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庆元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庆元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进展情况及其推广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该县进一步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试验旨在研究山羊痘病毒晚转录因子VLTF-1的特性.研究以山羊痘病毒SS基因组株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晚转录因子VLTF-1基因,采用基因克隆常规方法与pET-42b表达载体相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经菌液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0.1 mmol/L 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  相似文献   
93.
猪瘟病毒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CSF)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传染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急性CSF由强毒株引发,一般导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弱毒病毒感染则表现不明显.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大流行,减少了急性死亡.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临床症状不典型且病程变长的非典型性猪瘟(或慢性猪瘟)成为该病的主要发生形式,持续感染普遍存在,疫苗的预防效果明显下降,使猪瘟防制遇到了新的困难.以目前人类对猪瘟的认识水平,尚难以从分子水平解释这一新变化的成因,这是因为对猪瘟病毒致病机理及其分子基础的认识深度不够.就此,文章综述了猪瘟及猪瘟病毒研究进展,主要涉及CSFV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其防控,希望能为猪瘟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4.
桃树开花期要求适宜温度为12℃~14℃,而1999年3月中旬花期一直是阴雨低温,连续3~4天气温均为5℃~8℃,使花器受害,造成异常落花落果,导致桃果欠收。但有些果农采取了保花保果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现将措施总结如下。1 早春喷食盐水结合防治炭疽病、缩叶病、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等,于3月上旬开花前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150倍食盐水混合液1次防花芽受冻;4月上旬再喷1次波美0-3度石硫合剂+150倍食盐水混合液。2 应用生长调节剂2-1 喷施云大—120(原BR—120芸苔素内酯,学名为…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高山反季节松花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及园地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反季节松花菜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6.
元阳梯田水源区林地降水与土壤水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2014年5—11月元阳梯田水源区林地采样点上的20个降水数据和216个土壤水数据,对元阳梯田水源区大气降水及土壤水δD和δ~(18)O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降水与土壤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降水对土壤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7.4‰)~(-47.5‰)和(-13.2‰)~(-6.5‰),区域大气降水线(LMWL)为δD=6.84δ~(18)O-5.69,与昆明的降水线接近,这主要与研究区和昆明所处的大气环流背景、水汽来源相同有关;0—100cm土壤剖面内,土壤水中δD值随深度的增加呈现"S"形或反"S"形,0—40cm土层土壤水的δD和δ~(18)O值分布于LMWL两侧,而60—100cm处的同位素值分布集中且偏离降水线,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受大气降水和外界蒸发条件的影响减弱;林地坡上40cm土层比表层贫化重同位素,坡下位置植物覆盖度较小,土壤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坡中位置整个剖面δD值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7.
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O型口蹄疫病毒的主要免疫原VP1基因,将其插入pMDl8-T载体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含有完整的FMDV结构蛋白VP1编码区。根据表达载体pQE-Trisystem的克隆位点序列和该VPl基因片段的末端序列设计了1对表达引物,以重组pMD-T—VP1阳性质粒为模板,扩增获得了VP1基因,通过酶切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QE—Trisystem上。经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质粒所含的外源基因VP1编码框正确无误。将重组表达质粒pQE—VP1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M15,通过IPTG诱导促使VP1基因高效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大小与预期的结果(26ku)一致,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2mmol/LIPTG诱导表达5h时表达量最高,其中70%~80%的目的蛋白存在于菌体裂解后的上清中,表明外源基因VP1主要以可溶性方式表达。  相似文献   
98.
从猪水疱病全长感染性cDNA中,应用PCR技术扩增到SVDV结构蛋白P1基因,并在目的片段的5′端引入Kozak序列(Kozak,1987),定向克隆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 puro。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与水疱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细胞,收获假型病毒,在Polybrene的介导下感染PK-15细胞,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免疫荧光连续检测阳性克隆传代细胞,发现在不同代次的细胞中均有SVDV P1蛋白表达,而且表达的蛋白可被SVD阳性血清所识别;同时应用PCR技术,可从体外反复传代阳性细胞基因组中扩增到SVD P1基因。表明本次所筛选的阳性细胞克隆不但能持续稳定地表达SVD P1蛋白,而且可携带外源基因进行传代,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
华杨1号黄果西番莲主要营养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杨1号黄果西番莲营养丰富,糖、酸含量高,是良好的果汁原料。其果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夏威夷出产的黄果西番莲接近;果汁中可溶性固型物、总糖、还原糖、总酸和L-抗坏血酸的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末初秋成熟的果实品质最佳,糖酸比高;冬季成熟的果实品质较差,但L-抗坏血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0.
腐烂茎线虫病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种新病害, 了解腐烂茎线虫的侵染规律对该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及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法, 在苗期接种腐烂茎线虫, 研究该线虫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数量动态及危害程度。结果显示, 在发芽-幼苗期(播种0 ~ 75 d), 母薯先受到腐烂茎线虫侵染; 在发棵期(播种75 ~ 90 d), 母薯和匍匐茎均检测到腐烂茎线虫; 在结薯期到成熟期(播种90 ~ 105 d), 线虫开始危害新生块茎, 随着块茎膨大危害逐渐加重。在马铃薯成熟期, 症状表现最明显, 新生块茎中线虫数量最多, 可达767.67条/g。不同时期的接种试验表明, 在匍匐茎形成期(播种后70 d)接种, 马铃薯受害最为严重, 发病率达100%, 块茎中线虫密度最高, 达到99.32条/g, 且块茎鲜重最低, 为14.02 g/个。本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适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