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8篇
综合类   92篇
畜牧兽医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3个基因SNPs及基因聚合对白耳鸡产蛋数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GH、POU1F1和PRL基因作为影响鸡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以白耳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白耳鸡GH 、POU1F1和PR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这3个基因的单基因以及聚合基因型对白耳鸡72周龄产蛋数影响.结果表明:GH 、POU1F1和PRL基因均对白耳鸡72周龄产蛋数的差异产生影响,与鸡的产蛋数存在关联,AA、CC、EE型为优势单基因型;优势单基因型两两聚合的遗传效应高于优势单基因型的遗传效应;3个优势单基因型聚合(AACCEE型)遗传效应又高于优势单基因型两两聚合的遗传效应,因此我们推断可能聚合的优势单基因型越多,对白耳鸡72周龄的产蛋数影响效应越大,所以可以尝试利用聚合基因型对白耳鸡的72周龄产蛋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2.
利用20对微卫星引物和6种AFLP引物组合对狄高黄鸡(T1、T2)、安卡红鸡(A)、石岐杂鸡(S)、隐性白羽鸡(D1、D2)4个鸡品种及其F1代、F2代计9个群体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研究4个鸡种亲本间及其与F1代、F2代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20个微卫星座位在9个鸡群体中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最多达9个,最少为4个,获得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3个.9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在0.281~0.695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245~0.664之间;亲本4个品种6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在0.281~0.391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245~0.367之间;F1代与F2代的平均杂合度在0.601~0.695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553~0.664之间;4个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4882~0.6230,亲本与F1代的遗传距离在0.1238~0.1714,亲本与F2代的遗传距离在0.2631~0.3104, F1与F2的遗传距离为0.1322和0.1442;6种AFLP引物组合在9个鸡群体中检测到了数量不等的特异性条带,其中F2最多,为5条,亲本隐性白羽鸡最少,为1条.表明分子遗传检测结果与鸡品种(群体)的选育状况基本一致,为预测品种(系)之间的杂种优势,配套系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从分子水平鉴定鸡品种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以中国2个新发现鸡种资源金湖乌凤鸡、安义瓦灰鸡及地方鸡种狼山鸡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Ⅰ,COⅠ)基因序列,揭示2个新发现资源COⅠ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地方鸡种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选择的这段COⅠ基因序列在2个新发现资源和狼山鸡中有10个突变位点,为7个单倍型,其中有3个为特异性突变位点,5个特异性单倍型。金湖乌凤鸡、安义瓦灰鸡和狼山鸡群体内平均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0.068%;0.051%和0.0369%,单倍型多样度(H)分别为0.4167、0.3030和0.9000。狼山鸡的遗传多样性大于2个新发现资源。3个地方鸡群体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范围为-0.002~0.236;种间遗传距离小于种内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利用COⅠ这一特定基因的特定区段来做DNA条形编码的基础,进行不同鸡品种鉴定具有方便、快捷、经济、准确等优点,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江苏市售禽肉中弯曲杆菌的污染及耐药情况,从江苏省10个市区农贸市场及超市采集252份新鲜鸡肉、鸭肉、鸽肉样品进行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8类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及测序技术检测菌株携带重要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4株空肠弯曲杆菌和66株结肠弯曲杆菌,阳性率分别为13.5%和26.2%。鸡肉、鸭肉、鸽肉样品中弯曲杆菌阳性率分别为41.4%、29.6%和38.2%。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弯曲杆菌对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0%、54.0%、54.0%、52.0%、50.0%和41.0%,对氟苯尼考和磷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3.0%和2.0%,结肠弯曲杆菌的多重耐药率(84.8%)显著高于空肠弯曲杆菌(26.5%)。分离菌株对10种抗生素共产生31种耐药谱,空肠弯曲杆菌和结肠弯曲杆菌的优势耐药谱分别为AMP-CN-TOB-CIP-TE和TOB-E-AZM-SXT-TE。aadE-sat4-aphA-3及RE-cmeABC检出率分别为26.0%和20.0%,其与弯曲杆菌多重耐药表型符合率分别为90.9...  相似文献   
105.
