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gus基因的瞬时表达入手, 利用不同种类的农杆菌菌株感染小麦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 研究了农杆菌菌系、小麦基因型和外植体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从中优选出了对小麦愈伤组织感染力比较强的农杆菌菌系AGL0和MOG101, 以及高敏感受体基因型Alondra和扬麦158等. 实验结果还表明, 预培养10~15天的幼胚愈伤组织具有  相似文献   
22.
宁夏小麦品种与黑麦 离果山羊草杂交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3.
24.
小麦6VS·6DL易位系Pm97033和6VS·6AL易位系92R137中的6VS染色体臂来自不同的簇毛麦种质,均表现良好的白粉病抗性,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对这2个易位系所包含抗病基因的异同进行了鉴定。利用与Pm21抗白粉病相关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pk-V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HQ864471.1)的基因组和cDNA序列为基础,在包含至少1个内含子的2个编码区设计引物,从Pm97033中扩增获得特异的多态性片段。为进一步提高特异性和扩增的稳定性,对特异扩增片段测序并重新设计引物,扩增筛选获得2个引物对,其中PK-F1/PK-R可专一扩增6VS·6DL易位系Pm97033及其抗病亲本,而PK-F2/PK-R可同时特异扩增2个不同来源的簇毛麦6VS染色体,但二者间的特异片段具有多态性。利用这2对引物,对系谱中包含6V(6D)和6VS·6AL、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系CB037进行检测,发现仅出现与6VS·6AL易位系相同的簇毛麦扩增片段,不存在簇毛麦No. 1026 (Pm97033的6VS供体)的扩增片段。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B037仅含1对小麦-簇毛麦的易位染色体,用已报道的分子标记检测证明易位涉及的小麦染色体为6A,与本研究开发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相吻合,表明CB037携带的白粉病抗性基因来自6VS·6AL易位系92R137,其白粉病抗性可能与Pm97033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5.
抗纹枯病、根腐病的转SN1基因小麦的获得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N1是源于马铃薯的一种抗菌肽, 可以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小麦纹枯病(主要病原菌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和根腐病(主要病原菌为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是小麦的主要土传真菌病害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SN1基因的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A25-SN1, 它受玉米泛素(ubiquitin)启动子的控制;采用基因枪法将pA25-SN1转化小麦推广品种扬麦18幼胚愈伤组织4 000块, 获得203株再生植株, 通过PCR检测出阳性植株55株, 转化率为1.38%。对转SN1基因小麦T0~T2代植株, 进行外源基因的PCR、Southern blot、RT-PCR、荧光定量RT-PCR(Q-RT-PCR)分析和小麦纹枯病菌与根腐病菌接种及其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转入的SN1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小麦的基因组中, 能够在转基因小麦中遗传、转录与表达。SN1基因的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植株对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的抗性, 其抗病性可以遗传。  相似文献   
26.
将春小麦与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Z4杂交,F0代幼胚培养、回交,得到0P1341-1等4份对条锈病免疫、高抗的株(穗)系;分析了株高等农艺性状,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变幅较大,在8.04%~149.59%,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穗数,其次是千粒重,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效应有利于丰产性状的选定。1343-1的综合品质性状最好,总体上籽粒粗蛋白含量呈超亲遗传效应,而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的遗传呈双亲均值和负向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27.
28.
农杆菌介导法将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转入芦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海藻糖合成酶基因otsA导入芦荟,共培养后的芦荟外植体在含10~15 mg L-1 G418筛选剂的MS培养基上经多次筛选和分化,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抗性再生芽,对移栽成活的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otsA基因已经导入芦荟基因组中,转化率约为0.77%。Southern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在60%的阳性植株基因组中表现为单拷贝整合,进一步证明otsA基因已经整合到芦荟基因组中。气相色谱法测定转基因植株的海藻糖含量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的海藻糖含量为未转化植株的2.934倍,证明otsA基因在转基因芦荟植株中已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29.
小麦TaVIP1家族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VIP1蛋白(Vir E2 interacting protein 1)与农杆菌侵染植物后T-DNA在细胞内的转运有关,影响植物转化效率,但还未见有关小麦中VIP1基因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利用in silico技术从普通小麦中克隆了TaVIP1家族基因,该家族基因全部由4个外显子构成,编码产物相似性高,与拟南芥AtVIP1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仅为50.7%~51.4%。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TaVIP1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存在3个拷贝。根据小麦3个TaVIP1基因的差异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四倍体小麦Langdon与中国春D组染色体代换系为材料进行PCR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小麦3个TaVIP1基因分别定位在4AL、4BS和4DS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TaVIP1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农杆菌转化烟草,过表达TaVIP1基因降低了烟草转化效率。小麦TaVI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VIP1基因及烟草NtVI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很低,这可能是小麦农杆菌转化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常山县联合收割机推广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少、农田作业基础条件差、农机投入资金少、粮食比价效益低、机器作业故障多、土地规模经营小、受传统农业观念影响深等问题.分析了推广联合收割机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争取政府资金投入、提高种粮效益、加快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联合收割机质量及降低销售价格、加强对机手的培训、建立联合收割机维修网点、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