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瓯江干流丽水段渔业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2009年6月—2010年2月,作者在瓯江干流丽水段设3个采样点,每月一次对瓯江干流丽水段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共采集鱼类标本2 579尾,分别隶属于5目,13科,41属,53种。其中,鲤形目鱼类种数最多,鲤科鱼类37种,占样本总数的69.81%,其次是鲇形目和鲈形目;鳗鲡目和合鳃鱼目种数较少,仅1种。全年优势种为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3.00%、12.52%和11.36%;Margalef丰富度指数(D)2009年7月~翌年1月呈递减趋势,其中2009年7月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月变化幅度不大,只是2009年7月和8月稍高。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年较恒定。瓯江干流丽水段主要经济鱼类有唇鱼骨、鮠科鱼类(黄颡鱼等)、斑鳜和鳜等。2009年6月平均密度最高为15.53尾/网,全年在st.2采到的鱼类种数最多(40种),在st.3采到的鱼类种数最少(27种)。  相似文献   
32.
我们于2002年进行了澳洲淡水龙虾当年养成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观察了不同氯化钠浓度对美洲鲥鱼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浓度为0~0.8%时,精子快速运动时间无显著差异。氯化钠浓度为0.9%(生理盐水)时,精子运动时间和寿命最长。氯化钠浓度为1.0%时,精子活力受到抑制,运动能力和寿命下降。氯化钠浓度为1.4%~4.2%时,精子呈不活动状态,并失去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4.
不同饲料对翘嘴红鲌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分别用活鱼、颗粒饲料与活鱼、颗粒饲料等3种不同饲料培育3足龄的翘嘴红鲌,对其性腺发育、人工繁殖及鱼苗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饲料培育的亲鱼,其相对怀卵量、卵巢系数、卵径无显著差异;而卵的重量,长期投喂活鱼的明显重于投喂颗粒饲料的。亲鱼的催产率和受精率不受饲料的影响,但孵化率和鱼苗活力(体质),长期投喂活鱼的好于投喂颗粒饲料的。  相似文献   
35.
2006-2008年,在浙江湖州开展了鳜(Siniperca chautsi)与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的种间杂交试验,并成功获得了鳜(♀)×斑鳜(♂)杂种F1。通过对杂种F1与其亲本的形态差异比较和微卫星标记分析,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7个可数性状中,杂种F1的背鳍条、腹鳍条和胸鳍条数与父母本一致,臀鳍条、鳃耙数与母本基本一致,侧线鳞、幽门盲囊数目介于父、母本之间;10个可量性状的平均杂种指数为39.08,显示杂种F1的可量性状略偏向母本;框架参数和可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份分析表明,杂种F1的体型介于父、母本之间,略倾向于母本,主要表现在躯干部和尾部的差异。(2)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表明,杂种F1的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双亲,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36.
鳜(♀)×斑鳜(♂)杂种F_1的形态特征与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8年,在浙江湖州开展了鳜(Siniperca chautsi)与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的种间杂交试验,并成功获得了鳜(♀)×斑鳜(♂)杂种F1。通过对杂种F1与其亲本的形态差异比较和微卫星标记分析,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7个可数性状中,杂种F1的背鳍条、腹鳍条和胸鳍条数与父母本一致,臀鳍条、鳃耙数与母本基本一致,侧线鳞、幽门盲囊数目介于父、母本之间;10个可量性状的平均杂种指数为39.08,显示杂种F1的可量性状略偏向母本;框架参数和可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份分析表明,杂种F1的体型介于父、母本之间,略倾向于母本,主要表现在躯干部和尾部的差异。(2)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表明,杂种F1的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双亲,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37.
2009年,对瓯江干流"玉溪电站~开潭大坝"段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应用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理化指标对此干流段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0种(属),隶属于19科。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126±630)ind./m2,平均生物量为(42.183±10.645)g/m2,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随站位变化明显。生物评价显示,3、5、7、8号采样点水体已污染或轻度污染;化学评价显示,大多数采样点水质基本处于Ⅲ类至Ⅴ类水水质水平。结果表明,"玉溪电站~开潭大坝"段水质已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且正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38.
为了科学有效地保护瓯江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 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逐月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调查、走访了解等多种手段对瓯江干流丽水段的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运用数学统计法和多样性指数法将本次调查结果与1972年瓯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瓯江干流丽水段渔业资源的致危原因。结果表明, 瓯江干流丽水段流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相对于1972年分别增加42.3%、30.23%和17.6%,优势种由硅藻变成硅藻和绿藻,优势度增加6.07%;浮游动物的种类和细胞密度也均有增加,且原生动物所占比例大大增加,由45.24%增加为67.44%;底栖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均有减少,水丝蚓所占比例增加;鱼类的种类、数量和可捕量大大降低,珍稀鱼类种类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许多鱼类出现低龄化和小型化问题。水工建筑的大量建造、工农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捕捞是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根据2009年瓯江干流丽水段的渔业资源调查,运用数学统计法对渔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渔业资源修复措施.结果表明,丽水段浮游生物的种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相对于1972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底栖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均有减少,水丝蚓所占比例增大;鱼类的种类、数量和可捕量较1972年大幅降低,珍稀鱼类种类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许多鱼类出现低龄化和小型化问题.水工设施的大量建造、环境污染和过度采砂被认为是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通过建立溪流性鱼类保护区、设立增殖放流站和繁育基地、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措施来实现瓯江丽水段渔业资源的修复.  相似文献   
40.
本文对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同时对其食性、习性、生长、病害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该鱼的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