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西伯利亚白刺的微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及方差分析对影响西伯利亚白刺植株离体培养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培育出了西伯利亚白刺的组培苗。结果表明,适合初代培养的培养基是N6 IBA1.0mg/L 6-BA1.0mg/L,适合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N6 IBA0.1mg/L 6-BA2.0mg/L,适合壮苗的培养基是不加激素的N6培养基,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MS IBA0.5mg/L。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割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刈割干扰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及其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时间对植物的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留茬高度对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地上生物量显著下降;刈割时间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明显。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3.
草颗粒加工、贮藏及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草产业和草地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牧草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草产品加工逐步由散状、粉状向块状、颗粒状方向发展。在对草颗粒的优点及其在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就牧草混合制粒技术对反刍家畜营养生理的调控机理进行分析并阐述最新技术在草颗粒加工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提出了混合草颗粒加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4.
呼市地区犬寄生虫感染种类及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呼市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95只犬进行调查,查出体内外寄生虫8种,有20只犬被寄生虫所感染,总感染率为20.83%,其中感染犬弓首蛔虫(Toxocaracanis)、犬狮弓蛔虫(Toxascarisleonina)、犬疥螨(Sarcoptesscabieivar.canina)、犬蠕形螨(Demodexcanis)、犬钩虫(Ancylostomacaninum)、犬恶丝虫(Dirofilariaimmitis)、犬丽嫩吸吮线虫(Thelazzacallipaeda)和犬复孔绦虫(Dirofiariacaninum)分别为6只、2只、3只、2只、3只、2只、1只和1只,其感染率分别为6.32%、2.11%、3.16%、2.11%、3.16%、2.11%、1.05%和1.05%。雌雄感染率分别为40%和60%,2~19月龄的犬总感染率为75%。蛔虫的感率高,感染强度大。  相似文献   
85.
本论文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常见的12种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的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及粗饲料分级指数(G I)和粗饲料相对值(RFV)的估测,对各种牧草进行营养价值的评定,得知用单一的营养指标不能准确的评价牧草的营养价值,只有综合的考虑粗饲料分级指数,养分含量等指标才能对牧草的营养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卢德勋提出的粗饲料分级指数(G I)的计算公式把牧草中可摄入的净能和粗蛋白结合起来,同时把牧草中NDF或ADL包括在内,能明显区分养分含量差异很小的不同牧草,说明用粗饲料分级指数(G I)来评价牧草营养价值比美国提出的粗饲料相对值(RFV)更符合牧草的实际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6.
对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茎次生木质部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茎的次生木质部结构为环孔材;射线属异形Ⅱ射线;导管分子的穿孔板为单穿孔板,根据穿孔板的位置和数量,确定导管分子具有3种形态,即一端只有1个单穿孔板,另一端为螺纹增厚;一端具有2个单穿孔板,另一端为螺纹增厚;两端各具1个单穿孔板,且侧壁具螺纹增厚。  相似文献   
87.
不同病原菌对光肩星天牛致病力测定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病原真菌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幼虫致病力的测定表明:粉拟青霉9101、球孢白僵菌Z28 和卵孢白僵菌寄生率均为100% ,粉拟青霉Z26为87.5% 。各种菌对光肩星天牛的最适致死温度是:粉拟青霉Z26 15℃~20℃;粉拟青霉9101 15℃~25℃;球孢白僵菌Z28 20℃~30℃。用自己分离所得的球孢白僵菌Z28,粉拟青霉Z26,以含孢量4 亿孢子/m l+ 0.02% 增效剂做林间塞孔防治试验,每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球孢白僵菌Z281~3 次/年处理间无明显差异,防治效果达93.44% ~97.25% 。粉拟青霉Z261~3 次/年处理间无明显差异,防治效果在92.92% ~96.55% 。两种菌混合塞孔,以1~3次/年处理间无差异,防效达93.64% ~96.48% 。每株树所用菌剂成本为0.02元。  相似文献   
88.
