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7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研究补喂竹叶提取物后伊犁马挤奶期间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分析不同剂量和不同饲喂试验期对伊犁马挤奶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4匹伊犁母马,其体型结构相似,胎次相近,进行为期60 d的补饲竹叶提取物,0~20 d为第1阶段,21~40 d为第2阶段,41~60 d为第3阶段。采集马匹挤奶期间心率变异性指标。将24匹伊犁马随机分为对照组0 g/d;试验Ⅰ组10 g/d;试验Ⅱ组20 g/d;试验Ⅲ组30 g/d四组,分析不同时期和剂量的HRV差异性。【结果】第3阶段SDT HR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2和第3阶段RMSSD均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3阶段SD1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3阶段SD2极显著高于第2阶段(P<0.01),且第2阶段又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1)。第3阶段VLF极显著高于第1和第2阶段(P<0.01);第3阶段的LF和HF两个指标均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和第2阶段(P<0.01);第3阶段TP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和第2阶段(P<0.01)。对照组Mean HR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P<0.05);第Ⅱ组SD2极显著高于第Ⅳ组(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SD2和VLF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Ⅰ组LF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中HF、TP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对照组LF/HF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结论】伊犁马补喂竹叶提取物能有效降低马匹交感神经活动,减少其挤奶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2.
【目的】测定障碍马80 cm高度越障性能,研究其静态肢体角度和4个阶段步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与越障性能相关的肢体角度指标,为障碍马体型结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20匹障碍马静态肢体角度和越障时步态特征。并借助Kinovea视频分析软件提取马匹静态肢体角度和四个时期步态特征数据,分析肢体角度和步态特征的关联性。【结果】在起跳阶段时,头俯仰角和后位后蹄支撑相关系数为0.495,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起跳位置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悬空阶段时,后球关节和前位后蹄摆动相相关系数为0.564**,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头俯仰角和跳跃距离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着陆阶段时,后飞节和前肢双支撑相呈显著正相关(P<0.05)。后球关节和前肢双支撑相相关系数为0.568,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缓冲阶段,前球关节和步频呈显著正相关(P<0.05)。股骨倾角和后位前蹄摆动相呈显著正相关(P<0.05)。膝关节和腾空期步幅呈显著正相关(P<0.05)。头俯仰角和前位前蹄摆动相相关系数为0.570**,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80 cm越障过程中,障碍马头俯仰角变异系数为14.59%对起跳阶段,悬空阶段、缓冲阶段有显著影响。髋骨倾角变异系数为20.22%对起跳阶段和着陆阶段有显著影响。后球关节角变异系数为3.83%对悬空阶段和着陆阶段有显著影响。头俯仰角、髋骨倾角、后球关节角等关节角度可作为重要的障碍马体型结构指标,用于评估马匹的越障性能。  相似文献   
53.
酸马奶中乳酸菌产酸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研究了牧民手工自制以及工厂化生产的酸马奶中分离出的17株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对其中15株乳酸菌进行了产酸能力的测定,对511与K2进行了与酵母菌组合发酵试验,研究其酸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5株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各不相同,产酸能力强的乳酸菌培养24 h pH值在4.0以下,产算能力弱的乳酸菌培养24 h pH值在5.0以上。在组合发酵试验中,酸度组合二〉组合一〉组合三。  相似文献   
54.
酸马奶发酵中乙醇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国家4个地区的酸马奶中共分离筛选出多株酵母菌,并筛选出3株酵母菌在实验室条件下与乳酸菌进行混合发酵制成酸马奶,测定发酵过程中的乙醇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乙醇含量逐渐上升,酵母菌与乙醇含量、酸度、风味之间相互影响,3株酵母菌及其组合的发酵能力各有不同。同时通过测定成熟酸马奶在4℃下保存时酵母菌的活菌数数量,了解酵母菌在酸马奶中低温保存下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调教训练对1 000 m速步赛伊犁马血气指标的影响,为国产速步赛马调教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8匹健康伊犁马母马为试验对象,速步专项训练2个月,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结束后分别组织速步测试赛,采集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5 min马匹血液样本,测定样本血气指标,对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5 min测定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对训练前和训练后测定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调教训练前,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血液pH值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后15 min(P<0.01),HCO-3浓度、剩余碱浓度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前(P<0.05),PCO2和TCO2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前(P<0.01)Hct和Hb浓度运动后即刻极显著高于运动前(P<0.01),显著高于运动后15 min(P<0.05);调教训练后,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血液pH值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运动前和运动后15 min(P<0.05),Na+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Hct和Hb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后15 min(P<0.05)。通过对调教训练前和调教训练后对比发现,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调教训练前、后静脉血液剩余碱浓度运动后即刻调教训练后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前(P<0.05),PCO2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显著低于调教训练后(P<0.05),Hb浓度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极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后(P<0.01),Hct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后(P<0.05)。【结论】 综上所述,调教训练后能够增强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酸碱平衡能力、气体交换能力及血液运输能力,有效降低马匹在运动过程中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56.
