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为研究对象,对其热风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将扇贝样品经处理后于45、55、65、75℃温度下进行热风干燥,监测样品的质量变化,所采取的监测频率为干燥开始的第1小时监测4次,第2小时监测2次,第3小时后每小时监测1次,所有的干燥过程都处于降速阶段,并用薄层干燥模型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选用Henderson-Pabis、Wang and Singh、Diamante et al.、Page、Newton 5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通过计算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平均偏差(eave)、卡方检验("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平均偏差(P)的大小,来检验拟合程度。结果表明:在45、55、65、75℃干燥温度下,Henderson-Pabis、Diamante et al.、Page、Newton 4个模型有效;进一步分析4个模型中模型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发现其中Henderson-Pabis、Page、Newton 3个模型参数中含有干燥温度为变量的通式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干燥温度在45~75℃时的干燥进程,3个通式模型依次为MRH=0.9673exp[-(7×10-5T-0.0009)]t、MRP=exp(-0.00323t0.0039T+0.7727)和MRN=exp[-(7×10-5T-0.0008)]t。  相似文献   
44.
为通过产品设计改变许氏平鲉现有的初级农产品销售模式,从品质上限到锁鲜效应两方面开展探索。本研究从致死胁迫强度探索许氏平鲉的极限品质,包括最低胁迫下的品质上限,疲劳致死下的品质下限,并对比市售产品品质状况。然后,通过品质易逝期处置,探讨高端许氏平鲉冷鲜品的锁鲜效应。健康活体按致死胁迫程度分3个处理组,分别为最低胁迫-破坏脊髓(SCD)、低胁迫-断髓致死(SCC)和高胁迫-窒息致死(SA),市售产品则分别来自超市(SM)及鱼市(FM)。锁鲜措施为速杀后立即冷却鱼体至0°C左右,鲜品贮藏条件为2°C冷藏。从僵直指数、肌肉收缩率、断裂强度分析许氏平鲉死后僵直特性。从白度值、pH值、ATP及其关联物和显微结构等指标分析肌肉品质及其冷藏稳定性。结果显示:(1)最低胁迫下,许氏平鲉死后24 h才达到最大僵直且持续24 h,高胁迫组则在6 h后僵直指数就已达到90%,48 h后彻底解僵;肌肉收缩率与僵直指数相关,高胁迫下,肌肉在贮藏期间没有收缩迹象,而最低胁迫下的肌肉在最大僵直发生前快速收缩。冷藏期间肌肉断裂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最低胁迫组显著延缓。(2)最低胁迫有较高的初始ATP值,为2.83μmol/g,最低pH值为6.58;低胁迫下,死后6 h ATP值为0.94μmol/g,最低pH值为6.56;高胁迫下,死后6 h ATP值为0.50μmol/g,最低pH值为6.54。(3)延迟效应的表现,冷藏过程中白度稳定无变化,肌肉纤维逐渐降解,肌肉细胞间隙扩大,但最低胁迫组可有效减缓上述趋势。(4)销售端品质现状的表现,鲜品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超市组与低胁迫组死后6 h品质相似,鱼市组与高胁迫组死后120 h的品质相似。研究表明,市售初级农产品许氏平鲉品质良莠不齐,通过锁鲜处置施加产品设计,不仅有效延长冷鲜货架期,且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45.
复合酶法提取海带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复合酶法(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比例为2:1:1)从海带中提取3种多糖,并分析了不同加酶方式对海带多糖提取率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步加酶法(先加纤维素酶:pH值为5.0,温度55℃,浸提10min;然后加果胶酶:pH值为4.2,温度50℃,浸提2h;最后再加木瓜蛋白酶:pH值为6.0,温度55℃,浸提2h),比同步加酶法(pH值为5.5,温度55℃,浸提4h 10min)3种海带多糖和总多糖的提取率及多糖含量都有显著地提高。分步加酶法提取的褐藻糖胶、褐藻淀粉、褐藻胶及总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3.49%、2.05%、6.00%和11.54%,比同步加酶法分别提高了45.42%、37.58%、22.95%和31.58%;分步加酶法提取的褐藻糖胶、褐藻淀粉及褐藻胶的含量分别为87.1%、59.3%和88.6%,比同步加酶法分别提高了11.95%、4.77%和5.23%。  相似文献   
46.