对我国18个地方肉用鹅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31微卫星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总共检测到188个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数最多的位点为TTUCG5(12个);最少的位点为CKW19(2个);而且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并不均匀,都有一种或几种优势基因存在。18个品种中,平均杂合度最高的为乌棕鹅(0.6727),杂合度最低的为雁鹅(0.5010)。反映了各鹅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丰富。通过计算DS遗传距离发现18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UPGMA聚类结果将18个地方肉用鹅品种聚为6类,聚类结果与各品种的生态地域分布和经济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与生态地域的关系较为密切。该聚类结果对了解和获取各个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信息和遗传关系具有更准确更普遍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利用25个微卫星标记,对以隐性白羽鸡和仙居鸡为亲本建立的F2群体500只鸡进行遗传检测,并测定各个体的活重、屠体重、屠体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微卫星DNA标记与屠宰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平均杂合度为0.701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6 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MCW 0095、ABR0322、ADL289、MCW 4、ADL166、MCW 104和MCW 67对活重、屠体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MCW 104对屠体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ABR0322、ADL166和MCW 67对胸肌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MCW 0223和ADL166对腿肌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ADL136和MCW 67对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标记对性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7.
以大骨鸡、安义瓦灰鸡和金湖鸟凤鸡3个地方鸡种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larome c oxidase Ⅰ C0 Ⅰ)基因序列,以揭示3个地方鸡种CO Ⅰ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选择的这段CO Ⅰ基因序列在3个地方鸡种中有3个突变位点,为4个单倍型.大骨鸡、瓦灰鸡和金湖鸟凤鸡品种内平均多态性分别为0.15%,0.3072%,0.3073%.3个地方品种单倍型多样度范围为0.2222-0.5030,平均为0.3954.瓦灰鸡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大骨鸡相对较贫乏.3个鸡种群体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范围为0.060~0.077;瓦灰鸡群体内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89.3个品种的DNA分类和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该基因可以探讨地方鸡种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8.
以大骨鸡、安义瓦灰鸡和金湖乌凤鸡3个地方鸡种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ⅠCOⅠ)基因序列,以揭示3个地方鸡种COⅠ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选择的这段COⅠ基因序列在3个地方鸡种中有3个突变位点,为4个单倍型。大骨鸡、瓦灰鸡和金湖鸟凤鸡品种内平均多态性分别为0.15%,0.3072%,0.3073%。3个地方品种单倍型多样度范围为0.2222—0.5030,平均为0.3954。瓦灰鸡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大骨鸡相对较贫乏。3个鸡种群体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范围为0.060~0.077;瓦灰鸡群体内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89。3个品种的DNA分类和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该基因可以探讨地方鸡种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9.
不同品种、饲养周期肉鸡肉品质和风味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鸡在体重、常规肉品质及肌间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以期为肉鸡肉品质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参考。分别选取同日龄、同饲养条件下的快大型鸡(隐性白羽肉鸡、安卡鸡)和地方品种鸡(文昌鸡、北京油鸡、清远麻鸡)作为研究素材,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9周龄快大型鸡和17周龄地方品种鸡各60只,称重、屠宰,用于不同品种胸肌常规肉品质及肌间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另选取9和17周龄的隐性白羽肉鸡各60只称重、屠宰,用于不同饲养周期胸肌常规肉品质及肌间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出栏时期比较,安卡鸡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北京油鸡的胸肌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文昌鸡、清远麻鸡的胸肌剪切力显著低于安卡鸡、北京油鸡(P0.05),安卡鸡的胸肌肉色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北京油鸡的胸肌pH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文昌鸡的胸肌肌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清远麻鸡的胸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隐性白羽肉鸡、安卡鸡的胸肌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隐性白羽肉鸡、北京油鸡的胸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隐性白羽肉鸡的胸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2)不同饲养周期比较,隐性白羽肉鸡9周龄胸肌的失水率及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17周龄(P0.05),体重、胸肌pH、胸肌肌间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7周龄(P0.05)。由此可知,不同品种肉鸡的肉品质、风味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不能用单一的指标进行衡量。从肉品质的营养角度分析,9周龄出栏的快大型肉鸡优于17周龄。  相似文献   
110.
慢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slow skeletal muscle troponin I 1,ss TNI,TNNI1)基因主要定位于慢收缩骨骼肌肌纤维,在肌肉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高邮鸭(Anas platyrhynchos)TNNI1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以高邮鸭为实验材料,利用5′和3′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TNNI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NNI1基因在70日龄高邮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不同发育阶段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TNNI1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965 bp,包括56 bp的5′UTR,345 bp的3′UTR和564 bp的ORF,编码187个氨基酸(Gen Bank登录号:KY926794)。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北京鸭、鹌鹑(Coturnix japonica)、鸡(Gallus gallus)和哺乳动物TNNI1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7.9%、97.9%、97.3%和87.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高邮鸭与鹌鹑和鸡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TNNI1基因在本实验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腿肌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其次是心脏、肺、胸肌、腺胃、肾脏和十二指肠组织;而大脑、肝脏、脾脏和下丘脑中表达量最低。21胚龄胸肌TNNI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其他发育阶段均是腿肌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P0.05)。高邮鸭TNNI1基因结构与组织表达特征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NNI1基因在鸭肌肉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