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就国有林场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国有  相似文献   
42.
以37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选取KRT-IF35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分析遗传多态性,并利用SPSS软件下的GLM程序分析KRT-IF35基因与产毛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甘肃高山细毛羊个体中,KRT-IF35基因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进一步测序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KRT-IF35基因在CDS区第154碱基处发生C→T的突变,导致了氨基酸从脯氨酸变为亮氨酸.χ2检验表明甘肃高山群体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06 4,属于中度多态(0.5>PIC>0.25).关联分析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KRT35基因AA基因型标记的羊毛细度为19.89μm±0.13μm,AB基因型标记的羊毛细度为20.56μ±0.25 μm,AA基因型与AB基因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AA基因型标记的羊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为(21.48±0.16)%,AB基因型标记的羊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为(22.27±0.34)%,AA基因型与AB基因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AA基因型标记的羊毛纤维伸长率为(53.74±0.37)%,BB基因型标记的羊毛为(51.73±0.98)%,AA基因型与BB基因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因此KRT-IF35 C154→T SNP位点可能作为一个羊毛细度、羊毛纤维直径变异系数、伸长率选择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43.
以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与滩羊、小尾寒羊和蒙古羊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F1、F2及F3)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已培育出的西北肉用绵羊新品种群部分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以及在不同月龄的体重、体高和体长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探讨培育新品种的最佳杂交组合模式.结果表明:杂种三代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对应杂种二代,杂种二代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对应杂种一代;3种杂交组合改良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效果都好,尤其是高代或三元杂交经济效应更为显著.选择理想型的三代或二代杂种羊进行横交固定培育新品种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培育的新品种群是国内肉用绵羊育种计划最具代表性和遗传性能表现最好的育种基础群和最宝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4.
[目的]克隆“大通牦牛”Lfcin基因,为将该基因应用于饲料工业和养殖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技术从“大通牦牛”基因组DNA中获得乳铁蛋白素(Lactoferricin,Lfcin)基因序列;将Lfcin基因连接于pGEM-T easy载体,送至生物公司测序;将“大通牦牛”与奶牛的Lfcin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对牦牛、奶牛、人、小鼠等物种的Lfcin蛋白进行序列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结果]克隆获得了含“大通牦牛”LF(Lactoferrin)第二外显子的DNA序列,共778bp,其中Lfcin基因编码区长75bp,编码2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获得的牦牛DNA序列与奶牛该序列存在11个碱基的变异;牦牛和奶牛的Lfcin蛋白质序列完全相同,各物种Lfcin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树分析表明Lfcin进化树符合物种进化规律。[结论]该研究为Lfcin基因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以及进一步研究Lfcin蛋白的生活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赖氨酸对绵羊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选用1岁左右的绵羊15只,均分为A、B、C 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10 g赖氨酸盐。饲喂28 d后,全部屠宰,取样。提取组织总RNA,反转录后扩增GHR和GAPDH基因,分析不同处理背最长肌中GHR 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绵羊GHR基因在B组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A组(P〈0.01),极显著高于C组(P〈0.01);C组与A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赖氨酸能够提高绵羊GHR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但不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6.
经过对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夏(6月中旬)、秋(9月中旬)、冬(12月中旬)三季的水、土壤、牧草、绵羊被毛、血液、组织器官及粪中硒的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城种羊场夏季土壤和牧草严重缺硒;绵羊血浆硒浓度全年均属正常;肝硒浓度低于临界水平;粪硒浓度冬季低于0.1mg/kgDM的正常值;被毛硒则在夏秋两季稍高,冬季严重缺乏,仅为0.012 mg/kg,极显著的低于羊毛缺硒值0.079 mg/kg(P<0.01).  相似文献   
47.
随着特克赛尔羊、杜泊羊、澳洲美利奴羊等国外优良绵羊品种的大量引进,在显著提高绵羊生产性能的同时,使得携带的各种遗传病在全国范围内快速蔓延,给羊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我国绵羊育种和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对绵羊皮肤脆裂症遗传病的临床症状、分子遗传基础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绵羊皮肤脆裂症遗传病的净化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8.
为了提高美利奴羊的繁殖率,增加美利奴羊产区养殖者的经济效益,运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乃斯种羊场、新疆生产兵团76团兴牧公司、齐齐哈尔种畜场和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的美利奴羊进行免疫试验。结果显示:4个试验点试验组发情率和受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 05);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巩乃斯种羊场和76团兴牧公司产羔率和双羔率极显著升高(P<0. 01),齐齐哈尔种畜场和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显著提高(P<0. 05);单羔和双羔初生重与对照组相比,齐齐哈尔种畜场试验组显著降低(P<0. 05),其他羊场无显著差异(P>0. 05);对76团兴牧公司2~6岁母羊双羔率进行统计,发现2岁母羊产双羔率最低,5岁母羊产双羔率最高;齐齐哈尔种畜场试验组双羔的断奶重与对照组相比,降低2. 10 kg。结果提示:通过对不同地方美利奴羊应用绵山羊双羔素可以提高美利奴羊的繁殖率,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9.
牦牛SRY基因克隆与分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SRY)基因位于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对性别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高原牦牛SRY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克隆和分子特征分析,以期从分子水平了解牦牛的性别形成机制.以雄性高原牦牛血液为材料,从基因组DNA中扩增SRY基因编码区(单外显子)序列,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并测序.同时,将牦牛SRY基因编码区与奶牛进行序列比对;对牦牛SRY蛋白与其他物种SRY蛋白进行序列比对;采用在线生物软件对牦牛SRY蛋白的特性和结构进行预测.牦牛SRY基因(GenBank:EU547257)编码区长687 bp,编码229个氨基酸.克隆获得的牦牛SRY基因编码区与奶牛该序列存在2个碱基的变异,造成1个氨基酸的变异;各物种SRY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牦牛SRY蛋白(GenBank:ACB 29799)主要由亲水性氨基酸构成,同源建模预测的SRY HMG区域的3D模型显示,SRY HMG区域三维结构呈由三个α-螺旋组成的"L"型.首次从高原牦牛基因组中克隆了SRY基因,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分子特征,为从分子水平人为的控制牦牛性别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培育新品种最佳的杂交组合模式。[方法]以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波德代羊及本地滩羊与小尾寒羊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及杂交三代)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已培育出的西北肉用绵羊新品种群部分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在不同月龄通过测定体重体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杂种三代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对应杂种二代,杂种二代生长发育速度优于对应杂种一代;陶波寒杂交组合改良效果较好于陶寒杂交组合,陶寒杂交组合改良效果较好于陶滩寒杂交组合,3种杂交组合改良小尾寒羊效果都好,尤其是高代或三元杂交经济效应更为显著。[结论]选择理想型的三代或二代杂种羊进行横交固定培育新品种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