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致死方式对鳝鱼肌肉鲜度及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鳝鱼(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测定直接宰杀组、电击致晕宰杀组、冰水搅拌宰杀组、高温致死宰杀组鳝鱼肌肉的菌落总数、酸度、氨基态氮、TBA、TVB-N、K值和生物胺含量及其在冷藏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宰杀方式对鳝鱼肌肉鲜度和生物胺含量的影响.在4种宰杀方式中,冰水搅拌宰杀组鳝鱼肌肉除K值、TVB-N值高于直接宰杀组和电击致晕宰杀组外,其TBA值、菌落总数以及腐胺、尸胺和生物胺总含量显著低于直接宰杀组和电击致晕宰杀组,而高温致死宰杀组鳝鱼肌肉在(4±0.5)℃冷藏过程中其K值、TVB-N、菌落总数及腐胺、尸胺和生物胺总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宰杀方式.冷藏6d时,直接宰杀组、电击致晕宰杀组、冰水搅拌宰杀组、高温致死宰杀组鳝鱼肌肉中总生物胺含量分别为12.39、8.04、8.15和17.23mg/100 g.冰水搅拌宰杀组黄鳝肌肉中腐胺、尸胺及总生物胺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采用冰水搅拌致晕后宰杀鳝鱼,可在保证产品鲜度的同时有效抑制细菌生长、鳝鱼肌肉的脂肪氧化以及生物胺的产生和积累,确保产品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鱼类加工副产物中胶原提取技术与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加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鱼皮、鱼鳞、鱼骨、鱼鳍、鱼鳔等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如何对这些副产物进行高值加工利用引起广泛关注。目前,鱼类加工副产物的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制作休闲食品、饲料鱼粉、胶原等。其中,因胶原产品的附加值空间大,以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介绍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组成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从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中提取胶原的提取率、产物纯度及性质,展望了以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分析认为酸-酶结合法更适用于鱼胶原的提取,并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淡水鱼品种的快速鉴别,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7种淡水鱼鲜肉的快速鉴别模型。试验采集了鲢、草鱼、乌鳢、鲫、鲤、青鱼、鳙7种淡水鱼共772个鲜鱼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考察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ized variate,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ignal correction,MSC)的预处理方法及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特征提取方法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判别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经SNV预处理和KPCA提取特征变量后,对未知样品的整体正确判别率达到92.68%。因此,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所建SVM模型可以实现淡水鱼品种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4.
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池塘养殖草鱼鱼肉品质的提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周  胡杨  安玥琦  吕昊  郭晓东  尤娟  熊善柏 《水产学报》2020,44(7):1198-1210
以池塘养殖草鱼为对象,采用室内微流水系统处理草鱼,研究处理时间(0、1、4、7和10 d)对草鱼鱼肉基本营养组成、滋味特征和滋味成分、气味特征和气味成分、感官评分的影响,以评价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草鱼鱼肉品质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微流水处理对草鱼鱼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滋味成分、气味成分和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延长,草鱼鱼肉中脂肪和总糖含量显著下降、灰分含量显著增加,但鱼肉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滋味分析仪(电子舌)和气味分析仪(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微流水处理能显著改变草鱼鱼肉的滋味特征和气味特征。处理后的草鱼鱼肉中IMP、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甜味氨基酸(丝氨酸和丙氨酸)、苦味氨基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其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含量显著减少。微流水处理4 d的草鱼鱼肉气味评分、滋味评分和色泽评分显著高于处理0和1 d的草鱼样品,而与处理7和10 d的草鱼样品无差异。研究表明,短时间微流水处理能有效提升草鱼鱼肉品质,适宜处理时间为4 d,处理后的草鱼鱼肉腥味明显减弱、鲜味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驴乳脂肪酸组成与人乳及牛乳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驴乳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其脂肪酸组成,分析比较了驴乳、人乳和牛乳的脂肪酸成分.驴乳中不饱和脂肪酸达到62.9%,牛乳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68.0%.驴乳的脂肪酸组成与人乳比较接近,是一种优质的脂类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鱼糜漂洗工艺中用水量过大的问题,以及研究臭氧漂洗工艺对鱼糜品质的影响,以鲢鱼肉为原料,采用传统漂洗、一次臭氧漂洗、自来水-臭氧水混合漂洗制备鱼糜,研究臭氧漂洗方式对鲢鱼糜凝胶强度、色度及不良气味的影响。结果显示,羰基含量随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一次臭氧漂洗的鱼糜中的羰基含量高于传统漂洗和混合漂洗的鱼糜,〖JP+2〗表明一次臭氧漂洗的鱼糜蛋白的氧化程度较高,鱼糜蛋白形成较多的聚集,鱼糜凝胶性能较差;混合漂洗可以减少脂肪氧化、降低臭氧对鱼糜蛋白的氧化程度、提高鱼糜白度以及凝胶强度、且臭氧质量浓度为8 mg/L的混合漂洗能有效改善鱼糜品质。同时,用水量减少了1/3,达到了节水漂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氮素和叶绿素SPAD叶位分布特点及氮素诊断的叶位选择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目的】研究分析水稻氮素和SPAD值的叶位分布特点,并试图提出SPAD计诊断氮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测定叶位。【方法】在95-38、武育粳3号、镇稻5394、9915等4个粳型品种和1个籼型品种R161-10的盆播氮肥试验和宁粳2号大田氮肥试验的基础上,研究水稻氮素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随叶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叶位叶片的含氮率、叶绿素含量、SPAD值之间及其与总叶片含氮率和植株含氮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叶位叶片SPAD测定值的变异系数。【结果】水稻不同叶位叶片含氮率、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存在差异,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叶片含氮率、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同时减少叶位间的差异;SPAD值对氮素的敏感性顺序为顶4叶、顶3叶和顶2叶,而顶1叶的敏感性排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穗分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以顶3叶与总叶片及植株含氮率相关系数最高;且适宜氮素水平下,穗分化期顶3叶SPAD值的变异系数最小。【结论】以某一特定叶片的SPAD值或以叶色差的大小来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和推荐水稻穗肥施用时,顶3叶是较为理想的指示叶或参照叶。  相似文献   
18.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鳞为原料,采用3种常用工业蛋白酶酶解3种经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过的鱼鳞,经酶解、离心分离、冷冻干燥等工序制备胶原蛋白肽,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制得胶原蛋白肽的产率及产物特性。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对鱼鳞酶解产物的氮收率、水解度和氨基氮生成量有显著影响(P0.05),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为热处理结合粉碎处理;预处理方法对产物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影响不明显,产物的高效液相图谱均有3大组分峰,分别在10 000~14 000、8 000~9 000、4 000ku附近;预处理方法对胶原蛋白肽的DPPH·清除率影响显著,主要受热处理影响,粉碎处理的影响较小。综合胶原蛋白肽的产率及产物特性,理想的鱼鳞预处理方法为热处理结合粉碎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太湖地区种植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以当地主栽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为对照,从产量、生育特性、茎蘖动态、品质等方面对5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松香粳1018和武香粳968具有较高的产量,稻米加工、外观品质、营养、蒸煮品质、RVA谱特征值和食味值较好。综合比较认为,松香粳1018、武香粳968产量相对稳定,稻米品质较好,适宜在太湖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驴乳蛋白质组成及其与人乳和牛乳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驴乳蛋白质的主要组分,并和牛乳及人乳的蛋白质组成特征进行了对比.驴乳中乳清蛋白比例明显高于牛乳,富含溶菌酶、乳铁蛋白和α-乳白蛋白,主要成分与人乳非常相似.驴乳是一种较理想的动物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