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5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目前国内在对猪群进行猪瘟免疫效果评估时,多采用CSF正向IHA方法与CSFV抗体ELISA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在检测CSF抗体存在一定差异。本试验分别运用正向间接血凝(IHA)与阻断ELISA方法检测550份猪血清中猪瘟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52.
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2株H3N8亚型流感毒株A/duck/Guangxi/69/2009和A/chicken/Guangxi/2117/2010的HA和NA基因,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他毒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HA与NA基因全长分别为1 733 bp、1 432 bp.A/du...  相似文献   
53.
广西柳江、兴安两县山羊痘调查及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3~4月,广西柳江、兴安两县部分农户养殖的山羊群发生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率近 100%,死亡率40%~90%,以皮肤和可视粘膜丘疹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典型病例剖检、病原分离、电镜观察、动物感染等实验证明,发生在这两县的疫病为山羊痘。这是山羊痘首次在广西发生,通过采取疫情普查、封锁、消毒、限制动物流动、紧急免疫等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针对山地烟田耕层浅、土壤库容量小、保水保肥性能差的问题,研究不同耕层扩增技术对改善耕层结构、扩充土壤水分养分库容、促进烤烟根系发育和提升山地烟田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山地中烤烟生产应用的耕层扩增技术。2018年在云南省玉溪市开展大田试验,以烤烟‘K326’为研究材料,设置旋耕20 cm  相似文献   
55.
以纯化的FMDV-VP1融合蛋白为抗原,建立了猪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L-1时,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40,通过测定30份FMDV阴性血清,确定了该方法的阳性判定标准.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对216份送检猪血清用EUSA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1.5%,阴性检出率为68.5%,与HA符合率为96.2%,表明建立的VP1结构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6.
利用猪伪狂犬病gpI 抗体ELISA试剂盒对广西10个种猪场2004~2007年的3253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gpI抗体检测,并对阳性猪进行淘汰.结果10 个种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率从2004年的17.06%下降到2007年的0 64%.证实在广西种猪场用猪伪狂犬病 gpI抗体ELISA试剂盒定期监测猪伪狂犬病,淘汰带毒种猪,能有效控制与净化猪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57.
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的严重疫病。被国际兽医局列为重点疫病之一。马传贫曾于1959年和20世纪60年代初分别在我区贵港市(原贵县)和武宣县发生过军马的马传贫疫情,由于当时及时采取隔离扑灭病马(骡)和疑似病马、严格消毒等措施,本病在当地未引起扩散流行。“七五”期间进行的全国动物疫病普查中,我区曾查出2匹马血清为马传贫阳性(未见临床症状)。此后,我区再未见有该病的发生,也从未用过马传贫疫苗。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中采用常规皮内变态反应(TST)对广西南宁、柳州共计2 818头黑白花奶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采用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方法对PPD检测结果为阳性、可疑的牛以及部分阴性牛进行复检。将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与TST检测结果相比,其敏感性为53.33%,特异性为70.49%,符合率为67.11%。本研究证实单独使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在牛结核病的诊断方面存在非特异性强等缺点,易造成假阳性牛的误杀;用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对TST试验阳性和可疑牛进行复检可以提高特异性,该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广西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在广西规模场猪群中的感染状况,采用PCR和RT-PCR方法,对2007~2009年期间采自广西13个市65个规模猪场的281份疑似PRDC感染组织样品进行了12种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73.85%(48/65)的猪场和71.87%(202/281)的组织样品为PRDC感染,其中,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链球菌(SS)、猪伪狂犬病毒(PRV)、败血性波氏杆菌(Bb)、猪附红细胞体(E-su is)、猪流感病毒(SIV)、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副猪嗜血杆菌(HP)、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感染(包括混合感染)的阳性样品分别占49.11%(138/281)、34.52%(97/281)、9.60%(27/281)、8.19%(23/281)、6.41%(18/281)、6.41%(18/281)、6.05%(17/281)、6.14%(15/281)、4.63%(13/281)、3.91%(11/281)、0.36%(1/281)和0.00%(0/281);单纯感染占28.11%(79/281);混和感染占43.77%(123/281)。二重、三重和四重混合感染分别占28.11%(79/281)、12.46%(35/281)和3.20%(9/281)。其中,以PRRSV+PCV2(+其他)混合感染形式较多见,占所有混合感染样品的52.03%(64/123)。细菌性病原体感染样品占20.28%(57/281),其中19.22%(54/281)为混合感染。可见:广西地区规模猪场普遍存在PRDC感染,其中PRRSV和PCV2是引起PRDC的主要病原;感染类型复杂多样,以PRRSV+PCV2(+其他)混合感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0.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划归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把它纳入法定管理的二类传染病.该病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安全,防控炭疽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