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53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58篇
  53篇
综合类   582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86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设置3种稻田三熟制模式与“冬闲+早稻+晚稻”模式对比,研究了冬季作物对早稻返青缓苗期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熟制模式下水稻返青期推迟2~3 d、缓苗期推迟1~3 d,期间水稻株高、叶龄、叶绿素含量(SPAD)、根茎叶干物质下降;在移栽至缓苗期内,三熟制模式下水稻植株根冠比比对照的小;移栽至返青期,三熟制模式下水稻生长速率均比对照处理低,在返青至缓苗期表现则相反。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熟制模式下冬季作物明显抑制了早稻返青缓苗期植株生长,其抑制作用在水稻返青后变小。  相似文献   
152.
石家庄某造纸厂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石家庄藁城区造纸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梅花采样法对造纸厂周围土壤进行了不同深度采样。检测了土壤中Cu、Zn、Pb、Ni、Cr、Cd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程度,并对样品进行了pH值和有机质(OM)理化性质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i和Cd的含量分别超过二级标准1.71倍和5.51倍;重金属Cu、Zn、Pb、Ni、Cr、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21、0.38、0.08、1.71、0.66和5.5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4.03;研究区域农田土壤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不同重金属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重金属Cu与Ni、Pb以及重金属Ni与Pb、重金属Cd与Zn之间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3.
154.
播期、密度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期和密度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5个播期(9月26日, 10月2日, 10月8日, 10月14日和10月20日)和3种栽培密度(120万, 240万和360万·hm~(-2))及其互作对冬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的产量均随着播期前后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0月2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且以240万·hm~(-2)处理最高,为9 613.5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公顷穗数最高值出现在9月26日—10月2日播种的处理,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20日播种的处理,在其处理下,密度为360万,240万,120万·hm~(-2)的公顷穗数分别为513.0万穗,487.5万穗和399.0万穗·hm~(-2),分别比10月2日播种的减少了118.5万穗,123.0万穗和177.0万穗·hm~(-2)。播期和密度对济麦22的千粒质量也具有显著影响,千粒质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2日播种,密度为120万·hm~(-2)的处理,为42.7 g,3种密度的最低值均出现在播期10月20日的处理。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对冬小麦产量、公顷穗数和千粒质量影响最大的均为播期。以上研究表明,冬小麦品种(济麦22)在该地区的推荐播期为10月2日左右,适宜播量为240万·hm~(-2)。  相似文献   
155.
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油水渗流规律极其复杂,开发效果逐渐变差,如何合理而准确地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关系到油藏下步挖潜方向及调整措施的有效性。首先筛选影响高含水油藏开发效果的24个关键开发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度较小的14个开发指标作为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体系,应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不同开发指标的评价标准;然后,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构建高含水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不同开发指标权重,综合分类评价油藏开发效果。实例表明,应用评价分类结果,针对不同类油藏制定了针对性开发调整措施,均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该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技术可为高含水油藏下步开发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6.
孔德阳 《当代畜牧》2014,(29):44-45
由于近几年养殖量的增加,许多新的养殖户没有经验,应激(STRESS)综合征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笔者在近30年的养殖、诊疗中深有体会,深知本病的危害以及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现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及兽医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曲阜为鲁国故都,孔子故里,其文化积淀浓厚,近年随着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开发,旅游业蓬勃发展,其存有的千年古树,珍稀树种为曲阜市增添了独特光彩,是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但随着其他树种的引入与移栽,一些新的有害生物亦随之而来,治理不当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古木造成伤害,因此,必须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出发,着眼于该地的生物群落,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贯彻落实国家下达的保护政策,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治理,利用有害生物与自然界的关系,通过自然界自身的净化功能,因地制宜加入人为治理手段,在经济损失可承受范围内,实现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谐统一。因此在有害生物治理过程中,以治理单一病虫为对象的防治方法已经具有局限性,必须从全局入手,将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均考虑到位。  相似文献   
160.
为了解西藏七个地区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流行和分布情况,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来自西藏七个地区的30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IBR抗体、抗原检测,并用SPSS 19.0软件对七个地区IBR抗体、抗原阳性率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西藏七个地区牦牛IBR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1.00%(33/300),其中日喀则市和林芝市最高,均为17.78%(8/45);其次是拉萨市,为13.33%(4/30);那曲市为11.11%(5/45)、阿里地区为8.89%(4/45)、昌都市为2.22%(1/45);山南市最低,为0(0/45)。而牦牛IBR平均抗原阳性率为10.00%(30/300),其中日喀则市最高,为20.00%(9/45);其次是拉萨市,为16.67%(5/30);林芝市为15.56%(7/45)、那曲市为8.89%(4/45)、阿里地区为4.44%(2/45)、昌都市为4.44%(2/45)、山南市为2.22%(1/45)。日喀则市和林芝市IBR抗体阳性率与昌都市、山南市差异显著(P0.05),拉萨市与山南市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地市间IBR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日喀则市IBR血清抗原阳性率与阿里地区、昌都市和山南市差异显著(P0.05),拉萨市牦牛IBR血清抗原阳性率与山南市差异显著(P0.05)。说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已经感染西藏牦牛群,且在流行和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日喀则市、林芝市、拉萨市相比其他地区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