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临河地区蔬菜污染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2.
樗蚕在安徽省每年发生2~3代,而淮河以北均2代为主,极少发生3代。成虫羽化高峰为0~3时,群体羽化期长达40d,羽化率为6122%。每雌产卵数量约为276±505粒,遗腹卵142±511粒,雌成虫寿命4~10d,雄成虫寿命2~3d。卵期为8~9d,幼虫孵化高峰时刻为6~8时,孵化率高于95%,幼虫一般5龄,其全历期约30d。  相似文献   
63.
春种胡萝卜采取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栽培的与地膜覆盖栽培的相比较,收获期早12d,增产34.0%。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提高,抽薹率下降,肉质根膨大期处于适宜的生长季节。单位面积收益,地膜覆盖加盖塑料小拱棚栽培的每667m2达2031.9元,比地膜覆盖多768.9元,收益增加60.8%。故生产上宜推广地膜覆盖加盖小拱棚栽培,既增产增收又为复套种提供了更长的生育时间。  相似文献   
64.
【目的】揭示土壤镉污染对甘薯品质及镉、锌吸收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不同镉水平胁迫下甘薯产量、营养品质及镉、锌吸收的变化,同时采用迁移系数分析镉、锌在土壤-甘薯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随着土壤镉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薯块根产量呈下降趋势,最大程度可降低32.6%;块根果肉中蛋白质指标受影响程度较大,含量显著下降,最大程度可降低32.1%。镉胁迫会显著增加土壤和甘薯植株各部位的镉含量,但会抑制块根果肉对锌的吸收。种植甘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的镉含量,甘薯属于低镉吸收作物,当镉处理质量浓度不超过5mg·kg~(-1)时,块根果肉中镉含量基本低于国家安全限量标准(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Cd≤0.1mg·kg~(-1))。甘薯不同部位镉含量高低顺序为柴根茎段块根皮部叶片块根果肉,其中柴根和茎段部位对镉的迁移能力较大,镉主要富集在柴根部位。【结论】在镉污染程度不高的土壤中,可以通过种植甘薯来富集镉,同时柴根部位对镉的截留可以减少镉通过食物链向人体迁移。  相似文献   
65.
银北灌区菜用早熟马铃薯种薯春种秋繁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毒种薯春种夏收薯块利用药剂处理打破休眠以氯乙醇效果最好,出苗率为100%,硫脲和赤霉素处理出苗率均不足10%;从产量看,氯乙醇处理的为最高933kg/667m^2,赤霉素、硫脲处理的比较低,分别为86.8kg/667m^2和248.13kg/667m^2。秋季栽培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天数较短,氯乙醇处理为60天,赤霉素、硫脲处理因出苗迟.只有38天和40天,同时生育期中大于15℃的有效积温不够,导致植株生长量小,光合产物积累少,地下部薯块膨大慢,产量低。因此,早播种,早出苗,在7月上旬播种成为秋繁种薯成功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 2007年用2006年秋繁种薯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秋繁种薯春种夏收与对照相比,生育期相近,薯块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比对照高,每667m^2比对照增产16.39%。说明用春种秋繁种薯解决宁夏引黄灌区春种菜用早熟马铃薯种薯供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6.
福建闽西矿区周边土壤Cd、Pb、Cr含量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福建闽西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Pb、Cr积累特征及健康风险,分别测定了农田土壤中Cd、Pb和Cr含量。通过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农田土壤的污染状况和生态危害程度,并应用概率评估模型评价了3种重金属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Cd、Pb、Cr污染,土壤中各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值大小顺序为CdPbCr,综合污染指数为1.21,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等级。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大小顺序为CdPbCr,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226,整体处于中度生态危害等级。研究区土壤中Cd的致癌风险商尚未超过有关专家所建议的风险阈值10~(-4),对人体造成致癌风险的可能性较低;Pb的非致癌风险商基本都低于其风险阈值1,不产生健康风险;Cr的致癌风险商有12.9%超过风险阈值(10~(-4)),存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可能。  相似文献   
67.
为提高水产饲料细菌总数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从送检样品中获得20个样品细菌总数的检测结果,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偏差的方法评定20个样品细菌总数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2。当检测结果以2次测定对数值的平均值表示时,其取值于lgA±0.12之间。  相似文献   
68.
69.
为了掌握塔城地区沙湾县当前牛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利用阻断ELISA试剂盒对2014-2018年采集于塔城地区沙湾县的607份疫苗免疫血清样品进行了牛O型、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显示2014-2018年O型和A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7.81%和85.50%,O型口蹄疫免疫以2018年免疫合格率最高(94.33%),2017年次之(93.94%),2014年最低(78.72),A型口蹄疫免疫以2017年免疫合格率最高(92.42%),2018年次之(91.49%),2014年最低(76.60)。表明当前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且2017-2018年牛O型和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明显好于2014-2016年。  相似文献   
70.
袁海静  曹有龙  刘兰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06-11907,11932
[目的]探讨枸杞外植体生根培养的最佳配方。[方法]以枸杞新品种宁杞3号离体培养的鲜嫩枸杞苗为研究材料,对常规1/2MS生根培养基的铁元素和有机成分用量增加1倍,配制为改良生根培养基,研究其对枸杞外植体生根培养的效果。[结果]改良生根培养基对宁杞3号外植体生根培养效果非常明显。枸杞外植体的平均生根率在改良生根培养基中为91.7%,而在常规生根培养基中则为65%;接种35d之后,改良培养基上生长的枸杞外植体的平均株高比对照增加了38%,虽然平均根长减少30%,但根粗壮、发达。在改良培养基中培养的枸杞外植体平均单株茎秆鲜重和根部鲜重,分别比常规培养基培养的外植体提高18.1%和8.5%。[结论]改良生根培养基的铁元素和有机养分有利于外植体的生根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