中间锦鸡儿CiATAF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NAC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以中间锦鸡儿为材料,克隆并分析了NAC转录因子家族CiATAF1基因。该基因ORF全长为873 bp,编码291个氨基酸,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构成,具有典型NAC结构域。染色体步移法获得CiATAF1基因启动子826 bp,该启动子含有光、激素、厌氧诱导等多种响应元件。经拟南芥叶片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分析亚细胞定位,CiATAF1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荧光定量分析表明:CiATAF1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相比于中间锦鸡儿根和茎,在叶部表达量最高;在干旱、盐、冷、ABA处理下,CiATAF1基因表达量增加,推测该基因可能与非生物胁迫应答相关。CiATAF1同模式植物拟南芥及豆科其他植物的同源基因做多重序列分析,序列一致性为81.14%,表明ATAF1基因序列结构相对保守。生物信息学分析CiATAF1蛋白质属于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构成。研究结果对挖掘中间锦鸡儿抗非生物胁迫的基因和深入分析逆境胁迫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西部沙樱是一种抗风沙抗旱性强的植物,因此该种植物的栽种可以减缓荒漠化速度,同时增加了荒漠地区植物的丰富度。因此本试验以西部沙樱一年生枝条为材料,比较研究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外植体腋芽的诱导及增殖,为建立西部沙樱的快速繁殖培养途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西部沙樱茎段在0.2 mg/L NAA+0.5 mg/L 6-BA+0.5 mg/L GA3+3%蔗糖+0.6%琼脂(pH=5.75)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出腋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 NAA+1.0 mg/L 6-BA+0.5 mg/L GA3+3%蔗糖+0.6%琼脂(pH=5.75)。通过研究西部沙樱快繁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保持该植物的优良性状,并为实现工厂化育苗提供基础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90.
草甸草原区退耕地的牧草-水分-氮肥耦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在呼伦贝尔建植不同种植模式的人工草地,研究补水、施氮和牧草类型3个因素对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植物营养成分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揭示呼伦贝尔地区退耕地人工草地的水肥耦合机制,筛选建植管理的最优模式。【方法】 试验在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2016年6月6日试验开始,设置3个因素试验,即牧草类型(Pasture)、施氮水平(Nitrogen)和补水处理(Irrigation)。牧草类型设紫花苜蓿单播(P1)、无芒雀麦单播(P2)、紫花苜蓿无芒雀麦1﹕1混播(P3)3个处理;施氮水平设不施氮(N0)、低氮(N1:75 kgN·hm-2·a-1)和高氮(N2:150 kgN·hm-2·a-1)3个水平,每年追施氮肥(化学纯尿素)两次分别于成苗(返青)期和分蘖期撒施;补水设不补水(I0)和补水(I1)两个水平,每年6、7、8月补水3次,补水20 mm·m-2。重复4次,共计72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7 m×10 m,行距1 m。在2016、2017年测定草地生物量、营养成分(植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以及土壤养分(土壤全氮、有机碳和pH)。【结果】 (1)播种当年(2016年)的产量对(N)、(I)、(P)和(P×I)等试验因素的响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017年两次测定的产量对(N)、(P)、(P×I)、(P×N)、(N×I×P)等试验因素的响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混播(P3)在不补水(I0)条件下低氮(N1)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P<0.05),平均达到17 801.19 kg·hm-2。(2)2016年和2017年的粗蛋白(CP)含量均表现为P1处理>P3处理>P2处理,2016年P1、P2和P3处理在补水条件相同时均表现为CP含量随着氮水平增加而增加,其中P1N2I0显著高于P1N0I0、P1N1I0 、P1N1I1P<0.05),达到最大(19.08%);2017年P3在I0条件下N1水平的粗蛋白(CP)含量(15.12%)显著高于N0P<0.05)。(3)施氮和补水均倾向于促使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负增长,全氮(TN)含量正增长,pH值负增长,其中表层土壤SOC增长量苜蓿和无芒雀麦显著高于混播(P<0.05),表层土壤全氮(TN)增长量苜蓿显著高于无芒雀麦和混播(P<0.05)。2016年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碳氮比(C/N)均高于2017年,表层平均高出17.39%,亚表层平均高出15.18%,表层土壤碳氮比的变化更为明显,其中表层土壤碳氮比2016年P1N0I1处理最高,为8.15,2017年P1N2I0处理最高,为5.67,亚表层土壤碳氮比2016年P1N2I1处理最高,为6.36,2017年P3N2I1处理最高,为5.67。【结论】 在呼伦贝尔退耕人工草地在播种第二年,牧草-水分-氮肥的耦合作用对草地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水氮耦合具有一定促进牧草的养分积累的协同效应,其中建植豆-禾混播草地最有利于提高牧草的生物量与营养品质。人工草地的建植会导致C/N降低,土壤品质下降,在不同牧草类型、补水及施氮水平下均会表现出0-20 cm土层SOC含量、pH值的降低以及土壤TN含量的上升,表明土壤出现酸化现象,豆-禾混播土壤pH值降低幅度小于单播,而高氮和补水会明显加剧土壤pH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