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116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119篇
  100篇
综合类   732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307篇
园艺   12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91.
通过调查和收集最新产业数据,分析了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泥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大黄鱼增殖放流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大黄鱼资源已严重衰竭到形成不了渔汛。增殖放流被认为是恢复大黄鱼资源的可行而且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回顾了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福建省和浙江省沿海大黄鱼增殖放流概况,并且展望今后大黄鱼增殖放流的前景。呼吁各海区能够持之以恒地开展增殖放流,并进行标志鱼的回捕追踪研究,以达到恢复大黄鱼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3.
报道了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繁殖生物学的初步调查研究结果。细鳞鲴雌雄个体在繁殖季节的显著区别是雄性个体有珠星。繁殖季节雄雌性比为1.55∶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组成。细鳞鲴的绝对繁殖力F为8247~157899粒,平均78629.3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5~487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894~5110粒,平均相对繁殖力FW为(225.8±58.32)粒、FL为(2738.4±135.53)粒。其绝对繁殖力F随体长(L)、体重(W)、空壳重(W0)、性腺重(Wx)的增加而增加,对相对繁殖力FL和FW影响较大的分别是性腺重(Wx)和性成熟系数GSI。  相似文献   
994.
东黄海沙海蜇群体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东黄海野生沙海蜇20个个体的mtDNA COI基因进行扩增,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结果经比对校正后,获得该群体COI基因片段序列,长度为473 bp;该序列中多态位点共6个,含简约信息位点1个,总变异为1.27%,碱基之间只存在转换,没有颠换、插入或缺失的位点;在测得的473 bp目的DNA片段中,碱基T、C、A、G平均组成分别为35.9%、19.0%、26.8%和18.2%,其A+T含量(62.8%)远高于G+C含量(37.2%)。在2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51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1 46。根据Kimura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06。利用COI基因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东黄海野生沙海蜇与越前水母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海蜇的亲缘关系较远,进一步证明东黄海沙海蛰与越前水母应为同一物种;但在东黄海野生沙海蜇中检测到的6个单倍型中均为东黄海野生沙海蜇所特有,与日本越前水母单倍型不同,因此,两者可能仍属同一种的不同地理群体。  相似文献   
995.
鲢、鳙作为内陆水域主要的滤食性经济鱼类,通过对浮游生物的摄食行为抑制蓝藻水华的发生,这种干预现象在水域生态学领域称为非经典生物操纵。综述了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目前关于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存在2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鲢、鳙大量滤食浮游生物,在控制蓝藻水华的同时还可将水中有机物转化为鱼产品移出,能够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放养鲢、鳙实际加快了水体营养盐的周转速率,在抑制蓝藻水华的同时加快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针对这2种不同观点开展的实验与调查表明,鲢、鳙放养对于抑制藻类水华的爆发作用明确,但同时导致浮游动植物小型化,浮游生物的数量会由于水体营养盐周转速率的加快而出现大幅波动。综合各方观点作者认为,鲢、鳙对于水体蓝藻水华形成的预防和抑制作用证据较为明确,但对于一定时期内水体营养盐变化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水文条件、鲢鳙存量、集水区状况等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996.
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鲢、鳙作为内陆水域主要的滤食性经济鱼类,通过对浮游生物的摄食行为抑制蓝藻水华的发生,这种干预现象在水域生态学领域称为非经典生物操纵。综述了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目前关于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作用存在2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鲢、鳙大量滤食浮游生物,在控制蓝藻水华的同时还可将水中有机物转化为鱼产品移出,能够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放养鲢、鳙实际加快了水体营养盐的周转速率,在抑制蓝藻水华的同时加快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针对这2种不同观点开展的实验与调查表明,鲢、鳙放养对于抑制藻类水华的爆发作用明确,但同时导致浮游动植物小型化,浮游生物的数量会由于水体营养盐周转速率的加快而出现大幅波动。综合各方观点作者认为,鲢、鳙对于水体蓝藻水华形成的预防和抑制作用证据较为明确,但对于一定时期内水体营养盐变化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水文条件、鲢鳙存量、集水区状况等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997.
2005年3月,沛县朱寨镇梅村李某饲养的肉鸡发生金刚烷胺中毒,诊治经过如下。1发病情况11日下午,该户饲养的1 500只38日龄商品代肉鸡发生呼吸道疾病,自购金刚烷胺原料,按70 kg水加入50 g的剂量,集中供鸡饮水治疗,饮水后约3小时左右,鸡群即出现异常现象,次日早上就诊时已死亡47只,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筛选防治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的生防真菌,挖掘其应用于杂草生物防治的潜力。【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发病的马唐植株中分离出对马唐具有较强致病力的生防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ITS、β-Tubulin、EF-1α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及其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马唐生防真菌对几种常见杂草的侵染效果及对常见作物的安全性。【结果】分离得到的马唐生防真菌MA4被鉴定为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最适合MA4生长的培养基为PDA和PSA;最适合MA4生长和产孢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8~30℃,p H值6.0~8.0,黑暗培养;MA4对马唐鲜重防效较好,达到91.4%,对看麦娘、狗尾草和钻形紫菀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63.8%、80.6%、69.4%;MA4对双子叶作物相对安全。【结论】藤仓镰刀菌MA4菌株对马唐等禾本科杂草防治效果较好,对双子叶作物较安全,具有开发成生物除草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99.
湖北省风能资源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湖北省77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以及6个野外观测点的加密观测资料,计算了有关风能参数,对湖北省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湖北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及汉江中游的主要风口、山体相对孤立的中高山区以及大型湖泊的周边地区等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的区域。由于湖北省北部山地较为破碎,从鄂北岗地到整个江汉平原均处于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上,其许多地方风能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鄂西的河谷盆地及鄂东的低山丘陵风能资源贫乏。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红三叶种子丸粒化包衣存在丸化合格率低、丸化设备参数优选困难等问题,以单籽丸化合格率与单籽抗压强度作为丸粒化包衣性能指标,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红三叶种子丸粒化包衣工作参数进行优选。采用二次正交试验获取不同包衣锅工作参数下的丸粒化包衣性能指标值,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建立相应的二阶回归方程并进行回归模型单目标优化。结果显示红三叶种子单籽丸化合格率及单籽抗压强度模型用于种子丸化包衣性能预测分析的准确性,单籽丸化合格率预测值与物理试验值相对误差为0.15%,单籽抗压强度预测值与物理试验值相对误差为5.85%;通过多目标优化分析,确定红三叶种子最佳工作参数为包衣锅振动频率15 Hz、包衣锅转速59 r/min、包衣锅倾角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