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Objective] To clone the porcine interleukin-18(IL-18) cDNA and explore the immunological effectiveness of porcine IL-18 as an adjuvant of genetic vaccine. [Method] The spleen lymphocytes were isolated from Henan three-way cross-breeding pigs. According to the porcine IL-18 gene in GenBank, a pair of specific primers was designed. The full length cDNA of porcine IL-18 was amplified by RT-PCR. Subsequently, porcine IL-18 cDNA was cloned into pGEM-T vector and sequenced and analyzed. [Result] The porcine IL-18 gene demonstrat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579 bp encoding an inactive precursor protein with 192 amino acids. The precursor protein had no typical hydrophobic signal peptide and cleaved by interleukin-1 beta (IL-1β) converting enzyme (ICE) in caspase-1 splice site; the porcine mature protein had biological activity. After comparing with other porcine IL-18 genes,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homology was over 96% and the deduced amino acid homology was more than 98%. [Conclusion] A full length procine IL-18 gene was gained. It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porcine IL-18 as an adjuvant of genetic vaccine.  相似文献   
22.
饲养288只AA+肉鸡,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在相同的日粮基础上试验组添加新鲜鱼油和不同酸败程度的鱼油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0~21d,各组日增重和采食量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组间差异,而饲料/增重比的组间差异趋于显著(P0.124),其中酸败鱼油组有高于新鲜鱼油组的趋势。试验22~42d,与新鲜鱼油组相比,各组日增重和饲料/增重比的组间差异均趋于显著(P0.067,0.099),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0),其中添加氧化初期鱼油组的日粮与新鲜鱼油组的饲料/增重比变化不大,但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及酸败程度的加剧,饲料/增重比显著高于新鲜鱼油组。随着鱼油氧化程度的增加,肉鸡的胴体组成和肉质各项指标均有降低的趋势。添加不同氧化程度鱼油的饲料对屠宰率、胸肌水分、腿肌水分、腿肌脂肪以及屠宰后24h的pH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腹脂率、胸肌脂肪、系水力和屠宰2h后的pH值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表明,鱼油的氧化并未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但饲料转化效率降低,鸡肉的系水力、腹脂率及脂肪沉积等也降低,肉的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23.
24.
为了探究酵母菌、双歧杆菌分段发酵对大麦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酵母菌、双歧杆菌组合发酵大麦苗的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满足市场对大麦苗的需求,提升其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以大麦苗粉为主要原料,SOD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酵母菌发酵的工艺参数;再接种双歧杆菌,进行厌氧发酵,并研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最后对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酵母菌添加量对大麦苗的SOD活力影响最显著,其次为发酵时间;酵母菌发酵的最优工艺组合为:D-阿洛酮糖添加量6%,酵母菌接种量0.8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8 h,制成的麦苗酵素SOD活力最高,为76.9 U/mL。双歧杆菌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接种1.5%双歧杆菌,发酵温度37℃,发酵24 h,此条件下样品的双歧杆菌浓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指标最佳。经酵母菌和双歧杆菌发酵后,大麦苗样品的总酚含量、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比对照组(未发酵的大麦苗液)提高了81.63%和109.03%,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上述结果表明:酵母菌、双歧杆菌分段发酵可提高大麦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5.
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猪的常见多发传染病也随之增多,并且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伴发很多平常散养情况下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的传染尤为常见。因此,在不断扩大集约化饲养的情况下,卫生防疫工作已日益受到养猪者的高度重视,并使卫生防疫工作逐步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发展。本文结合自己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浅谈一下关于集  相似文献   
26.
以豌豆为材料进行过氧乙酸(PAA)在无公害芽菜工厂化生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0.03%PAA(pH5.8)能提高萌发率,促进豌豆幼根、幼芽生长,且长势整齐一致.0.05%PAA(pH5.1)开始降低萌发率,抑制幼根、幼芽的生长,根部出现轻度受害症状.0.10%PAA以上浓度,对生长的抑制作用依次加强,根部出现严重受害症状.在芽菜工厂化生产中,可用PAA杀菌、调节培养液pH值,提供活性态氧,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通过花药培养技术获得了6个抗Km 20mg/L的单倍体苗,其中花药愈伤组织的最高诱导率是21.6%,最佳激素配比是:Miller+2,4—D 2.0mg/L+KT1.5mg/L+IAA 2.0 mg/L,愈伤组织的苗最高分化率是18.8%,最佳激素配比是:MS+KT2.0mg/L+IAA 0.2mp/L.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以猪链球菌2型的cps2J基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探针在不同杂交条件下对基因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寡核苷酸探针的浓度在5~20 μm/L之间对杂交信号的影响不大,寡核苷酸探针的氨基化端加上Poly(dT),42℃杂交1h可以获得较好的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29.
三元杂交猪IL-18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8(IL-18)又称γ干扰素诱导因子(IGIF),研究表明IL-18是一种重要的新型免疫佐剂分子。为探讨猪IL-18的免疫佐剂作用,该研究根据已发表的猪IL-18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从猪脾脏中直接扩增得到猪IL-18全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30.
花生壳-麦秸型日粮的营养特点及饲喂肉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了花生壳、麦秸和花生壳—麦秸型日粮中粗蛋白质、粗纤维、钙和磷的含量;以5 头育肥公牛进行日粮消化率测定试验;并用16 头成年秦川公牛和夏洛来×南阳牛F1 公牛,以花生壳—麦秸型日粮育肥饲养60 d- 结果表明花生壳和麦秸中CP含量低,Ca,P不平衡;以花生壳、麦秸为主要粗饲料配合棉饼等原料所组成的日粮,能够满足肉牛对于CP,Ca 和P的需要,DM,CP和CF的消化率分别为44-60 % ,61-88 % 和30-41% - 以此日粮育肥秦川牛和夏杂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244 kg 和1-605 kg,说明该类型日粮可作为农区肉牛的典型日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