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0篇
  1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根据CCVORF6基因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扩增ORF6基因,分别将其克隆到"自杀性"DNA疫苗载体pS-FV与常规DNA疫苗载体pcDNA3.1(+)中,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后提取质粒,构建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自杀性"DNA疫苗ps-ORF6与常规DNA疫苗pcd-ORF6,利用转化后的大肠杆菌菌液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提取质粒酶切鉴定以及序列测定等方法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ORF6均获得表达,但"自杀性"DNA疫苗的表达效果不如常规DNA疫苗,该研究为这2种疫苗进一步的鱼体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坡向、坡位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该研究对不同坡向、坡位的2年生桉树人工林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坡向对桉树树高有显著影响,对胸径无显著影响;(2)阳坡的桉树树高最高、胸径最大;(3)坡位对桉树树高有显著影响,对胸径无显著影响;(4)中坡的桉树树高最高,下坡的桉树胸径最大,但中坡的胸径与之无显著差异。可见考虑到经济效益,在种植桉树时,应尽量种植在阳坡、半阳坡、中坡。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简单介绍了涂装材料的分类及各自的特性,阐述了国内汽车工业崛起后涂装工艺的发展和变化,简述了农机车轮涂装的要求.为了满足涂装要求,需要严格控制前处理、阴极电泳、面漆涂装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104.
尾巨桉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东门林场13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为研究对象,研究尾巨桉无性系6种不同造林密度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尾巨桉6种密度处理间,林龄6年生前树高差异较小,6年生后差异开始显著,林分密度越大,高生长越小。各密度处理胸径生长在各生长阶段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胸径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且差异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各密度处理胸径生长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前3年,2年时各密度处理胸径平均生长量达到或超过3.5cm。各密度处理蓄积生长量在各生长阶段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差异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的密度处理,蓄积平均生长量达到峰值的年龄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同的密度不同的株行距在同一年达到峰值,数量成熟年龄与密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05.
根据CCVORF6基因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扩增ORF6基因,分别将其克隆到自杀性DNA疫苗载体pS-FV与常规DNA疫苗载体pcDNA3.1(+)中,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后提取质粒,构建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自杀性DNA疫苗ps-ORF6与常规DNA疫苗pcd-ORF6,利用转化后的大肠杆菌菌液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提取质粒酶切鉴定以及序列测定等方法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ORF6均获得表达,但自杀性DNA疫苗的表达效果不如常规DNA疫苗,该研究为这2种疫苗进一步的鱼体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对西宁地区唐古特山莨菪(An isodus.tanguticus.)抗氧化系统成分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的研究发现: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生长的前3个阶段变化趋势一致,由低升高再降低;日变化显著差异;抗氧化酶的活性表现不一致,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生长进程表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均为枯黄期活性最低;日变化活跃,但是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营养生长初期最高并且日变化幅度大,其他时期日变化不大;丙二醛含量在返青期上午较高而在午后迅速降至最低水平;营养生长初期和后期的含量低,日变化差异不大;枯黄期的含量总体表现出较高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在不同生长季节具有协同性和互补性,山莨菪在不同的生长期可能存在不同的抗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7.
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秋季覆膜、春季顶凌覆膜和播前覆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温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顶凌覆膜处理可显著提高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5 cm土层温度,较播前覆膜和秋季覆膜处理分别提高4.10℃和7.76℃,差异极显著,秋季覆膜处理可使20 cm和25 cm土层温度较春季顶凌覆膜和播前覆膜处理高4.07℃~5.35℃和3.15℃~5.07℃,差异极显著;秋季覆膜处理籽粒灌浆速率较春季顶凌覆膜和播前覆膜处理高45.93%和36.28%,均达极显著水平,籽粒产量分别高18.17%和7.98%,均达极显著水平,百粒重较春季顶凌覆膜处理高15.28%,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季覆膜处理下玉米灌浆期20 cm和25cm土层温度与最大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得出秋季覆膜处理可显著提高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0 cm土层以下土壤温度,缩短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加快籽粒的灌浆速率,提高单位面积的籽粒产量,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获得高产的最佳覆膜时期。  相似文献   
108.
硝酸银对葡萄愈伤组织生长及其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黑比诺’葡萄叶柄诱导并继代10个月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培养基中(B5+1.0 mg/L KT)分别添加0、1、5、10、20、30 mg/L不同浓度的AgNO3,研究了AgNO3对愈伤组织生长和白藜芦醇累积的效应,结果表明,除5 mg/L AgNO3外,其他几种浓度处理均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添加10 mg/L的AgNO3对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累积效果最佳,含量达17.884μg/g,高出对照3.6倍;但AgNO3浓度过高(30 mg/L)时,白藜芦醇含量明显下降;当浓度为5 mg/L时,白藜芦醇的产量最大,为18.878μg/瓶,是对照的4.7倍.  相似文献   
109.
姜涛  吴兵  付坤 《新农业》2008,(2):55-55
2.菌种准备母种可利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经过提纯复壮后方可用于生产。标准母种在PDA培养基上呈浅黄或橘黄色,绒毛壮,双核菌丝,无索状联合。原种和栽培种配方相同:柞木屑80%、麦麸15%、豆粉4%、石膏1%、含水量60%,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接种和培养。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秸秆不同覆盖量对旱地微垄沟播春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常规小麦秸秆覆盖量10 500 kg/hm2为对照,在会宁县旱川地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旱地微垄沟播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微垄上覆盖粉碎小麦秸秆量为3 000 kg/hm2时有利于提高小麦苗期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小麦生育进程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微垄上覆盖粉碎小麦秸秆量为3 000 kg/hm2时,处理小麦生育期较对照延迟5 d;保苗数和成穗数分别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30.90%~35.47%和13.49%~18.18%;籽粒折合产量最高,为3 900.0 kg/hm2,较对照显著增产,增产率为9.22%。是会宁县旱川地微垄沟播春小麦比较适宜的秸秆覆盖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