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基于同一生境范围内的大量数据,对比2个青冈属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及种间差异,为进一步揭示群落构建规则在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大样地,选择群落优势种群中数量最多、分布广泛、形态相似且同属的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剔除高度聚集的根蘖株个体后,将2个种分为小树(1 cm≤DBH10 cm)、中树(10 cm≤DBH20 cm)和大树(DBH≥20 cm),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以及4个点格局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先决条件模型和随机标签模型),分析生境异质性在0~150 m尺度上和密度制约在0~30 m尺度上对树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生境异质性在r20 m尺度上明显促进了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聚集分布,但小叶青冈在112~150 m尺度上对生境异质性的作用不敏感;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相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在1~150 m尺度上关联强度g_(12)(r)≈1,主要表现为无关联或负关联,但在1 m距离内,2个树种在小树、中树阶段倾向于相互聚集,大树阶段不能共存;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在0~30 m尺度上均未表现,距离制约仅在多脉青冈小树阶段有轻度表现,但在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的小树到中树阶段,均在0~10 m尺度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稀疏效应;多脉青冈与小叶青冈大树均在1 m距离内对同种小树和中树表现出庇护作用,大树在1~10 m距离内导致了同种小树稀疏,此外,小树、中树的分布格局在0~30 m尺度上与同种大树多为无关联。【结论】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种群内,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稀疏效应和距离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多脉青冈小树倾向于远离大树,而小叶青冈小树在小尺度上轻度聚集在大树周围。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小尺度上能较好地共存,在中大尺度上,生境异质性是2个树种在样地中大量共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类型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与木本植物多样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星斗山保护区参照CTFS样地标准建立马尾松、杉木和光叶水青冈3种天然林固定监测样地,基于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类型林分空间结构、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对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3种林分的混交度、角尺度整体上无明显差异,杉木林、光叶水青冈林的大小分化程度均值存在一定差异,但3种林分均形成混交、聚集且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生长状态。各林分木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以杉木林乔木层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物种数量为最高,但3种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光叶水青冈林的Pielou指数值最高,各林分类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马尾松林灌木层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值最高,光叶水青冈林灌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显著低于马尾松林(P <0.05),Simpson指数值也显著低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P <0.05),但光叶水青冈林Pielou指数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林分(P<0.0...  相似文献   
13.
农用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农用地资源生产能力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地理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系统梳理了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内涵分类、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评价分析等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得到以下结论:农用地利用效益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农用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自然界或者人类发展等各种有用成果的总称,由人类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而开发利用农用地资源形成。当前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分析的综合性尚显不足,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和模型方法有待丰富,作用机理等理论探究仍需进一步深化。面向国家战略导向,本文构建了基于评价分析-相互关系-影响机理-提升管控的新时代农用地利用效益研究框架,提出未来应加强评价模型系统化、效益间关系定量判别、影响机理精准识别、差异化措施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畜禽养殖业是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经济来源.然而,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污水等污物的综合治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畜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动物粪便、有毒气体以及畜禽污水等,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提高农村畜禽生产养殖环境污染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坡耕地的整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天池3号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护坡拦蓄保水区和自然降水区(对照)不同种植模式和肥力配比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不施肥条件下,护坡拦蓄保水区玉米单作、玉米+马铃薯间作,玉米千粒重平均为328.13、06.8 g,对照区玉米千粒重为283.12、92.4 g;在施肥条件下,对玉米千粒重影响不大。不施肥、低肥、高肥、特高肥条件下,护坡拦蓄保水区的玉米单作产量比对照增加61.6%、24.3%、10.5%和9.3%;玉米+马铃薯间作的玉米产量比对照增加47.0%、15.0%、10.2%和8.7%。单作时N∶P=1∶1肥力配比的增产效果优于2∶1的肥力配比,间作时2∶1的氮磷配比略优于1∶1的氮磷配比。[结论]护坡拦蓄保水措施能提高玉米产量,增产效果随施肥水平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三峡地区玉米降水生产潜力及适宜开发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自然降水总量的41.9%用于农田蒸散。坡地与平地相比,坡地地表径流量占降水总量的28.3%,平地地表径流量占降水总量的12.3%;耗水系数平均为0.136mm/(kg·hm2),比平地低0.007mm/(kg·hm2)。影响玉米降水生产潜力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施肥水平、降水量和土壤侵蚀。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降水生产潜力增大,且施肥水平对坡地降水生产潜力的影响比平地更加明显;水土流失增加,降水生产潜力降低,降水量对降水生产潜力的贡献值为-3.135kg/(mm·hm2),即每减少降水量1mm,坡地降水生产潜力平均下降3.135kg/hm2。在现有技术、土壤、投入水平及管理条件下,三峡地区大田玉米降水生产潜力开发程度(MKD)较低,坡地约60%~65%,平地约65%~70%。坡地玉米降水生产潜力适宜开发度(SKD)可达80%,平地可达90%。可开发程度(KKD)坡地平均为17.5%、平地平均为17.9%,平地降水生产潜力可开发程度比坡地稍大。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兰 《植物医生》2010,23(2):5-6
<正>在贵州省兴义市万屯镇玉米生产中,常受到多种病虫为害,对玉米造成减产。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增加玉米产量,笔者现介绍玉米主要病虫的发生和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旅游区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人为干扰对湖北省梭布垭石林针阔混交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对乔木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势种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使群落平均胸径(或地径)和平均树高降低,群落种类组成发生变化。重度干扰和中度干扰降低了群落乔木层阔叶树种和灌木层优势种的作用和地位,重要值降低,但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不同干扰类型的群落,在垂直高度1.0 m以下,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较大,1.1 ~ 3.0 m高度达最大,以后随高度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在9.1 m以上的高度层,树种单一,多样性为0。图3表3参13  相似文献   
19.
对橡胶木中的变色成分进行甲醇浸提,浸提液浓缩后用极性从小到大的石油醚、氯仿、乙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经过化学分析认为橡胶木中产生红变的成分存在于极性较大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变色成分主要是鞣质单宁、酚类及蒽醌类物质。同时进行鞣质单宁引起橡胶木红变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木抽提液无论是加酸性还是加碱性溶液都会产生红变,为此采用具有漂白功能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减轻或消除橡胶木抽提液的红变。  相似文献   
20.
一、温度草莓生长发育的各时期的生理代谢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根系吸水,矿质元素吸收,体内物质运输等都与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有密切关系。1.土壤温度草莓根系分布浅,大部分分布在10—15厘米范围内,土壤温度对根系影响很大,直接影响根系生长速度和根系生理活动。草莓根系生长最低温度为2℃左右,10℃时根系开始活跃,形成新根,最适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