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是南方丘陵区农业生产重要的耕地资源,其耕层土壤退化主要为物理退化。为了探讨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物理特性及力学特性退化的影响,在耕层土壤退化分级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物理、力学特性及土壤退化指数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铲土侵蚀模拟试验方法,以未侵蚀地块为对照组(CK),对比分析了侵蚀5 cm(S-5)、10 cm(S-10)、15 cm(S-15)、20 cm(S-20)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渗透性、土壤力学特性及土壤退化指数变化特征,对坡耕地耕层物理、力学特性的退化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1)紫色土坡耕地不同侵蚀程度下耕层土壤渗透性为CK>S-5>S-10>S-15>S-20,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饱和导水率随着侵蚀程度加剧而降低,S-20土壤渗透性能最差;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均表现为0—20 cm土层的土壤渗透性指标高于20—40 cm土层的。(2)紫色土坡耕地不同侵蚀程度耕层土壤力学性质为CK-5-10-15-20,土壤抗剪强度、土壤紧实度随侵蚀程度加剧而增加。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各层土壤力学指标均表现为0—20 cm土层的高于20—40 cm土层的。(3)土壤抗剪强度对第一轴贡献率最大,土壤抗剪强度是影响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力学特性变化的主要因素。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力学特性与第一轴相关性排序表现为稳定入渗率>土壤紧实度>饱和导水率>平均入渗率>初始入渗率>抗剪强度。(4)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土壤退化指数大小为S-5(-8.71%)>S-10(-10.95%)>S-20(-12.17%)>S-15(-15.37%),S-15处理对耕层物理性质影响最大,S-15 土壤退化指数最小,土壤退化程度为重度退化。不同侵蚀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土壤退化指数10—20 cm土层的最大,土壤退化对10—20 cm土层影响最小。【结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退化现象严重,不同侵蚀程度土壤的退化等级分为4级,分别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研究结果可为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过程辨识及恢复调控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以40%乳猪浓缩料为研究对象,设4个抗氧化剂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为乙氧基喹啉(EMQ)组、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组、维生素E(VE)组、复合抗氧化剂(CA)组和对照组(不添加抗氧化剂),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试料置37℃恒温培养箱,每隔7 d取样,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期56 d,研究不同种类抗氧化剂对饲料脂肪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饲料在第21天出现酸败味,42 d时酸败味加重,而4个抗氧化剂组酸败味大多出现在第35天且加重不明显;各处理组第28天的酸价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1),VE组的酸价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处理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4个抗氧化剂组过氧化值的峰值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EMQ组的过氧化值在各时间点均较低;4个抗氧化剂组在各时间点的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4种抗氧化剂均可降低或延缓40%乳猪浓缩料脂肪的氧化酸败.推荐剂量的EMQ和VE可起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而BHT和CA的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控和消灭口蹄疫成为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疫苗免疫是特异性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免疫方式、动物种类、地域因素、生物模型4个方面对疫苗防控措施的建立加以论述,提出了常规免疫策略以及非疫苗预防免疫策略,并对紧急疫苗接种与感染动物扑杀进行了时效性分析,旨在面临疫病挑战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疫病防控措施,从而使疫苗免疫在控制、消灭和防止口蹄疫传播等方面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以浮萍、蒲公英、甘草、苋菜、灵芝发酵液、茯苓发酵液等中草药为原料,研制了一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制定了其生产工艺流程,并做了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试验,确定了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宋鸽  朱小清  张诗  庄益芬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2):3512-3518
本研究以稻草和甘蔗梢为青贮原料,调制稻草青贮及稻草与甘蔗梢混合青贮(混合比例为6:4(m/m))。在稻草青贮及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中均设计添加2 mL/kg的绿汁发酵液组(FGJ)、3 mL/kg的纤维素酶组(CEL)、2 mL/kg绿汁发酵液+3 mL/kg纤维素酶的复合组(MIX)和对照组(CON),每个处理重复3次,室温条件下贮存60 d后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显示,青贮原料稻草干物质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粗蛋白质(CP)含量均低于甘蔗梢,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高于甘蔗梢。稻草单独青贮后,与CON组相比,FGJ组的NDF、ADF、pH和氨态氮均极显著降低(P<0.01),WSC极显著增加(P<0.01),干物质回收率(DMR)升高;MIX组的NDF、ADF、pH、气体损失率(GLR)和氨态氮均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WSC及DMR升高;CEL组中除ADF显著降低外,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稻草青贮相比,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的pH、氨态氮、NDF和半纤维素(HC)均降低,而DMR和WSC均明显升高。