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为研究苏云金杆菌Cry2Aa毒素的生物活性及杀虫机理,先利用浸叶法测定了商品化的Cry2Aa毒素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并用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再用ELISA法测定了Cry2Aa毒素与小菜蛾刷状缘膜囊泡(BBMV)的结合曲线,最后通过Ligand blot法和肽指纹质谱对小菜蛾BBMV与Cry2Aa毒素的结合蛋白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Cry2Aa毒素对小菜蛾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27.90μg/ml。Cry2Aa毒素与小菜蛾中肠上皮细胞存在结合,与小菜蛾BBMV的表观结合亲和力为266.6 nmol/L。小菜蛾BBMV与Cry2Aa毒素存在5条主要结合条带,其中分子量2.45×10~5上方的主结合条带酶解后得到ATYSEGPNGSVR片段,通过数据库比对分析,匹配到一个分子量为3.32×10~5的小菜蛾未鉴定蛋白,其功能注释为脂质运载蛋白。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并预测其干燥基准,为桉树大径材的实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10年生尾巨桉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根据木材干燥过程中初期开裂、内部开裂和截面变形3项干燥缺陷的发生程度,制定桉树大径材干燥基准.[结果]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初期开裂程度2级;内部开裂程度中等,为3级;截面变形严重,为4级.干燥速度为4级,干燥速度较慢,属难干木材.体积、径向和弦向干缩率较大,分别为19.656%、10.976%和9.451%;差异干缩值为0.861,属差异干缩小.根据3种缺陷的等级程度,确定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干燥基准的基本条件:初期温度50℃,初期干湿球温度差2~4℃,末期温度75℃;厚度为25~30 mm的桉树无性系木材窑干至水含率10.00%所需时间为20.75 d.[结论]截面变形是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主要干燥缺陷,为防止其发生,在生产中应以初期温度50℃、初期干湿球温度差2~4℃、末期温度75℃为干燥基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以5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切片分析法,系统研究了微波干燥过程中木材含水率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微波干燥过程中,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干燥初期0~4 h曲线下降速度较快,4 h以后含水率下降速度减慢曲线趋向平缓;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微波辐射功率对木材含水率影响极显著;干燥温度和微波辐射功率对干燥速度影响极显著,木材初含水率对干燥速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云南省红河流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水质季节动态.【方法】以云南省红河流域为例,连续2a采用定点实地调查和水质采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水质变化(全氮TN、全磷TP、生物耗氧量BOD5和化学耗氧量CODcr)及浮游植物多样性分布状况.【结果】(1)红河流域主要浮游植物种类为绿藻门和硅藻门,不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丰度随季节均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夏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局部有所波动.(2)红河流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P)、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随季节呈"V"字型变化规律,在春季和冬季达到最高,夏季和秋季较低;不同指数所判定的污染类型不相一致.(3)红河流域水质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水体透明度、水温、pH,TN,TP,BOD5和CODcr质量浓度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在夏季和秋季最高,春季和冬季较低.(4)应用灰关联分析评价红河流域水质类别,呈现不同季节水质与《标准》中的Ⅰ类水质的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25,0.836,0.814,0.781,在不同季节里水质等级均为Ⅰ类.【结论】不同季节红河流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均与水体透明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影响春季和冬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TN质量浓度、TP质量浓度,影响夏季和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TN质量浓度、TP质量浓度、BOD5浓度和CODcr浓度.综合分析表明:红河流域春季和冬季水质状况较好,夏季和秋季水质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85.
抗独特型抗体在小分子农药、真菌毒素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分子农药、真菌毒素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存在难以实现多残留检测、标准品昂贵且不易获得和检测灵敏度受限制等制约因素,而抗独特型抗体技术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文章阐述了抗独特型抗体的基本原理,该技术在小分子食品污染物免疫分析技术中的应用及优势,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该技术存在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6.
3类除臭剂的除臭效果与VOCs消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市场上化学型、植物型与生物型3种类型除臭剂的使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去除的VOCs物质。[方法]在等体积密闭空间内预置相同臭源,定量喷洒除臭剂,人工嗅辩评价除臭效果。以全二维气相色谱法分析消减的VOCs物质。[结果]植物型除臭剂使用效果最好,在用量为100ml的试验初始阶段大部分样品可使臭源的恶臭强度降到3以下;加入200ml后,所有样品的恶臭强度均降到2以下。生物型除臭剂表现次之,当喷洒200ml除臭剂时,使臭源的恶臭强度降到3以下。化学型除臭剂效果稍差,用量为100ml时的除臭效果不明显,加大使用量后逐渐产生效果。其中H-3在加入200ml后,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除臭效果变弱。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了除臭前后VOCs物质,发现2种标志性恶臭物质戊醛与邻二甲苯减少量较大,同时对1,4-二恶烷、乙苯、1,2-二氯丙烷、四氯乙烯、三氯乙烯、甲醇(这6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属于美国国家环保署规定的重点控制有害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消减作用。[结论]除臭剂效能从高到低排序为植物型、生物型、化学型,药剂量与除臭效果并非正比关系,除臭剂的使用对臭源中标志性恶臭物质有明显的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87.
刘媛 《陕西林业》2010,(5):16-16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提高林业生产科技含量,以技术进步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步伐。为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本文就宜君县林业科技推广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思路。提高认识。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示范,使群众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增强科  相似文献   
88.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营养器官暂贮性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s,WSC)是小麦籽粒灌浆所需的重要碳源。为发掘控制小麦籽粒WSC含量的真实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借助小麦高密度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对来自不同遗传作图群体的控制小麦籽粒WSC含量的168个QTL位点进行图谱映射和元分析。结果发现,142个QTL定位区间与参考图谱有共有标记,其中92个QTL对籽粒WSC含量的表型变异具有增效效应,50个QTL具有减效效应。建立控制小麦籽粒WSC含量的QTL一致性图谱,获得16个"一致性"QTL(Meta quantitative trait loci,MQTL)位点及其连锁标记,MQTL置信区间最小达到0.77cM。  相似文献   
89.
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对南京若干高校生活园区的小型景观水体进行采样调查,并对其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发现采样点月亮湾中TP、TN较高,N/P约为20,适合蓝藻生长,爆发大面积蓝藻水华;此外,其他几处水体也均处于中富营养状态至重富营养状态,基本具备水华爆发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90.
农药残留是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危害因素之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对象。当前已被开发和投入使用的农药种类纷繁复杂,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任务多、责任大,因此建立一套可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用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一直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努力探索的目标。本文分门别类梳理农产品中主要农药残留及其危害,探讨国内外抗体创制领域最新热点技术,并就农药残留检测用广谱特异性抗体研发和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及展望,旨在为指导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