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6篇
综合类   71篇
水产渔业   9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Ngr1(nogo-66 receptor)是在哺乳类上发现的一种神经元受体,可调节轴突的可塑性并抑制损伤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再生,最新研究还发现它是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reovirus)的神经受体。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可引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出血病导致高死亡率,开展GCRV受体相关研究可有助于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该研究在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PSF)中克隆到草鱼ngr1 c DNA序列(下文简称为gcngr1),发现其与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神经受体基因Ngr1有相似的结构序列;采用q 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PSF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受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GD108株)感染后gcngr1 m RN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与病毒的增殖趋势基本一致;病毒经病毒抗体孵育后再感染PSF细胞,细胞中病毒的增殖水平下降,gcngr1m RNA的表达量也显著下降。该研究结果提示gcngr1与病毒的感染相关,为进一步分析gcngr1是否为GCRV神经元受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广东罗氏沼虾育苗中幼体大量死亡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育苗已有一定历史,育苗技术也日趋完善,但近年来广东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却常出现幼体大量死亡的情况,严重影响生产。由于罗氏沼虾的幼体发育经历复杂的变态过程和较长的时间,许多因子都可能影响其发育变态...  相似文献   
73.
鱼类生长抑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星  李文笙  林浩然 《水产学报》2007,31(2):264-272
1973年Brazeau等首先从绵羊下丘脑中分离到生长抑素(somatostatin,简称SS或SRIF)。并发现其具有抑制垂体生长激素释放的功能。随后的研究发现在圆口动物、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均有生长抑素SS的分布。脊椎动物的多种组织如脑、肠和胰腺等能产生不同类型的SS。现在SS已被确认为一种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的多功能肽,具有激素和神经递质双重作用,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过程,调节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4.
利用PCR技术克隆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β-actin基因。所克隆的β-aetin基因片段为1464bp,包含长为1374bp的启动调控区和90bp的部分开放阅读框。启动调控区包括105bp的β-act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第一个外显子和第一个内含子。上游调控序列中含有对转录起重要作用的CAAT Box、TATA Box、CArG Box等元件。将唐鱼β-actin启动调控区克隆到红色荧光表达载体pDsRed2-1上,并显微注射到唐鱼受精卵中,荧光显微镜观察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表达。结果表明,RFP在转基因唐鱼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最高可达51.8%,且RFP的表达水平较高。PCR检测转基因唐鱼的部分器官组织,在被检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外源RFP基因;而RT-PCR以及Southern blot验证显示RFP mRNA的表达有所不同;Southern blot检测肌肉组织基因组DNA,可见比阳性载体大的杂交条带。说明所检测的组织中已发生外源基因RFP的整合,但有些组织存在表达水平较低或者不表达的现象。本实验分离到的β-actin基因启动子序列具有有效的驱动功能,可启动外源基因在唐鱼体内的高效表达,从而为下一步进行功能基因的转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从患出血病草鱼体上分离出1个菌株,传统分类学及16SrRNA基因鉴定其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实验显示该分离菌株为强毒株。克隆该菌株的气溶素(aerolysin,aerA)基因和溶血素(hemolysin,hly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这2个基因只有46.7%的同源性。Blast分析显示,hlyA基因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hlyA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aerA基因与已登录的aerA基因以及一些hlyA序列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对与aerA基因同源性较高的这些hlyA序列进行结构域预测,发现它们均具有APT结构域和气溶素结构域,说明它们实际上应是aerA基因,只是命名上与hlyA基因混淆。用DNAstar软件预测aerA和hlyA的抗原区,显示它们均具有很好的抗原性。用特异性引物检测菌株的aerA基因和hlyA基因,结果显示2株毒力株均有特异条带,而无毒株则未扩增到特异条带,说明aerA和hlyA有可能作为鉴定嗜水气单胞菌毒力菌株的标记。  相似文献   
76.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对广东鲂、团头鲂及其杂交子一代肌肝眼 3种组织的 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进行电泳 ,分析其酶谱组成和活性差异。结果显示父母本同种组织中大部分同工酶的表达酶谱较相似 ,尤其以眼组织的LDH、肝组织的MDH以及 3种组织的SOD同工酶的表型最为相似 ,表明两种鱼的亲缘关系较近 ,是本远缘杂交成功的遗传物质基础。同时父母本的某些同工酶谱又存在有稳定的种间差异 ,如肝组织的LDH。杂交子一代同工酶表型有些具有来自双亲的区带总和 ,有些则单独表达父本或母本的基因 ,更有些出现父母本没有的表型  相似文献   
77.
DNA疫苗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Wolff等发现将质粒DNA(裸露的DNA)注射给小鼠能引起外源基因的长期表达,接着Ulmer等进一步证实将病毒蛋白基因注射给动物能引起免疫反应,便诞生了DNA免疫技术。此后研究证明,编码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不同种类抗原基因的质粒DNA能引起鸡、鼠、牲畜、灵长类和鱼等物种强烈而持久的免疫反应,它成为继减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重组多肽疫苗之后又一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78.
盐度对尖吻鲈卵子孵化及幼苗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星  曾素梅 《淡水渔业》1992,(4):39-41,30
<正> 一、材料与方法 (一) 不同盐度的孵化试验共设15个不同盐度组,分别为0、2、3、4、5、10、15、20、25、30、33、35、37、38、40‰。取天然海水用细密筛绢(150目)过滤,充分曝气,加井水配成不同盐度的试验用水。高盐度组的用水则用天然海水蒸发浓缩而  相似文献   
79.
海南红鲌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红鲌(Erythroculter reeurvieeps)又名拗颈、和顺,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是珠江水系和海南岛水域特有的名贵名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群众喜食,经济价值高。近年来已成为酒楼畅销的上等河鲜之一,市场供应很缺乏,许多渔农都要求人工养殖海南红鲌。但仅靠捕捞江河野生鱼种,数量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0.
应用RAPD技术对3个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群体(奥利亚罗非鱼83系、新引进的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扩增结果统计获得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奥利亚罗非鱼83系、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 0,0.090 3和0.014 9;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以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红色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间的最大,为0.135 1,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61 0,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21 8.利用MEGA3.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首先聚为一支,然后再与红色奥利亚罗非鱼聚为一支.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234 0,总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52 7,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507 1.上述结果说明这3个群体的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小,但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对RAPD分析中所获得的6条特异带进行SCAR转化.S97800和S4691400两个特异片段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这些标记可作为鉴别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标记,并将为今后的选择育种提供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