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07年3月9日,宁夏中宁县大战场奶牛养殖园区,1头怀孕6个月的3岁成年奶牛被诊断为肠扭转,经手术治疗后痊愈。 1病史 2007年3月7日晚,宁夏中宁县大战场奶牛养殖园区1头奶牛突然发生急性腹痛,园区兽医当时按肠痉挛治疗,该牛仍一夜腹痛不止。  相似文献   
82.
随机剖检毕节地区所辖7县1市本地鸡194只,按蠕虫学完全剖检法收集各内脏器官的全部虫体,并对来自毕节、织金、威宁、赫章4县市76个乡(镇)、627个村的1 419户农户的4 91 2只鸡粪便进行了检查.共鉴定出虫体21种,隶属于6纲、8目、9科、11属,其中有6种为省内新纪录虫种,有2种属人畜共患寄生虫.  相似文献   
83.
采用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对烟草腋芽抑制进行试验,并对施药烟草产品进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对烟草腋芽的抑制效果良好,品质与空白对照(打顶不抹杈)相比,其观测指标有相应地提高或改善,与巴斯夫生产的33%二甲戊灵乳油(商品名除芽通)效果相当,并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4.
<正>本报讯当前正值炎夏季节,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销售人员却仍坚守销售一线,深入全国各地宣传推广产品。为满足秋种市场需求,该公司全体员工战高温、斗酷暑,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据悉,7月份以来,前往该公司装运肥料的车辆络绎不绝,天天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其中,7月28日当天发运各类肥料总量达6558吨,再创日销量历史新高。肥料是粮食的"粮食",为粮食丰产、高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司尔特公司充分发挥"中国农大-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功能优势,紧紧围绕生态环保开展工作,广泛联合各地农业科研院所、农技部门开展测土  相似文献   
85.
2019年1月,湖南省益阳地区一个中小规模场的保育猪出现发病,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皮肤发绀、腹式呼吸等临床症状,保育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它阶段猪群未出现临床症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解剖、临床诊断,再结合实验室检测,初步确诊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6.
正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又名牛暂时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感染该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3日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该病病势迅猛,能引起牛大群发病,但多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水稻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分析,了解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2012和2013年,用不同浓度的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对其进行喷施处理,收获前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秧苗的抑制率为5.92%~16.85%,水稻分蘖率和实际产量增加分别为37.04%~70.37%和5.82%~16.62%。说明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地抑制稻株的生长、促进分蘖和提高产量;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品质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8.
为建立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体系,分别以Yr1和Yr2紧密连锁的标记为检测标记,以Sull-1、CYR29、CYR32、CYR33和V26/CM42为小麦条锈菌鉴别菌株,构建Yr1和Yr2分子检测体系,并对181份小麦高代系材料进行了抗病鉴定和Yr1和Yr2基因分析。结果表明,gwm372和gwm382可作为Yr1的检测标记;wmc364可作为Yr2的检测标记;5个鉴别菌株对Yr1和Yr2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Yr1和Yr2基因在181份小麦高代系材料中比例较低,表明这两个基因在我国小麦抗病育种过程中丢失严重。  相似文献   
89.
1980份小麦地方品种和国外种质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新的条锈病抗源并建立高效抗源筛选和评价体系,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1 980份尚未大量应用于中国小麦生产的地方品种和国外种质,在陕西杨凌地区人工混合小种接种鉴定圃和甘肃天水地区自然诱发鉴定圃进行连续3年的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筛选;利用苗期抗谱分析,同时以Yr5、Yr9、Yr10、Yr15、Yr18和Yr26等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筛查,综合分析所筛选的抗病材料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结果】筛选出8份具有全生育期抗性和42份具成株期抗性的小麦条锈病抗源。结合抗病表现和已知Yr基因分子检测分析表明:50份抗病材料中有6份材料可能带有Yr9;2份材料可能带有Yr10;21份材料可能带有Yr18;未发现携带Yr5、Yr15和Yr26的抗源;品冬34、青春39等6份材料可能携带未发掘的全生育期抗条锈病新基因。【结论】建立了小麦条锈病抗源鉴定和评价体系,筛选出50余份具有不同抗病性特征的抗源材料,为进一步培育抗条锈病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异常中断给中华鲟种群保护和恢复带来巨大挑战。为了探究该异常现象对中华鲟生活史特征产生的可能影响,本研究根据2004-2020年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异常前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种群特征及洄游习性变化。结果表明:(1)2014、2016、2018-2020年长江口水域未监测到中华鲟幼鱼,自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异常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补充量出现中断的情况;(2)中华鲟幼鱼洄游习性发生显著变化,呈现首现时间提前(提前至4月中旬),终现时间延迟(延迟至10月下旬),出现时间延长(延长118天)的趋势;(3)中华鲟幼鱼生物学指标低于历史同期,最小体长和最小体重分别为7.0 cm和4.9 g。研究结果将为中华鲟繁殖行为、资源变动、产卵场变迁与修复重建等研究工作,以及中华鲟抢救性保护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