综上所述,绿汁发酵液及其与纤维素酶的复合添加剂对改善稻草青贮及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品质的效果相近,且优于纤维素酶;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的品质优于稻草青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辽宁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人工林中开展药剂防治松沫蝉试验,结果表明:若虫期用注干方法防治松沫蝉时,当注射浓度为30%甲胺磷大于15mL时,杀虫率可达到40%以上;喷洒药剂防治松沫蝉成虫时,敌杀死、功夫、阿维素菌、甲维盐等4种药剂中敌杀死效果最好,将敌杀死应用于飞防中,效果明显,杀死松沫蝉达411~1 181头·株-1。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措施对红壤坡耕地耕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耕作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抗侵蚀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常规耕作为对照,设置免耕、翻耕20 cm、翻耕20 cm+压实、翻耕20 cm+深松30 cm四种耕作措施,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对不同耕作措施下耕层质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措施对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抗侵蚀性能影响显著。翻耕20 cm+深松30 cm处理下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大(1.19 mm·min-1);与常规耕作相比,翻耕20 cm+深松30 cm处理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增加28.13%;免耕处理下土壤抗剪强度最高(12.12 kg·cm-2),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大(1.27 mm·min-1);翻耕20 cm处理下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均显著高于其他措施,分别为69.64 g·kg-1、1.74 mm、0.77 mm。(2)不同耕作措施对红壤坡耕地耕层生产性能影响具有差异性表现,免耕处理下土壤容重显著增大,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在表层富集;翻耕20 cm、翻耕20 cm+深松30 cm处理下,耕层增厚效果显著,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3)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及诊断指标的适宜性对耕作措施响应有差异,翻耕20 cm+深松30 cm处理耕层土壤质量指数最大(0.58);翻耕20 cm、翻耕20 cm+深松30 cm处理的耕层厚度、容重及有效磷指标均在适宜性阈值范围。上述研究结论可为红壤坡耕地适宜耕作措施选择以及坡耕地合理耕层的构建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腐殖质生理活性及其与化学组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腐殖质(HS)是生物体外具备生物学活性的最稳定有机物形式之一。本文综述了HS的化学组成、结构特征和生理活性,依据HS化学组成、结构特征和生理活性的相互关系探讨了HS具有生理活性的内在机制。HS化学组成具有不确定性,超分子结构假设目前被普遍接受。HS通过促进根毛形成和侧根发育、激活质膜H+-ATP酶产生有利的电化学梯度以及自身酸性官能团的螯合作用等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HS具有类激素活性,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分泌物或HS自体组分吲哚-3-乙酸(IAA)能够激活细胞质膜H+-ATPase,HS还能够增加内源植物激素水平,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HS通过介导信使NO激活细胞质膜H+-ATPase,清除HS与细胞作用产生的活性氧(ROS),HS通过NO和抗氧化酶调节细胞内ROS稳态,介导根系发育和形态结构。本文还着重探讨了HS生理活性与化学组成的相关性,其中官能团—COOH和—OH活性位点的作用、醌基的电子传递,以及HS亲水疏水平衡与HS生理活性密切相关。未来HS研究工作的重点在于深入研究HS分子结构、明确具备生理活性的“共性结构原件”、阐明HS诱导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之间的交叉反馈机制、揭示HS对细胞内物质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紫色土坡耕地具有高生产力和强侵蚀性的特点,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耕地资源,分析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参数确定、耕层质量调控和坡耕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基于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样本,定量化分析坡耕地耕层质量障碍特征。 【方法】 采用障碍度模型及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耕层质量变化特征。 【结果】 (1)不同地力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属性差异显著,随地力等级降低,地块田面坡度显著变大、有效土层厚度显著变小,当田面坡度由5.1°变为21.7°,农作物产量可下降45%,五级坡耕地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而土壤肥力属性未表现明显差异,一至四级坡耕地同一地力等级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阳离子交换量总体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五级坡耕地耕作层与底土层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2)一、二级坡耕地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均在0.434-0.528之间,同一地力等级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土壤物理属性对低产坡耕地土壤质量影响更为显著,五级坡耕地田面坡度指标障碍度为一级坡耕地的80.73倍。(3)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可分为3类,即Ⅲ土壤养分限制型、Ⅳ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Ⅴ田面坡度限制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障碍特征时,耕层构型疏松,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农作物产量较土壤养分限制型坡耕地低25%。 【结论】 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偏低,障碍耕层包含土壤养分限制型、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田面坡度限制型3种类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限制因素,田面坡度偏大,有效土层厚度浅薄化严重。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现有文献,结合生产实践提出利用樟子松林分的自然力、发展多树种造林等方法营建樟子松混交林,以促进林分的稳定性;提出通过提高林地土壤肥力、调整林分结构和密度的方法实现樟子松林地生产力的提高,延长樟子松的防护周期;建议大力推广东宁赤松、彰武松、班克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