我国养殖水产品全链可追溯性系统平台的建设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据农业部渔业局统计,2005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继续位居大农业之首即占农产品出口总额28.6%,其中自产原料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64%,养殖水产品继续构成我国渔业生产、水产品消费以及渔业贸易的支柱。我国水产养殖产品在渔业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且发展潜力极大。近年来我国出口的养殖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不断被检出孔雀石绿及各种抗生素药残,2006年8月至今连续发生的福寿螺及多宝鱼事件均表明,我国养殖水产品全链的生产管理安全机制存在严重漏洞,福寿螺事件的处理过程也暴露了紧急预警系统和危机处理能力都有很大的缺陷,不论是科学层面还是管理层面…  相似文献   
47.
低值鱼蛋白的开发利用问题一直受到各国关注,对鱼蛋白的综合利用手段也作过多种尝试,相继有多种形式或用途不同的鱼蛋白制品问世。迄今为止,饲料蛋白制品仍为主要利用形式,同时,由于食用鱼蛋白具有蛋白质利用率高的优点,其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越来越重要。现代鱼品加工技术中,食用  相似文献   
48.
以箭齿鲽Atheresthes stomias为原料,对其肌肉蛋白进行分离提取,并研究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采用pH调节方法,分别提取得到酸分离蛋白和碱分离蛋白,同时以原料肌肉蛋白和传统漂洗鱼糜为对照。利用SDS-PAGE法对分离蛋白的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分离蛋白中肌原纤维蛋白分子保持完整,而酸分离蛋白有明显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降解现象产生。对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包括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料鱼肉和漂洗鱼糜相比,酸分离蛋白和碱分离蛋白均表现出明显的乳化性能,碱分离蛋白具有最佳的凝胶强度,而在其他功能特性方面,分离蛋白则没有明显的优势。对分离蛋白的基本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蛋白的脱脂效果比漂洗鱼糜更加明显,且与原料鱼肉(13.00%)相比,碱分离蛋白脂肪含量最少(1.23%),其次是酸分离蛋白(1.96%)和漂洗鱼糜(3.30%)。从分离前后的色度变化可以看出,分离蛋白的白度明显优于漂洗鱼糜和原料鱼肉。研究表明,箭齿鲽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作为一种蛋白配料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49.
以鲜活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为原料,采用工厂化加工工艺流程生产鲜黄海胆,研究其在4℃(普通冷藏)、4℃(冰水)和-1℃(超冷)贮藏条件下的细菌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过氧化值(TBARS)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海胆在-1℃条件下可贮藏24 d,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和pH值分别为4.6 lg(cfu/g)、285 mg/kg、12.3 mg/kg和6.58;在4℃(冰水)条件下可贮藏16 d,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和pH值分别为4.7 lg(cfu/g)、280 mg/kg、17.1 mg/kg和6.82;在4℃条件下可贮藏6 d,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和pH值分别为4.7 lg(cfu/g)、275 mg/kg、17.4 mg/kg和6.74。可见,-1℃下贮藏可以明显延长鲜黄海胆的保质期,同时有效抑制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过氧化值和挥发性盐基氮也可以作为鲜黄海胆鲜度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0.
运用栅栏技术,合理设置栅栏因子,通过栅栏因子间交互作用,形成有效的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研发出感官、品质良好的中间水分组织化模拟食品。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设计,以山梨糖醇、蔗糖和食醋为栅栏因子调节参数,以产品最大剪切力为响应参数,建立3个调节参数与产品最大剪切力的回归拟合方程,同时分析感官评定值咀嚼感与仪器测定值最大剪切力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山梨糖醇、蔗糖和食醋对产品最大剪切力显示出不同影响趋势,拟合方程相关系数r2=0.8504,拟合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感官评定值咀嚼感与仪器测定值最大剪切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仪器测定值最大剪切力来判断感官评定值咀嚼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