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以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一定量的豆粕和鱼粉,用于草鱼、鲤和日本沼虾的饲养。结果表明,饲料中菜籽粕等氮替代豆粕蛋白质等于或低于75%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等氮替代率等于或低于50%时,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100%等氮替代豆粕和鱼粉蛋白质时各项生长性能均最差。饲料中菜籽粕等氮替代豆粕蛋白质等于或低于50%时,鲤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25%等氮替代率时饵料系数最低。等氮替代7%豆粕蛋白质(饲料中菜籽粕含量为4.1%)时,日本沼虾的生长情况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等氮替代14%(菜籽粕含量为8.2%)时,日本沼虾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XⅡ组,随着菜籽粕含量的增加,饲料系数增大,成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52.
生物安全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有关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畜禽群体健康状况的新理论,是指将会引起禽病或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排除(拒绝)在场区外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内容的预防疾病发生的生产体系,是保护家禽健康生长,免受致病因子侵袭的综合防御系统。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家禽生命的安全,包括家禽的舒适、安宁、福利、健康。生物安全针对所有病原体,核心是预防病原对禽群体造成危害,是疾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在鸭场应用,可以减少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昆虫、啮齿类动物、野生鸟类等致病因子和带有鸭病病原的人群进入养鸭场,有效避免鸭疫病在场与场、户与户之间的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养鸭场(户)的经济损失,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立生物安全措施对鸭的健康养殖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观念正日益被广大的畜牧生产者接受和重视。  相似文献   
53.
黄颡鱼肠道及养殖水体中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黄颡鱼肠道及所处水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各肠段中好氧和兼性厌氧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5.27±0.74、6.26±0.36、7.56±0.61。厌氧菌数量远大于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相差约2~3个数量级,双歧杆菌为厌氧菌的优势菌。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对数值为4.80±0.73,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不高。黄颡鱼肠道与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基本相同,均为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此外,对患细菌性出血病的黄颡鱼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气单胞菌相比健康黄颡鱼增加18.3%~33.6%,细菌种类明显减少。表明气单胞菌等重要条件致病菌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定的优势度才能体现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54.
将阿维拉霉素按照一定的浓度添加到饲料中,投喂经注射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hydrophila)菌苗的鲤,于免疫后的第7 d、14 d、21 d、28 d和35 d检测供试鲤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抗体效价、补体C3含量及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阿维拉霉素对受免鲤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阿维拉霉素(4 mg/kg和8 mg/kg),投喂较长时间(≥28 d)会降低受免鲤的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中的溶菌酶活性和抗体效价,减少受免鲤血清中补体C3的含量,减弱鲤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每公斤饲料中添加8 mg的阿维拉霉素其免疫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5.
美洲香鹑(也叫麝香鹑)原产于南美洲,体大健壮,有一定飞翔能力.羽毛分黑、白、灰三种颜色,头顶有一排纵向羽毛,受刺激时竖起如冠状,有一定观赏价值.雄香鹑在繁殖季节发出麝香气味,故称麝香鹑.  相似文献   
56.
鱼类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反应的细胞,在先天性免疫、适应性免疫以及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简要综述了DCs的类型及其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各类DCs的细胞标记。总结了鱼类DCs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形态学观察方法;现有研究表明,鱼类DCs具有吞噬细菌、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CD4+T细胞的活化、表达DCs的标记基因、被Toll样受体的配体激活、迁移能力、引起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生物学功能;不同鱼类DCs的分子标记并不完全一样;鱼类的头肾、肾、鳃、皮肤、胸腺、脾、肠等均有DCs的分布。目前,对鱼类DCs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解决:①鱼类DCs目前缺乏明确的细胞标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鱼类DCs的分离、体内分布与功能的研究水平;②加强和完善鱼类DCs的分离、培养技术的研究,掌握各种鱼类DCs的分离培养方法;③加强鱼类DCs在抗原递呈中的功能研究,对深入分析鱼类免疫机理,合理设计和应用疫苗,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氟苯尼考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都有作用,在水产养殖上有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氟苯尼考在水产动物中的药效学、药物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氟苯尼考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应用提供思路,促进我国水产品的安全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
繁殖障碍型H3亚型猪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广东惠州市某猪场采集流产死胎的肺组织、胎衣及鼻棉拭子,病料处理后经SPF鸡胚绒毛尿囊腔接种获得1株有血凝(HA)活性的病毒,通过AGP试验初步确定为猪流感流感病毒;但此病毒的血凝现象不能被抗H1亚型猪流感单因子血清、抗H5亚型猪流感单因子血清、抗H7亚型猪流感单因子血清、抗H9亚型猪流感单因子血清抑制,而能被抗H3亚型猪流感单因子血清抑制;通过H3亚型猪流感病毒RT-PCR分子生物学诊断,最终确定该病毒为H3亚型猪流感病毒.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小鼠出现精神萎靡、厌食、嗜睡、被毛松乱、呼吸较急促,攻毒后7 d采集小鼠血清进行检测,HI效价为3log2~4log2;剖检发现病毒性肺炎,且能从病料中再次分离到H3亚型猪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59.
本文研究了口灌 3种剂量的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 (0 2g/kg ,1 0g/kg ,2 0g/kg)后中华鳖消化道内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每千克鳖体重口灌剂量为 0 2g、1 0g和 2 0g时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细菌数量变化有较大的区别 ,食道和胃中的细菌数量变化并不明显 ,而大肠中的细菌数量变化非常显著。用药后 ,大肠中的优势菌群构成并没有改变 ,但各优势菌群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中肠杆菌 (Enterobaoteri aceae)、气单胞菌 (Aeromonas)和弧菌 (Vibrio)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芽胞杆菌 (Bacillus)升高 ;当用药剂量为 1 0g/kg和 2 0g/kg时 ,大肠中的细菌类群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0.
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3、6、9、12月对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浮游植物共计6门147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43.53%和36.73%。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21×105ind./L,蓝藻密度最大为1.33×105ind./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97 mg/L,蓝藻生物量最大为3.42 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秋季最大(4.64×105ind./L),夏季最小(1.6×104ind./L);生物量冬季最大(12.86 mg/L),夏季最小(0.2 mg/L)。水平分布密度和生物量均是牛鼻滩站最大,分别为6.03×105ind./L和29.6 mg/L。调查显示沅水浮游植物中巴豆叶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钝脆杆藻、美丽星杆藻、细星杆藻、格孔单突盘星藻、泥污颤藻、铜绿微囊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指数变化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