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旨在探讨免疫应激对肉仔鸡胸肌肉品质的影响机理。采用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免疫应激对AA肉仔鸡胸肌肉品质和蛋白质组学变化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2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公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和免疫应激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在36、38、40日龄时,于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或5.0 mg·kg-1体重的LPS溶液(免疫应激组)。42日龄时,每重复随机抽取2只鸡,采集胸肌肌肉组织测定滴水损失、蒸煮损失、肌苷酸含量和pH,及蛋白质组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应激显著增加了肉鸡胸肌的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P<0.05),显著降低了胸肌内肌苷酸(IMP)含量(P<0.05);免疫应激对肉鸡胸肌宰后静置24和48 h的pH影响不显著(P>0.05);免疫应激组肉鸡胸肌肌纤维的横截面周长和面积均极显著增加(P<0.01)。2)定性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特异表达蛋白质功能富集到了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己糖代谢与生物合成过程、单糖生物合成过程、葡萄糖代谢过程和糖异生生物学过程;而免疫应激组特异表达蛋白质富集到了紧密连接代谢通路和大分子复合物分解、蛋白质分解与解聚、核酸合成和代谢、糖基化合物合成与代谢和含碱基小分子物质代谢生物学过程。3)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免疫应激组和对照组有21个蛋白质发生差异化表达,其中15个蛋白质在免疫应激组上调表达,6个蛋白质在免疫应激组下调表达;免疫应激组上调表达的蛋白包括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产生相关蛋白(AMPD1、GPD1L2、LDHA、UQCRC2)、肌肉收缩相关蛋白(MYH1C、MYH1A、CASQ2、TMEM38A)和参与免疫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相关蛋白(HMGB1、PPP1R1A、LOC101747971、PRDX1、ABCF2);免疫应激组下调表达的蛋白有HBBA、CS、ATP5A1WL、HSP90B1、ABCB6和SYNJ2。综上所述,LPS诱导的免疫应激通过改变肉鸡肌肉与能量代谢和肌肉收缩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增加了肌纤维的面积,并降低了肌细胞持水力,导致肉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22.
采用多种新农药进行甘蔗蓟马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绿园、伊维能有效防治甘蔗蓟马,防效均达80%以上,是进行甘蔗蓟马防话较为有效的药削。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主要探索了3种玻璃化冷冻液对水牛MⅡ期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体外发育的影响。水牛MⅡ期卵母细胞经3组玻璃化冷冻液(Ⅰ:20%乙二醇(EG)+20%二甲基亚砜(DMSO);Ⅱ:20%EG+20%丙二醇(PROH);Ⅲ:20%EG+20%PROH+10%DMSO)毒性试验后,Ⅰ、Ⅱ和Ⅲ组体外受精的分裂率、8-细胞率和囊胚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Ⅱ组8-细胞以后的发育潜力跟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了3组玻璃化冷冻液对卵母细胞的玻璃化冷冻效果。卵子解冻后进行体外受精后,Ⅰ、Ⅱ和Ⅲ组的发育潜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P〈0.05),各组的8一细胞率和囊胚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组卵裂率明显高于Ⅰ组(24.8±4.6%VS12.7±1.5%,P〈0.05)。结果表明,3种冷冻玻璃化保护液均可用于冷冻水牛MⅡ期卵母细胞,其中Ⅱ组处理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4.
林业技术推广是提高林业资源建设效率、效果的主要手段。然而,受到诸多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林业技术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林业技术人员及林农综合素质较低、技术推广缺乏资金支持、推广体系有待完善等。只有正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我国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5.
2011年五征花生联合收获机研制成功,顺利通过省级鉴定,今年将推向市场。五征花生联合收获机是五征与青岛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该收获机属于两垄四行花生联合收获机,模仿人工拍土方式,采用对辊刮板式摘果,既能提高摘净率又能很好地保护花生荚果不破损。  相似文献   
26.
针对传统的气吸式播种机在作业过程中常常因导种管堵塞、种箱缺种以及机械故障造成的漏播、重播等现象,设计并开发一套支持12条播行协同作业的精量播种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红外光电监测单元、车速监测单元、控制器单元、中控仪表单元以及故障报警单元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控12条播种行的协同作业情况,当出现漏播、重播现象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播种行行号并进行故障报警,报警成功率达到100%,且平均响应时间在0.5 s以内。且在4~12 km/h的正常作业速度下,系统对不同体积大小的农作物种粒播种数量监测精度平均值超过98.5%。能够实现对多路播行同时作业的实时监测需求,对提高播种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正>在一次雷雨过后,某条10kV配电线路过流保护动作,线路跳闸,自动重合闸不成功。后经全线巡视未发现明显故障点。1故障查找根据保护动作类型,从线路末端开始查找故障点,因为过流跳闸发生在雷雨期间,故障排查将巡视重点放在绝缘子和避雷器上。首先,将末端部分避雷器、绝缘子运行时间长的专用变压器用户和公用变压器从主线路中切除(拉开跌落式熔断器),对巡视无故障的主线路进行送电,运行正常;然后,对这些末端部分的专用变压器用户和公用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旨在探究凝结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胫骨强度指标的影响。选取18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公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抗生素对照组及凝结芽孢杆菌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 mg·kg-1黄霉素、20 mg·kg-1吉他霉素和75 mg·kg-1金霉素,凝结芽孢杆菌处理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6×109 CFU·kg-1的凝结芽孢杆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著降低了肉鸡前期(1~21日龄)平均日采食量(P<0.05),对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2)凝结芽孢杆菌处理组和抗生素组显著增加了肉鸡前期(1~21日龄)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3)相比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凝结芽孢杆菌显著增加了肉鸡前期(1~21日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酸和血氨的含量(P<0.05),对42日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血氨含量;4)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肉鸡前期胫骨钙含量(P<0.05),对胫骨灰分和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凝结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胫骨钙和磷的含量(P<0.05),其胫骨强度在三个处理组中最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肉鸡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在不影响肉鸡前期日增重的前提下降低平均日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促进脂类和蛋白质在肉鸡体内的代谢与周转,并促进钙、磷在胫骨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180只健康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无抗对照组、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无抗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 mg/kg黄霉素、75 mg/kg金霉素和20 mg/kg吉他霉素,丁酸梭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108CFU/kg丁酸梭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未显著影响肉鸡21日龄和42日龄体重、1~21日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与无抗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极显著降低了1~21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P<0.01)。2)与无抗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3)与无抗对照组或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与无抗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极显著降低了21日龄和42日龄肉鸡血清氨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血清尿酸含量(P<0.05)。综上,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改变了肉鸡脂类代谢,提高了血清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了蛋白质代谢废物含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