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产乳高热症 又称产后瘫,也称乳热病,是乳牛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这种病的发生与分娩和泌乳有关,其病因是调节血钙水平的内分泌系统失调。其主要症状为初期精神兴奋或沉郁,后躯摇晃、站立不稳,全身肌肉震颤。初期症状出现不久,奶牛即出现瘫痪。病畜伏卧不能站立,四肢弯曲于腹下,头前伸。置于地上。但很快就弯曲抵于一侧胸壁,强行拉直头颈,松开后又回到原位。有的病畜侧卧于地,全身各部反射微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5月起.我国农产品最大出口市场日本将实施“肯定列表”食品安全法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进口检测标准,将正式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对734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1万多个最大允许残留标准。即所谓的“暂定标准”;对尚不能确定具体“暂定标准”的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将设定0.01ppm(即亿分之一)的“一律标准”,一旦输日食品中残留物含量超过这一标准。将被禁止进口或流通。  相似文献   
13.
表现腺胃炎的蛋用型鸡J亚群-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表现腺胃炎的尼克珊瑚粉商品代蛋鸡中分离到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将病料或鸡白细胞接种于CEF,培养12 d,分别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10只鸡中有9只鸡分离到ALV-J,其中有4只鸡还存在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共感染。通过PCR扩增gp85基因,与已发表的20株ALV-J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与来自白羽肉鸡的HPRS103的同源性为97.8%,而与来自蛋用型鸡的SD07LK1株的同源性为93.0%。本研究发现,在某些仅仅发生腺胃炎的鸡也可能普遍存在ALV-J感染,再次显示了腺胃炎病料中病毒感染的多样性。ALV-J可能成为致腺胃炎的病原之一,但其致病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记者陆续接到天津市部分群众反映,市场上销售的一些猪肉都比较“水”。日前,记者在天津采访时发现,天津生猪屠宰企业的发展陷入怪圈,生产放心肉的大型现代化屠宰企业大多也陷入了困境,朝不保夕。有关企业和专家呼吁,当前,我国猪肉消费占老百姓肉类消费的六成以上,政府必须强化监管,严厉打击“注水肉”,保障群众食肉安全。  相似文献   
15.
对2007年3月~2008年5月泰安及周边地区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免疫水平且离散度较大,疑似新城疫野毒感染的鸡群较多.其中肉仔鸡(或麻鸡)群、育成蛋鸡群分别为12.3%、21.5%,而产蛋鸡群高达51.2%.采用接种鸡胚分离病毒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HI试验检测结果的判定,探讨鸡群的带毒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鲁中地区各种鸡群的新城疫感染带毒状况较为严重,高比例带毒鸡群的存在是我国控制新城疫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芦花鸡REV与MDV混合感染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某鸡场收集临床有发病表现的发病鸡只,采取新鲜组织样品,分离DNA,做PCR检测.用细胞培养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方法从这些病料中同时分离到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方法表明该鸡场的疫病为REV和MDV共感染引起的肿瘤病.  相似文献   
17.
从山东省某海兰褐鸡场祖代、父母代种鸡和商品代蛋鸡中获得疑似血管瘤型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病料.采用病理剖检、IFA、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为J亚群禽白血病.从祖代、父母代病料中各分离到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 subgroup of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从商品代蛋鸡中分离到4株ALV-J.根据原型毒株HPRS103设计1对gp85基因引物,获得gp85基因序列.获得的gp85基因序列与各亚群参考毒株序列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自商品代蛋鸡的Commercial03株、Commercial04株、Commercial06株和父母代分离株Parent02株位于同一分支,同源性在97.2%~97.9%,与HPRS103株同源性94.7%~95.2%;Commercial05株与祖代分离株Grandparent01株在同一分支,与HPRS103株同源性为98.3%,4株分离自商品代的ALV-J同源性为95.0%~99.9%.表明商品代蛋鸡中的ALV-J可能来自父母代或祖代种鸡的垂直传播,也可能来自于其他来源的水平传播.从同一鸡场祖代、父母代及商品代鸡中分离得到ALV-J,这在我国还是首次.对后续研究其基因突变、致瘤机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鸭源副黏病毒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鸭源副黏病毒(DPMV)SDFC株分别人工感染21日龄健康非免疫樱桃谷肉鸭和SPF雏鸡,观察试验鸡、鸭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鸭感染DPMV后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43.3%;而鸡感染后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为100%。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鸭感染DPMV后,以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脾脏、法氏囊广泛性出血、变性为特征,消化道病变较轻微;而鸡感染DPMV后,各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脾脏、胸腺、法氏囊、肝脏、胰腺、肾脏、心肌组织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食管、腺胃和各段肠管广泛性出血,并伴有黏膜脱落。结果表明,DPMV对鸡、鸭均有较强的致病性,而与鸡相比,对鸭的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19.
以分离保存的整合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基因的鸡痘病毒(FPV)野毒株接种CEF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REV,结果未检测到游离REV病毒粒子;以该毒株人工感染7日龄SPF雏鸡,同时设阴性对照,常规免疫新城瘦弱毒苗(ND)。接毒后每周采血动态检测NDV抗体、REV抗体、REV病毒血症;同时对试验鸡免疫器官指数、组织学变化动态观察,并对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动态检测。结果表明,整合REV基因的FPV感染后2周可引起鸡REV病毒血症,并产生REV抗体;导致中枢免疫器官发育分化不良,尤其对胸腺的影响最为明显,攻毒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o.05);免疫器官主要表现实质细胞数量少,正常结构发育不良,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而发生纤维化;细胞凋亡检测证实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均有明显的凋亡现象,细胞凋亡是引起免疫器官萎缩的主要原因。对新城疫疫苗免疫反应呈显著的抑制作用,攻毒3周后,试验组血清新城疫病毒抗体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抗体滴度峰值低,维持时间短,下降速度快。本试验证实FPV整合REV前病毒基因组会明显改变FPV的致病性,表现某些REV的致病特征,使感染鸡REV抗体转为阳性并出现病毒血症,进一步证实REV可以通过基因组整合于FPV而进行传播的推测。  相似文献   
20.
仔猪口服利巴韦林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利巴韦林对猪的毒性作用。【方法】选用12头(15.2±1.5)kg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每千克体重利巴韦林10、30、90mg口服试验组。连续10d给药,详细观察各组的临床表现,动态检测血细胞、血清、尿液、骨髓造血功能及肝功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最后放血致死剖检,并取材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仔猪按10mg·kg-1体重口服利巴韦林虽然有一定的临床表现,但无明显的中毒病变;中、高剂量(30、90mg·kg-1体重)的利巴韦林口服对猪的毒副作用明显,甚至导致急性死亡,利巴韦林对各组织器官表现泛嗜毒性,血液、骨髓、消化道、胰腺、心、肝、肾、脑均表现明显的组织学病变。其中溶血性贫血是猪中毒发病的主要机制,胃肠道卡他性坏死性炎症及胰腺病变是猪急性厌食、食欲废绝、便秘的主要原因所在。【结论】猪口服利巴韦林尤其是中、高剂量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甚至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严禁利巴韦林用于猪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