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4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4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农杆菌转化花粉愈伤组织获取纯合的转基因水稻植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玉米转座子Ds导入粳稻(OryzasattvaI.subsp.japontca)中花11的花粉愈伤组织中,基因转化以对除草剂PPT有抗性的Bar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t为选择标记.共获得了18个独立的转基因绿苗,其中单倍体11株,二倍体7株.转基因植株均抗除草剂BASTA.考查了二倍体植株种子后代(T1)对BASTA的抗性,7个株系的所有植株均抗BASTA,而未发生感抗分离,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是纯合的.PCR和Southernblotting的研究支持上述结果.对获得纯合转基因株系的各种方法做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32.
稻米胚重相关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米粒胚重差异显著的广东早籼品种窄叶青8号(ZYQ8)和北方粳稻品种京系17(JX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127个株系,对糙米重、胚乳重、胚重和胚重率4个性状进行了评价与QTL分析。4个性状表现型均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受多基因控制。共检测到13个影响4个性状的QTL,分布于  相似文献   
33.
用137Csγ射线辐照 3份籼稻 (OryzasativaL .subsp .Indica)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 ,研究了辐照剂量、辐照后转移时间对愈伤组织褐化率与分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除了基因型和辐照剂量有明显作用之外 ,辐照后转移时间也有重要作用。辐照后延迟转移时间会不同程度提高褐化率 ,而存活的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却有一定的提高。辐照后 48h转移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辐照后 2 4h转移愈伤组织的效果。讨论了扩大γ射线辐照愈伤组织的应用范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4.
 利用视频显微扫描技术 ,结合计算机图形分析 ,精确考察了垩白分布不同的 4个 DH株系及其双亲的垩白大小 ,构建了单粒稻米垩白大小的检测体系 ;同时还对 6个早稻品系的透明度和垩白大小的测定进行了比较 ,初步探讨了视频显微技术在稻米垩白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以及转化程序等。结合实际工作,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以上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6.
栽培稻抗旱性指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ZYQ8)和粳稻京系17(JX17)衍生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127个株系,2002年在杭州采用田间断水法栽培,在水分胁迫下,对叶片的卷叶、相对含水量、电导率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进行了评价,以及相关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ZYQ8抗旱性强于JXl7,这些性状在DH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接近正态分布,受数量性状基因的控制。除了相对含水量与单株产量、电导率与单株产量外,其它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抗旱性育种和资源筛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7.
利用dsRNA干涉方法研究水稻WRKY转录因子的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植物WRKY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在水稻上的功能,构建了包含WRKY保守结构域的dsRNA发夹结构干涉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野生型水稻中花11,得到9个有干涉表型的株系。PCR和Southern结果表明dsRNA已整合入中花11的基因组中,且多数为单拷贝。结合T-DNA插入的WRKY突变体植株T456,研究了其中的3个干涉苗和T456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发现3个干涉苗对这两种水稻主要病害的抗性均明显强于T456和中花11,且T456比中花11略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表明dsRNA干涉是成功的,它可能干涉或抑制了某些OsWRKY家族中负向调控抗病基因的成员。  相似文献   
38.
农垦58S/农垦58 F2群体育性分离模式的年度间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别于1989和1992年盛夏在杭州(30°05' N)自然条件下观察了农垦58 F2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该组合F2群体育性分离模式年度间差异大,在1989年凉夏期间群体内育性分离偏于可育部分,而在1992年炎夏期间则偏于不育侧。斯米尔 诺夫检验表明,上的育性分布差异明显(P<0.01)。这种育性分离模式的年度间偏差被归为环境温度等条件对光敏雄性不育遗传表达影响的结果。认为在自然条件下应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是不合适的,提出了深入研究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9.
孙宗修  程式华 《中国稻米》1995,(2):F004-F004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集杂交水稻育种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科学理论著作。全书分六章,系统介绍了水稻杂种优势理论和雄性不育的机制,着重反映了我国在杂交水稻三系法和两系法科研与生产方面的新成果,对水稻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内容广泛新颖,提出的问题中肯而深刻。  相似文献   
40.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天然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8对微卫星标记对分布于我国的3个毛红椿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收集毛红椿3个天然居群209个单株材料并对每个单株的位置进行定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了解该物种的进化历程和濒危机制,并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居群等位基因的平均数为5.3,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6;2)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599 0,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589 3;3)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揭示毛红椿宜丰天然居群在0~240 m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4)宾川和师宗居群内遗传变异在空间上为随机分布,不存在明显的空间遗传结构;5)导致居群内空间遗传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花粉种子局限传播、微环境异质性和居群密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