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14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目的]研究袋培模式对设施番茄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品种"烟粉207"为供试材料,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基质袋培模式对番茄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袋培模式下番茄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土壤栽培;番茄成熟期提前,前期产量增加了45.7%,且品质有明显的提升。袋培模式下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指标低于对照土壤栽培。[结论]该研究为在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和盐碱地等地区进行番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2.
硅作为一种有益微量元素,在茶叶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茶叶中硅的作用与含量、硅吸收形态以及茶园土壤中硅的含量、存在形式及其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为硅元素在茶树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番茄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番茄耐盐性的研究进展,阐明番茄耐盐性生理生化及分子机理,为今后番茄耐盐品种的选育及在盐碱地种植番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对缙云县河谷平原茭白田土壤与周围丘陵红壤酸度组成的比较研究表明,虽然两组土壤的pH变化范围和平均值非常接近,但丘陵红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明显高于茭白田土壤,前者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最高值分别为后者的2.6和2.7倍,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平均含量分别为后者的4.1和5.1倍。茭白田土壤交换性氢占交换性酸的比例明显高于丘陵红壤,前者为后者的3.1倍。分析认为,河谷平原土壤黏粒含量较低,其对酸的缓冲能力较弱,容易发生酸化。  相似文献   
115.
研究黄花菜(Hemerocallis fulva)的养分吸收规律及其与高产形成的关系,可为黄花菜高产栽培中的科学施肥,以及专用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黄花菜普通品种实心和高产品种207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3—11月,对不同生育期的黄花菜取样,测定其干物质积累动态,以及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锌(Zn)、硼(B)、钼(Mo)、锰(Mn)含量。结果显示,2个品种总的干物质积累均在萌蕾开花期达到最大,在展叶期到抽薹期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普通品种的根干重在抽薹期最大,而高产品种的根干重在萌蕾开花期最大。高产品种对N、P、K、S、Ca、Mg、Zn、B、Mn、Mo的需求量均显著(P<0.05)大于普通品种实心。高产品种对N、K、P的养分需求主要在萌蕾开花期之前,而普通品种在萌芽期到展叶期对N、K的吸收量最大,P的吸收量在抽薹期最大;普通品种在萌芽期,对S和Ca的吸收量最大,Mg在展叶期的吸收量最大,而高产品种对S、Ca、Mg的吸收主要在萌蕾开花期之前;普通品种对Zn、B、Mo、Mn的吸收集中在抽薹期之前,而高产品种对Zn、B、Mo、Mn的吸收一直持续到抽薹期,且以抽薹期吸收量最大。整个生育期,高产品种对N、P、K的需求比例为1.0∶0.25∶2.3,而普通品种为1.0∶0.24∶1.7;高产品种207对S、Ca、Mg的需求比例为1.0∶11.5∶1.8;而普通品种为1.0∶5.5∶1.0。综上,高产品种具有更长的根系发育时间和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黄花菜,特别是高产黄花菜专用肥料的配制中,尤应保证钾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供应,以满足黄花菜生长发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基于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圈养雄性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麝香分泌的监测,分析圈养林麝泌香的分泌规律,确定个体年龄、圈群性比及圈舍结构对其麝香产量的影响,为高生产力林麝驯养及麝香可持续供给提供参考。【方法】监测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圈养林麝的麝香分泌,基于个体识别及麝香的人工采收,准确记录麝香产量(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浮液后的麝香重)。【结果】四川马尔康麝场圈养雄性林麝的泌香量区间为0~19.60 g,均值为(9.24±0.77)g;因圈舍改装及随后转圈的综合胁迫效应,泥地基底圈舍中的雄麝泌香量(8.52±1.29)g显著低于砖地基底的原装圈舍中的林麝(9.99±0.84)g(P0.01);马尔康林麝的泌香峰值年龄段是4~7岁,其泌香量均值为9.63 g(±0.82)。随年龄增长,雄麝泌香量有减少的趋势,但林麝年龄对其泌香量的效应不显著(P0.05)。模型y=-0.371 1+2.440 1a+0.050 7a2-0.028 4a3可近似拟合雄麝泌香量同年龄的关系;圈群的雌雄性比对雄麝泌香量的效应显著(P=0.05),性比为1雌4雄圈群的雄麝泌香量(4.90±2.23)g显著低于性比为1雌5雄圈群(10.70±1.21)g(P0.05)和性比为1雌6雄的圈群雄麝的泌香量(9.85±0.99)g(P0.05),后两类雄麝的麝香分泌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砖地基底圈舍林麝的麝香产量显著高于泥地基底圈舍(P0.01);虽圈养林麝年龄对泌香量的效应不显著(P0.05),但随年龄递增,雄麝泌香量有减少的趋势;就麝香生产而言,马尔康麝场组建圈群的最适雌雄性比为1∶5~6(P0.05)。  相似文献   
117.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有时会发生已免疫的动物还会感染该疫病,笔者分析其原因,认为在疫苗、动物、免疫方法的环节上要注重细节,防止造成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18.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羊肉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随着劳动力成本、饲料及相关费用的增加,养殖户对于其养殖成本效益及成本效率尤为关注,因此针对我国散养肉羊养殖成本的效益、变化趋势、成本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模型构建Translog-SFA模型是在SFA(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模型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与传统SFA模型相比,Translog-SFA模型从变量的选择到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9.
 ‘烟番9号’是以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和枯萎病的自交系‘XM-2-10-16-3-5-9’为母本,以耐贮运自交系‘EL-10-4-8-5-13’为父本组配的番茄新品种。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和叶霉病。果实圆形,红色,单果质量200 g左右,耐贮运。丰产性好,总产量10.3 t · hm-2。适于国内保护地栽培及俄罗斯莫斯科、拉斯托夫和海参崴等地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20.
介绍了目前我国果蔬类食品中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综述了化学比色、酶抑制技术、生物传感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芯片、ATP生物发光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食品安全控制上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