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5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玉米高产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玉米干物质和磷锌积累量均呈"S"型变化;不同施肥模式中,各生育时期高产田的土壤速效磷较常规田和低产田分别提高6.2%~15.2%和41.6%~87.0%;成熟期植株干物重分别提高8.3%和25.4%,植株磷累积量分别增加14.6%和43.5%,植株锌累积量分别增加40.2%和74.0%。[结论]高产田中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玉米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12 286.7 kg/hm2。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利用现有常规测定方法批量测定土壤水溶性盐总量时存在浸提液用水质量不统一、浸提液获取慢、浸提液吸液量大、蒸干时间长导致测试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因此,探究基于质量法对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改进。  方法  试验利用不同盐分水平的土壤对现有常规土壤盐分含量测定方法中的浸提方式、浸提液用量及试验用水质量进行改进研究。  结果  在中度及以下盐化土壤条件下,将浸提方式由抽滤改为离心,并将离心参数设置为转速4000 r min?1,离心8 min即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度,提高测试效率;无论浸提液盐分含量高低,当浸提液的吸液量由50 ml或100 ml降为20 ml时均可保证盐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有效缩短蒸干时间;蒸馏水可以替代去CO2的蒸馏水或超纯水作为土壤水溶性盐测定用水,既避免了进一步制水的时间消耗,又可以进一步降低测试成本。  结论  试验所得中度盐化及以下土壤含盐量测定方法可在保证改良方法合理性及应用效果条件下,从试验准确度、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对现有方法进行了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53.
根系密集层以下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导致的土壤氮淋溶是活性氮损失的主要途径,然而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菜田土壤硝酸盐累积和淋溶的系统性影响尚不清楚。该文通过搜集整理2000-2021年间发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分别以农民传统施氮量(TF)、单施化肥(CF)和不添加抑制剂(WI)为对照组,应用Meta分析方法整合分析了减量施氮(RF)、有机无机配施(OF)和抑制剂调控(IF)三种主要优化养分管理措施对菜田土壤硝酸盐累积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各自的对照相比,三种养分管理措施均可以有效降低0~100 cm土壤剖面的硝酸盐累积量及淋溶量。RF、OF和IF分别显著降低0~100、60~80和0~80 cm土层硝酸盐累积量;RF的氮淋溶阻控效应值为?4.301,硝酸盐淋溶量下降43.19%;OF的氮淋溶阻控效应值为?4.279,淋溶量下降36.79%,但有机氮肥替代率大于60%时阻控效应反而下降;对于IF来说,单施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以及二者同时配施对硝酸盐淋溶均具有显著的阻控效应,但以二者同时配施最好,效应值为?4.373,淋溶量下降37.12%。施氮量和水分投入量是影响菜田硝酸盐累积淋溶的两个主要因素,二者总的贡献度达43.2%~47.3%。综合分析表明:对于减氮施肥措施而言,水分、纯氮投入量分别为430.74 mm和646.53 kg/hm2左右时,减氮比例以30%~50%为宜;对于有机无机配施措施而言,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上,水分、纯氮投入量分别为360.28 mm和432.18 kg/hm2左右时,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以30%~60%为宜;抑制剂调控氮素转化则以脲酶/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效果最佳。该研究可为蔬菜生产中制定适宜的养分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依托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12年定位试验,采用湿筛法分析不同氮肥用量(N0、N100、N180、N255、N330)对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土壤结构稳定性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施氮水平下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 0.25 mm)和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微团聚体(<0.25 mm)。施用氮肥处理(N100、N180、N255和N330)较不施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 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N255处理> 2 mm和0.5~2 mm粒径较N0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过量施用氮肥(N330处理)则会降低<2 mm粒径团聚体比重和该粒径有机碳含量。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与> 2 mm团聚体含量、> 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 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与该粒径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适量施用氮肥可以增加> 2 mm粒径水稳性大团聚体分布和该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且不会明显破坏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55.
白洋淀流域核心区农牧系统未利用氮量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牧系统过量投入产生的未利用氮素是地表水体中污染负荷的重要来源之一,量化农业未利用氮素的空间分异特征,为氮素的分区管理,实现流域农业源氮素有效管理提供基础。【方法】以白洋淀流域核心区保定市范围内的农牧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氮素输入、输出量,分析2016年保定市各县(区)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农牧系统的未利用氮素空间分布情况。种植业的未利用氮量为各输入项(化肥、有机肥、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种子、非共生固氮和秸秆还田)与输出项(作物籽粒和秸秆)的差值;畜牧业未利用氮量为养殖粪污产生量与施用量的差值;农牧系统未利用氮量为种植业与畜牧业未利用氮量之和。【结果】(1)保定市各县(区)种植业氮未利用强度在90.27—581.73 kg·hm-2之间,其中定兴县氮未利用强度最小,满城区的氮未利用强度最大;种植业中蔬菜生产是未利用氮贡献最多的产业,占种植业未利用氮量的31.3%,其次是果树(29.0%)、小麦(27.8%)和玉米(11.9%);化肥是种植业未利用氮的主要输入源(占61.8%),其次是有机肥(16.8%)、秸秆还田(8.9%)、大气沉降(5.2%)、灌溉(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