新吉尔吉斯乳用马杂交改良伊犁马效果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测定新吉尔吉斯乳用马、伊犁马及其杂交F1代的体尺和体重,探析新吉尔吉斯乳用马杂交改良伊犁马的效果.[方法]实验分析了新吉尔吉斯乳用马、伊犁马及其杂交F1代初生、1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绘制了生长发育曲线,对比和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新吉尔吉斯乳用马、伊犁马及其杂交F1代在生长发育水平、强度及速度上差异显著.[结论]杂交F1代在生长发育规律上更接近于伊犁马,而其在生长发育水平上却要优于伊犁马,说明引进新吉尔吉斯乳用马杂交改良效果明显.杂交F1代的生长速度介于新吉尔吉斯乳用马与伊犁马之间,比新吉尔吉斯乳用马慢,比伊犁马快.  相似文献   
57.
[目的]补饲与补饲并添加0.67;果寡糖对伊犁母马泌乳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4匹年龄、胎次、泌乳期相同,体重、泌乳量相近的伊犁母马,随机分成三组,各组间产奶量、体重差异不显著.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三组为试验Ⅰ、Ⅱ组.对照组放牧;试验Ⅰ组放牧+精料;试验Ⅱ组放牧+精料+果寡糖(占精料量0.67;).[结果]补饲精料并添加0.67;果寡糖的母马在20~40 d及40~60 d的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补饲母马在40~60 d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补饲与补饲并添加0.67;果寡糖母马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补饲及补饲并添加果寡糖母马泌乳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选取3个马匹品种(柯尔克孜马、俄罗斯速步马、纯血马),对其5个微卫星DNA座位AHT4、ASB2、HMS3、HMS7、LEX3进行多态性分析,利用SPASS分析软件,对3个马品种进行初步鉴别.[方法]以柯尔克孜马、俄罗斯速步马、纯血马为实验对象,分别采集血样10 mL,枸橼酸钠抗凝,实验室中对所选取的5个微卫星DNA座位进行非变性丙烯酰胺电泳(PAGE)检测,用Popgene32分析数据.比较品种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等位基因频数分布间的差异,辅以各品种特有的基因型条带对三个马品种进行初步鉴别.[结果]对5个微卫星标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数值进行分析,发现纯血马与俄罗斯速步马、柯尔克孜马与俄罗斯速步马呈显著差异关系(P<0.05),成为初步鉴别三个马品种的重要依据;对5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非变性丙烯酰胺电泳(PAGE)检测,发现ASB2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型中,柯尔克孜马有区别于其他两个品种马的基因型:CC、CD、EG、EH基因型,纯血马所特有的基因型为BI、JJ、KK基因型;AHT4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型中,柯尔克孜马所特有的基因型为DF、EF、GG基因型,纯血马所特有的基因型为BC基因型;HMS3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型中,纯血马所特有的基因型为CC基因型;HMS7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型中,纯血马所特有的基因型为AA基因型.[结论]3个马品种的鉴别可以通过筛选出的微卫星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以及所选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辅以各品种特异的基因型电泳条带,从而达到初步鉴别三个马匹品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本试验通过测定纯血马×伊犁马、奥尔洛夫马×伊犁马、俄罗斯速步马×伊犁马和汉诺威马4个类型马细分体尺,并计算各体尺比例及体尺指数等指标,分析各体尺、体尺指数及各比例差异性。结果表明,在体高、体长、胸围、管围、颈长、肱骨长、背长、腰椎长、尻长、尻高、股骨长和胫骨长等体尺方面,纯血马×伊犁马、奥尔洛夫马×伊犁马、俄罗斯速步马×伊犁马均极显著低于汉诺威马(P<0.01);体躯指数方面,纯血马×伊犁马显著高于奥尔洛夫马×伊犁马(P<0.05);肱骨长/背长、股骨长/背长和胫骨长/背长方面,纯血马×伊犁马、奥尔洛夫马×伊犁马、俄罗斯速步马×伊犁马均极显著低于汉诺威马(P<0.01);奥尔洛夫马×伊犁马和俄罗斯速步马×伊犁马之间所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用途马匹体型结构具有一定差异性,为不同用途马匹的培育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0.
试验通过分析伊犁母马妊娠时间、年龄和尿量对伊犁马孕马尿中结合雌激素浓度的影响,以期为企业生产动物结合雌激素提供参考。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妊娠期为28~38周伊犁孕马35匹并按年龄分为3组,每周采尿样1次并记录24 h尿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合雌激素的浓度。采用SAS 8.1最小二乘法分析妊娠时间、年龄因素对结合雌激素浓度的影响;相关分析法分析尿量与结合雌激素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妊娠时间对结合雌激素浓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年龄对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年龄对雌酮硫酸钠浓度和马烯雌酮硫酸钠浓度影响极显著(P<0.01)。尿量与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和马烯雌酮硫酸钠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尿量与雌酮硫酸钠浓度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伊犁孕马妊娠时间是影响结合雌激素浓度的关键因素;采集尿液的伊犁孕马年龄不宜超过13岁;伊犁孕马尿液中结合雌激素浓度与孕马尿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