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93篇
基础科学   106篇
  103篇
综合类   548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315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活性污泥生物除磷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效生物除磷的活性污泥系统主要有Phoredox、UCT、MUCT、A/O、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等工艺。其特点是先有一厌氧区,后有一好氧区,厌氧区内发生磷的大量释放、好氧区内则造成磷的大量吸收;主要除磷生物是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sp,污水性质、毒物、操作参数、溶解氧浓度、厌氧区中投加基质对污泥除磷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盐地碱蓬人工栽培与品系选育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工栽培盐地碱蓬及高产品系选育试验研究表明 ,人工栽培盐地碱蓬可提高产量 1~ 2倍 ,且碱蓬产量随土壤盐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无灌水条件下采用一定矿化度的盐水过量灌溉 ,可有效提高碱蓬产量。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工栽培碱蓬适宜采收时间为 10月 2 5日左右。选育高产变异碱蓬个体比普通单株产量提高 2~ 3倍。  相似文献   
43.
以深圳市北线引水工程为例,从防治水土流失的角度入手,结合引水管道穿越城区的设计、施工中的具体工程问题,在分析归纳工程措施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引水管道建设中水土保持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4.
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部分科技成果可以实现产业化,但目前产业化水平尚低,处在起步阶段;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密切了农业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应加强领导、支持重点、制订规划从政策和管理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加快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运用三元二次旋转回归设计进行四季萝卜(RaphanussativusL.var.radiculus)的追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肥力地块上种植四季萝卜,追肥对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氮、磷、钾单独施用均有提高产量的作用,配合施用时,它们彼此间对产量形成有交互作用.氮肥施用过量,不利于磷、钾增产作用发挥,增施磷肥,对氮的增产作用有所促进。为获得较好的产量,追肥适宜的用量分别是N494.70kg/hm2,P2O5311.85kg/hm2,K2O317.40kg/hm2。  相似文献   
46.
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广陆矮4号等8个粗短粒品种和湘早籼3号等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遗传模型,对早籼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和穗重等性状主要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为50.9%-95.0%,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对遗传进度表明,长宽比性状的选择效果好于其它性状。亲本和杂交组合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在长粒品种中容易选出谷粒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泰山刺槐人工林经不同次数抚育间伐后的林分结构及刺槐的径级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在混交林还是纯林中,保留刺槐的胸径和树高均随间伐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抚育间伐0次抚育间伐1次抚育间伐2次抚育间伐3次。(2)混交林的林分密度和刺槐现存密度随采伐次数的增多都有加大的趋势。抚育间伐对刺槐混交林起到定向引导作用。(3)建议营建适当配比的块状混交林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48.
正内黄县地处豫北黄河故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桃树的天然适生地。全县共有桃树面积5万余亩,广大果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传统的整形修剪方法大多是开心形,近年来,笔者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一个新的树形,即宝塔形(图1)。这种树形的整形方法既简单易学,又可实现丰产丰收,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受到当地及周边地区果农的一致欢迎。  相似文献   
49.
通过比较分析番木瓜ERF家族成员的系统进化关系、基本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元件,结合分析番木瓜在乙烯利和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下以及不同成熟期果肉的RNA-seq数据,筛选出22个ERF家族成员进行表达差异分析,最终比较得出两个处理数据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有18个,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番木瓜果实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