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38篇
  7篇
综合类   139篇
畜牧兽医   20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21.
1加入WTO后对我国畜牧业的影响入世后,国内各行业都将面临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关注着:入世后将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什么呢?1.1加入WTO后对养殖业的影响禽蛋由于是鲜货,不易贮存和运输,入世对其影响不会太大。畜禽肉(主要是肉仔鸡),由于国内的生产成本约为欧美国家的1.5~2.0倍,入世后其进口关税立马下调10%,降为25%,2004年降为17%,而且逐年增加进口配额,直至全面开放和零关税。所以在竞争中,失去关税保护后在价格上我们处于劣势。但是,国内50%的禽肉消费来自肉质独特的土种鸡、鸭…  相似文献   
22.
为了确定河南部分地区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基因缺失苗的猪场是否发生了PRV野毒感染,了解新流行株的主要毒力基因g E是否发生变异,利用PCR方法,对南阳、周口、巩义、济源、漯河、原阳等地采集的疑似PRV感染的病料进行检测。对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接种猪睾丸细胞,传至6代,分离出9株PRV,克隆其g E全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9株PRV均能扩增出1 862 bp的g E基因,且彼此之间同源性为99.9%~100%,与其他PRV毒株同源性为97.5%~99.6%。9株分离株处于一大分支上,且均含有2个氨基酸插入,在448位和510位均发生氨基酸置换。结果表明,分离株均为PRV野毒株,且g E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河南省伪狂犬病的重新流行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3.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型标准株(ATCC VR-2332)的部分ORF6及ORF7保守序列和已发表的猪圆环病毒株PCV-2(DQ195679)的ORF-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引物,分别扩增出大小为426 bp和631 bp特异性基因片段,通过优化RT-PCR和PCR条件,最终建立了可同时检测PRRSV和PCV-2的复合PCR诊断方法。应用此方法分别对河南省不同地区送检的15头份病、死猪的血清、淋巴结、肺、肝等组织进行检测,结果8头份PRRSV阳性,5头份PCV-2阳性,其中3头份PCV-2和PRRSV同时为阳性,其余猪为阴性,健康猪对照样品全部阴性。结果表明,PRRSV和PCV-2复合PCR诊断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兽医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4.
分别提取湖南金银花和山银花黄酮类活性成分,利用Vero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来评价中药金银花和山银花黄酮类提取物体外抑制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对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研究比较金银花、山银花的抗病毒作用,初步探讨中药抗病毒机制。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金银花和山银花黄酮类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体外对PRV分别具有明显的阻断、抑制和中和作用,其中山银花对PRV体外的抑制作用强于金银花,而阻断作用和中和作用,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
1996年9~10月,豫北某鸡场自产种蛋在孵化过程中,陆续出现死胚,统计死亡鸡胚3256只,死亡率达17.58%;孵出的一批罗曼褐雏鸡共7856只,3日龄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3日内共死亡IO85只,死亡率为13.8%。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确定造成该鸡场孵化厅内鸡胚和雏鸡死亡的主要病因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绿脓杆菌的混合感染。分析造成传染的原因,主要是孵化厅内卫生条件不好,由于进行连续作业,孵化器内不能进行彻底消毒,鸡场未采取沙门氏菌净化措施,种蛋也缺乏严格消毒,造成沙门氏菌垂直传播与绿脓杆菌的混合感染。经药敏试验证实,该两种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硫酸新霉素极为敏感,用此四种药物之一种对雏鸡群进行药物防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简称牛病毒性腹泻(BVD)或牛粘膜病(BM),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感染牛引起的以发热、粘膜糜烂溃疡、白血胞减少、腹泻、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946年Olafson等首次报道病毒性腹泻病。1953年Ramsey和Chiver发现粘膜病。1961年Gillespie等研究证明,这两种病毒是有共同抗原性的同种病毒,1971年由美国…  相似文献   
27.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之一,而且具有流行特点,不易控制和消除。据有关单位统计,我国目前产奶奶牛约50万头左右,隐性乳房炎乳区发病率约达34%,每年仅在乳产量方面即减少三亿多公斤,折合人民币1.5亿元或更多。乳房炎除了严重减低奶汁的产量外,尚可影响奶汁的质量,即乳蛋白、脂肪和乳糖减少;乳房炎奶汁往往存有大量细菌;隐性乳房炎易转变为临床型乳房炎,其医药费用和奶牛更新费用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28.
伪狂犬病毒(PRV)的感染可使猪产生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其它病毒和细菌的继发感染。这种免疫机制抑制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小鼠为试验对象,探索了PRV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用BALB/C小鼠的脾脏制备脾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表明PRV在淋巴细胞中并不繁殖,但感染细胞的分裂能力却受到了抑制。经紫外线灭活后的PRV同样能抑制鼠脾细胞的增殖。结果表明,可能是由于PRV的结构成分导致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9.
蛋用仔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我省某些鸡场的雏鸡发生了以肝脏肿大、出血或呈绿色为特征的传染病。初期曾怀疑为包涵体性肝炎、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禽副伤寒、鸡弧菌性肝炎等病,后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动物试验,证实为鸡急性败血型大肠杆菌病,个别病鸡并发或继发鸡白痢杆菌病和葡萄球  相似文献   
30.
有机硒和某些中草药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将购进的 1日龄雏鸡分组 ,其中 1组饲料中添加有机硒 ,另 3组分别添加中草药黄芪、女贞子、淫羊藿 ,另设 1组空白对照。饲养至 60日龄空腹称重 ,采血分离淋巴细胞 ,测其E 玫瑰花环形成率 ,计算其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结果其玫瑰花环形成率、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为 :有机硒组 (37 79±0 0 2 ) %、 0 2 73、 0 474;黄芪组 (38 63± 0 0 6) %、 0 2 91、 0 486;女贞子组 (35 1 4± 0 0 3) %、 0 2 67、 0 467;淫羊藿组 (36 42± 0 2 ) %、 0 2 69、 0 468;对照组为 (2 6 0 6± 0 0 3) %、 0 2 4 8、 0 42 5。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 ,说明有机硒、黄芪、女贞子、淫羊藿对鸡体的免疫增强作用明显 ,尤其以黄芪组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