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林业   550篇
农学   305篇
基础科学   376篇
  234篇
综合类   2224篇
农作物   337篇
水产渔业   245篇
畜牧兽医   1473篇
园艺   336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沙壤土漏水田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沙性比较严重的地区,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水田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无法形成有效的犁底层,而且形成犁底层条件下,由于土壤的沙性也很难防止水分和养分的渗漏,易导致断水断肥现象。会直接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最终产量。在不断总结漏水田种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拟定了漏水田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旨在为沙性漏水田种植水稻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魏琦  岳永德  汤锋  王淑英  王进  郭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23-6925,6943
[目的]研究竹醋液抑菌活性及对杀菌剂增效作用,为竹醋液的综合利用及其化学杀菌剂复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苹果炭疽菌、苹果腐烂菌及番茄灰霉菌等3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4种竹醋液及多菌灵、异菌脲等6种常用化学杀菌剂的抑菌活性。[结果]培养48h后,咪鲜胺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0.0012、0.0088、0.1266mg/L;戊唑醇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0.0388、0.0725、0.7993mg/L;竹醋1对苹果腐烂菌、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的EC50分别为5199.7932(稀释192.32倍)、5701.2827(稀释175.40倍)、6232.0030mg/L(稀释160.46倍)。咪鲜胺EC50∶竹醋液1EC50=1∶5复配组合共毒系数(CTC)为261.23,戊唑醇EC50∶竹醋液1EC50=1∶5复配组合CTC为249.49。[结论]咪鲜胺、戊唑醇及竹醋液1的抑菌活性较强,竹醋液对咪鲜胺、戊唑醇2种供试杀菌剂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林草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及经济学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啤特果树Pyrus ussuriens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啤特果树-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两种复合系统的生态学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和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39和1.45 g/cm3。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中非毛管孔隙度(4.72%)和总孔隙度(58.96%)均大于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中非毛管孔隙度(4.15%)和总孔隙度(50.80%),说明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较种植小麦更有利于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的不同土壤层土壤含水量均大于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含水量,说明林下紫花苜蓿比小麦的保水蓄水能力强;紫花苜蓿和小麦的茎叶持水率分别为37.3%和25.8%,说明林下紫花苜蓿更能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水土流失;紫花苜蓿比小麦更能有效地缓解地面温度的激增和激减;种植紫花苜蓿比种粮食作物多收入3 900~8 850元/hm2。因此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较种植小麦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4.
SMART策略构建小黑杨茎形成层全长cDNA文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小黑杨木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以2年生小黑杨茎形成层组织为试验材料提取RNA,采用SMART(RNA转录过程中的5′末端转换机制)技术合成cDNA第一链,通过LD-PCR合成双链cDNA。利用SfiⅠ限制性酶酶切后将其连接到质粒载体pDNR-LIB上,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中,构建全长cDNA文库。文库质量鉴定表明:原始文库滴度为2.18×106pfu/mL,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5.46×109pfu/mL,重组率为96%。插入片段长度在0.5~2.0kb之间,平均长度为1.12kb,表明构建的小黑杨茎形成层cDNA文库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5.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产卵前、后性成熟野生雌性南方鲇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鲇垂体呈背腹型,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具A1、A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以及两种类型的脑垂体细胞.腺垂体观察到了8种类型分泌细胞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催乳激素(PRL)细胞、生长激素(GH1、GH2)细胞、促性腺激素(GTH)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细胞、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SH)细胞和首次在鱼类报道的大型泡状细胞.产卵前、后ACTH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参与促进卵母细胞的最后成熟和排卵活动;GTH细胞产卵前、后均存在激素合成和分泌等不同的生理状态,与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和排卵有关;首次在南方鲇观察到了两种超微结构差异明显的GH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GH1细胞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及排卵有关,GH2细胞与生长有关.SL细胞由于数量少,未在垂体中间部观察到.  相似文献   
996.
集成能量投入-产出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1961-2005年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及能效率的变化,找出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能量投入以畜力、有机肥和化肥为主,农业机械能和农业劳动力能比重小;随着能量投入的增加,单位耕地面积上的能量产出在波动中增长,1970年以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能效率在波动中下降.能效率与农业劳动力能和畜力能等传统动力能的关联性强,有机肥能投入减少对能效率的下降影响较大,化肥能的大量投入对总能量产出的贡献有限.因地制宜地增加机械能、提高有机肥能比重,有助于提高能效率.  相似文献   
997.
以育性转换表现为"长光高温下可育,短光低温下不育"反(向)光、温敏核不育种质5021S为材料,5021S与轮回422杂交组合F2作为遗传群体进行育性相关基因的QTL定位,利用124对SSR标记构建了一张全长1 912.3 cM平均图距为14.98 cM的饱和分子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QTLCartographer2.5软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到4个控制育性相关性状的QTLs位点,分别位于第2、第3、第5、第7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5%~32.5%表型变异。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上RM5804与RM425之间的qpms-2贡献率为32.5%,第3染色体RM130与RM3405之间的qpms-3贡献率为16.1%。表明5021S的核不育性受2对隐性主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998.
提高枣树坐果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枣树落花落果及其原因1.1落花落果情况枣树花量很大,落花落果非常严重,自然坐果率一般仅为1%左右。枣树落花落果高峰一般在盛花期后,第1次落花落果高峰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占落花落果总量的50%以上。7月下旬仍有落果,  相似文献   
999.
猪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多重PCR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引起猪感染发病的优势肠球菌种,以肠球菌的16 S rRNA基因设计属特异性引物,利用SodA基因多态性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同时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测定猪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多重PCR方法。通过对来源于猪的临床菌株、粪便菌株和鲜猪肉菌株进行测定,均能成功扩增出属特异性片段和种特异性片段。经过与快速生化鉴定试剂盒(Vitek-32)和16 S rRNA测序方法比较,多重PCR与16 S rRNA测序方法对猪的临床菌株、粪便菌株和鲜猪肉菌株的鉴定符合率100%;与Vitek-32鉴定符合率为62.3%,其中,与分离于感染猪的临床菌株符合率仅有46.7%,特别是感染猪的屎肠球菌,符合率仅为22.3%。  相似文献   
1000.
王晓涛  姚志刚  瓮巧云 《农技服务》2010,27(8):1099-1100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是一种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简述了该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综述了该技术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基因定位、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