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近年来,反映施肥,尤其是氮、磷、钾配比对稻米影响的报道并不多见。为此,特进行本试验,为水稻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壮秧问题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为解决抛秧的壮秧问题,笔者从1997年起对水稻塑盘旱育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集成水稻塑盘旱育秧技术,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之所以"新"。首先就在于它是一个农村质变为城镇化社区的过程;其次在于它和以市民为主体,第二三产业为主导的发达城市社区也有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足迹法模型计算了榆林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5274 hm^2上升至0.8066 hm^2,增长率达52.95%,生态足迹构成变化显著;生态承载力由1.0065 hm^2降至0.7560 hm^2;生态盈余由0.4791 hm^2降至0.0388 hm^2,2002年出现生态赤字并不断上升,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发现:榆林市生态赤字非人均消费过高,而是由于区域生态供给能力薄弱、人口超载、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土地利用处于转型期所致。依据生态供需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提出榆林市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耕地单产,发展高效林草业,治理“三化土地”;区外调入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种新型高地隙铰接式玉米田间管理机,为了确保该管理机具有良好的转向性能,对管理机的静态转向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了管理机静态转向的运动学模型及动力学模型。同时,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分析了管理机运动学与动力学特点,为以后管理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小麦基本苗不足的问题,采用移密补稀、补种增苗、以肥促壮、化控增蘖、加强中后期培管等补救措施,促进小麦高产,供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举措,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大力支持。本文提出在以突出保证新型农村社区硬件完善配套的同时,以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同步进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县小麦处于亩产300k左右的中产水平,为求得产量突破,栽培上常采取精量播种的栽培方法,但大面积生产中只有20%~30%的面积达高产水平,多数仍处于中产水平。这是因为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现就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反映施肥,尤其是氮、磷、钾配比对稻米影响的报道并不多见.为此,特进行本试验,为水稻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1年在海安县胡集镇钟涵村3组进行,土质为水稻土,肥力水平中等,供试品种为武育粳3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