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将浙江省六个地市的7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法氏囊组织处理后,直接在鸡胚上接种于成纤维细胞盲传2~15代,均能不同程度产生特征性细胞病变效应(CPE),并通过病毒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电镜观察、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理化特性测定等证实所分离的7株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相似文献   
62.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性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NDRV S3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MGB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NDRV的一步法MGB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并与普通RT-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扩增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仅出现单特异峰。该方法对经典鸭呼肠孤病毒、H9N2禽流感病毒、鸭坦布苏病毒、A型鸭肝炎病毒、鸭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均未检测到信号,对NDRV的最小检出量为10拷贝·μL-1。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此外,利用该方法对239份疑似新型呼肠孤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常规RT-PCR检测时有75份为阳性,一步法TaqMan-MGB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时有100份为阳性,而且常规RT-PCR检测出的阳性样品用一步法TaqMan-MGB荧光定量RT-PCR检测时均为阳性,符合率为100%。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NDRV早期快速检测及定量分析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浙江省鸭疫里氏杆菌的优势血清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引起1~7周龄鸭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其中以2~3周龄的鸭最易受感染,发病率达20%以上,死亡率在25%~57%,其主要症状为困倦、咳嗽、共济失调、歪颈等.该病还会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是目前养鸭业中最为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北京、福建、海南等地学者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研制出了疫苗及兽药等[1~3].但由于该病原菌的血清型国内外报道就有21种之多,各个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这给该病的控制带来了困难.因此,探明各地该病流行的主要血清型[1~3].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的依据.我们自1999年以来,先后多次对浙江省的杭州、桐乡、绍兴等地各品种的病鸭中分离的RA,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养殖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由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已越来越突出 ,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1 养殖业对环境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养殖场址引起的污染 养殖户为了畜禽饲养、饲料运输的方便或节省基建投资等原因 ,往往选择离居民生活区较近的地方建场 ,甚至选择自家旧房、公共场所等原有固定建筑物搭棚隔栅饲养畜禽 ,造成严重的生活环境污染。1.2 病死畜禽的污染 养殖 (场 )户在处理病死畜禽时 ,大多数未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处理规程》进行操作 ,随意…  相似文献   
65.
以从本地病番鸭群和樱桃谷鸭群中分离到的鸭疫里氏杆菌(RA),W-4和Z-3株为菌种,蜂胶为佐剂研制而成的鸭疫里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经无菌试验和安全性试验合格后,给6日龄雏鸭注射0.3mL/只,接种后10d用相应的2株强毒进行攻击,能获得80%以上的保护率,临床应用保护率在92%以上,疫苗经半年保存后,其物理性状仍均匀稳定。经临床应用证明它具有使用方便、安全、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66.
67.
为了建立重组鸭瘟病毒技术,构建了鸭瘟病毒转移质粒。在对鸭瘟强毒和弱毒株TK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后,将鸭瘟病毒TK-UL24DNA片段克隆于pUC18载体中,构建了质粒pTK;将PCR扩增的GFP真核表达盒插入pTK质粒的TK基因内部,获得转移载体质粒pTK-GFP。鸭瘟病毒TK-UL24测序分析表明鸭瘟强、弱毒株TK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转移载体携带Pcmv-GFP-SV40pA表达盒,测序验证其序列与源序列一致。pTK-GFP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肾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质粒转染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得到了有效的表达,为进一步开展重组鸭瘟病毒的研究和构建具有遗传标记的鸭瘟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我县养鹅业发展较快。为指导养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于1987年5月1日至6月21日在县畜种站进行浙东白鹅、本地灰鹅、狮头鹅和太湖白鹅等四个品种的饲养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来源1987年3月从象山县种鹅场购入浙东白鹅种蛋100枚;从本县种鹅户购入本地灰鹅种蛋114枚,狮头鹅种蛋121枚,从苏州市食品公司家禽孵化场购入太湖白鹅种蛋200枚,  相似文献   
69.
以鹅副粘病毒HZ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F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中。经转化、筛选、酶切和PCR鉴定后,初步获得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基因由1 662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553个氨基酸。与GenBank下载的9株参考毒株的F基因作同源性比较,发现HZ株与ZJ1、F48E9、Lasota等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3%、85.4%、82.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90.6%、88.1%。说明HZ株与经典的鸡新城疫病毒(NDV)在F基因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与近年来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0.
采集疑似鹅副粘病毒病的鹅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到1株病毒(HZ株).该分离病毒经鸡红细胞凝集(HA)试验、凝集抑制(HI)试验、电镜形态学观察等,结果表明与NDV极为相似,属禽Ⅰ型副粘病毒.经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说明分离到的副粘病毒为临床疫病病原,毒力较强,能使15日龄的鹅、鸡、番鸭等禽类感染发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