材,经不同浓度1-MCP(250,500,1000nL/L)处理后,在常温条件下贮藏30天时,1-MCP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冬枣乙醇积累,保持较好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降低腐烂指数和乙烯释放速率,提高贮藏后期呼吸速率,但对失水率和转红指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1-MCP处理以1000nL/L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3.
薄膜包装对黑宝石李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薄膜包装的黑宝石李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包装可明显抑制果实软化,延缓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促进后期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但对后期腐烂影响不显著。冷藏期间包装袋内的O2浓度范围为8.2%~11.0%,CO2浓度范围为6.4%~8.0%。  相似文献   
144.
分别于盛花后25、35、45、55d对‘红富士’苹果进行套袋(果袋为内层红色袋、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结果表明,早期套袋有提高果实单果重的趋势,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硬度和可滴定酸影响不大。果实成熟时,不同时期套袋对果肉Ca、K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早期套袋增加果肉Mg含量,降低Ca/Mg比值。同时,在盛花后35d进行3种果袋(内层白、外层外灰内灰双层纸袋;内层黑、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内层红、外袋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表明,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套袋使果实单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Ca含量、Ca/K影响不显著;而内袋红、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内袋黑、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的果实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并且上述两种果袋处理的果实Ca/M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其余果袋对品质和Ca,Mg,K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MA包装对巨峰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厚度的PVC保鲜膜对巨峰葡萄进行MA包装,研究了贮藏期间葡萄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TA)、Vc和失重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裸放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远高于MA包装的葡萄,包装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采后8周内基本稳定,以后开始减少;总酸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30μm膜包装的葡萄总酸含量高于50μm包装的;MA包装能够有效抑制葡萄失重,但对保持Vc含量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6.
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螺虫乙酯-烯醇-糖苷 (S-glu)、螺虫乙酯-酮-羟基 (S-keto)、螺虫乙酯-烯醇 (S-enol) 和螺虫乙酯-单羟基 (S-mono) 的残留分析方法,以及明确螺虫乙酯在梨中的残留规律,采用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乙腈为提取剂,以N-丙基乙二胺 (PSA) 和无水硫酸镁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 (SRM) 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螺虫乙酯在0.0005~0.1 mg/L范围内,S-glu在0.005~0.5 mg/L范围内,S-keto、S-enol和S-mono在0.0005~0.5 mg/L范围内各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与质谱峰面积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2 ≥ 0.999);在0.005~0.7 mg/kg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109%,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2%~3.3%;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6%~102%,RSD为1.1%~3.6%。最低检测浓度 (LOQ)为5 μg/kg。该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和确证。按推荐剂量进行田间施药,当梨果成熟采收时,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中的残留量之和在0.023~0.056 mg/kg之间,低于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0.7 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在0~0.015 mg/kg之间。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为12.4 d和7.1 d。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用于梨树害虫防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7.
Ca^2+与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军锋  李新忠 《果树科学》1999,16(3):176-179
  相似文献   
148.
Ca~(2+)与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苹果的花药、花粉为试材,观测Ca(2+)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花芽萌动期的花药中Ca(2+)含量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花粉培养过程中花粉壁渗出的Ca(2+)量与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10(-4)mol·1(-1)的游离Ca(2+)最有利于花粉萌发,1mmol.1(-1)EGTA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0.1mmol.1(-1).外源CaCl2、Ca(NO3)2、SrCl2在低浓度时对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作用不大;高浓度时具抑制效应,并且在同等浓度时,SrCl2的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49.
钙、硼营养对黄冠梨品质和果面褐斑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钙、硼营养对黄冠梨品质和褐斑病的影响,于幼果套袋之前进行叶面喷施0.3% H3BO4 (B)、0.5% CaCl2(Ca)、0.3% H3BO4+0.5% CaCl2 (B+Ca) 3次,每次间隔7d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果实贮藏前期果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冷藏期间果皮褐斑指数;其中B+Ca处理效果最明显,并显著提高采收时单果重、果皮中Ca含量、Ca/Mg和Ca/K;Ca、B+Ca处理能降低果皮中可溶性酚含量;B处理显著提高果皮和果肉中的硼含量。这说明B+Ca处理能明显改善黄冠梨果实采收品质和贮藏性能。  相似文献   
150.
以富士、金冠苹果树为试材,分析了同一花序不同部位的果实重量,Ca、Mg、K含量和果柄结构的变化,以期探讨果柄发育和幼果Ca、Mg、K吸收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幼果脱落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幼果的发育,单个幼果重量和Ca、Mg、K含量呈增加趋势;与发育不正常的边果相比,发育正常的中心果和边果的鲜重、干重、果柄直径、维管束数目、木质部厚度、韧皮部维管束面积和单果Ca、Mg、K总含量较高,而以干重为单位的果柄Ca、Mg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苹果幼果的单果重和Ca、Mg、K含量与果柄的直径、维管束数目、木质部厚度、韧皮部维管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幼果发育与Ca、Mg、K吸收和果柄结构密切相关,Ca、Mg、K吸收率低和果柄发育不良可能是导致落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