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圈养条件下梅花鹿初夏昼间行为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3日至5月27日,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梅花鹿(sika deer)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34只梅花鹿行为节律.结果表明:初夏昼间梅花鹿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68%.昼活动节律中,取食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反刍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11:30~12:30、13:30~14:30和15:30~16:30三个时间段内,公鹿取食频次和母鹿、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8:30~9:30和11:30~12:30及15: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1595个土壤样品的化验分析的结果显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速效K较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较1994年数据均有所增加,其中有机质、全N、速效P、速效K增加值分别为11.83g/kg、0.59g/kg、7.63mg/kg、12.8mg/kg;5.31g/kg、0.37g/kg、5.69mg/kg、21.98mg/kg。  相似文献   
23.
为减少飑线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1979年~2013年信息化产品资料和MICAPS数据资料,对发生在山西境内的飑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境内飑线日数具有东部多于西部的空间分布特征;飑线主要发生在4~9月,其中6~7月出现的频次最高;飑线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其中16-17时飑线发生的概率最大;近35年山西飑线日数以3.6天/10年的速率减少;山西飑线的概念模型主要分为两类四型,两类主要是低涡类和西风槽类,四型分别为低涡加冷锋型、低涡无冷锋型、西风槽加冷锋型、西风槽无冷锋型;两类四型概念模型,低层均配合有冷式或暖式切变线;飑线过境时伴随的强对流天气取决于低层的湿度条件,当低层有湿舌相配合时常伴有短历时强降水天气,当低层被干舌控制时常伴有雷暴大风或下击暴流等强对流天气,当低层的温度露点差大于6℃且小于11℃时常伴有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24.
2006年4月3日至5月27日,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梅花鹿(sikadeer)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34只梅花鹿行为节律。结果表明:初夏昼间梅花鹿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68%。昼活动节律中,取食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反刍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11:30~12:30、13:30~14:30和15:30~16:30三个时间段内,公鹿取食频次和母鹿、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8:30~9:30和11:30~12:30及15: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施氮对高温胁迫下黄瓜果期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果期高温胁迫下氮素施用水平对黄瓜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以津优101号黄瓜为试验材料,以28℃/18℃为对照,设置了35℃/25℃、38℃/28℃、41℃/31℃3个高温处理,施氮量设置0(N0),160(N1),240(N2),320(N3)kg/hm2 4个水平,共1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果期高温胁迫9 d后测定了黄瓜功能叶片的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并探讨了各处理间变化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果期高温胁迫后黄瓜叶片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显著受损,叶片的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合性能指数(PIabs)、Fm与荧光曲线围成的面积(Area)均显著降低。35℃胁迫下各施氮处理黄瓜叶片的ΔWO-J和ΔWO-K均为负值,放氧复合体(OEC)未失活且PSⅡ中心类囊体之间的能量传递顺畅;而38℃胁迫下N2处理和41℃胁迫下N1处理黄瓜叶片的ΔWO-J均为正值,OEC失活,且N1~N3处理的叶片ΔWO-K均为正值,PSⅡ中心类囊体之间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