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讨棉花基质育苗的本土化应用技术问题,通过以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与河沙、草炭不同配比的配方,在田间和室内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按棉籽壳料渣、河沙和草炭的体积比为6︰3︰1的配方3,其三叶期单株干物质质量和单株叶面积分别比江西高安生产商品基质增加48.4%和73.5%;其育苗成苗率、移栽成活率和实收籽棉产量与其他基质育苗移栽无明显差异;育苗后的基质可还田作肥料,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棉副产品的综合和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是一种取材方便、节本省工和环保的棉花育苗基质材料,在棉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赣北棉区棉花后期化学药剂打顶对其顶部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完善棉花化学打顶技术在江西的本土化应用,于2014年棉花打顶期,设置了不打顶、人工打顶、喷施不同浓度的化学打顶剂处理,调查各处理喷药后的棉花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一是与不打顶相比,棉花后期喷施适宜浓度的化学打顶剂,可以极显著地降低棉花的株高、抑制棉株上部果枝的伸长,控制棉株顶部果枝及主茎节间的伸长,减少无效果节数,塑造合理的株型,起到了类似或优于人工打顶的效果;二是在棉花常规打顶适期喷施化学打顶M剂1125 ml/hm2加Y剂750 ml/hm2,其霜前籽棉产量和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处理,略高于不打顶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利用率并塑造合理群体结构,本研究设置不同播期(B1:5月13日、B2:5月25日)和种植密度(M1:7.5万株·hm-2、 M2:9.0万株·hm-2、M3:10.5万株·hm-2、 M4:12.0万株·hm-2),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冠层PAR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生育时期内,B1播期处理棉花冠层对PAR的截获能力较强;在同一播期条件下,棉花冠层PAR截获率(PARI)在一定范围内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在B1播期下,一定生育时间内冠层PARI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1M4的冠层PARI在生育前期较高,生育后期则以B1M1较高;在B2播期下,一定时期内,冠层PARI整体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且B2M4的冠层PARI最大。因此,在5月25日的播期条件下,12万株·hm-2密度处理的棉花群体冠层PARI较大;而播期为5月13日时,7.5万株·hm-2 密度处理的棉花冠层在生育后期对PAR的截获具有优势。本研究为构建适宜长江流域棉区的高光效群体结构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棉花新品种的培育和轻简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烟草雄性不育花蕾发育过程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烟草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花蕾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小花蕾阶段与其保持系的相差不大,但从中花蕾开始,保持系花蕾中的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则基本保持稳定,因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大花蕾时期比保持系的低得多。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比其保持系的低,而且随着花蕾的发育,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不育系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小花蕾和中花蕾时期都比其相应的保持系的略高,而在大花蕾阶段则又都比其保持系的略低。所有这些差异与烟草的雄性不育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鄱阳湖棉区棉花种植适宜机械化采收,设置了棉花株距与行距两因素各三水平的密度配置,拟通过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明确鄱阳湖棉区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棉花最佳株行距配置。结果表明:行距、株距配置形成的密度对棉花生育期、成铃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密度高于36000株,hm2可通过株行距配置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择长江流域旱地作物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促进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间作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间作系统各作物的总产量(或收益)高于其任一单作系统;间作能显著改善作物的品质;间作能够使各作物在时空与水肥利用上具有互补性;间作群体在辐射截获和利用总效率上不低于其任一作物的单作群体;间作系统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利用率、土壤养分利用效率高于单作系统;间作的两种作物对养分吸收存在竞争与促进关系,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损失率;间作系统能够集约利用光、温、水等自然资源。针对长江流域旱地作物间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条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赣棉杂GZ8是利用优质棉品系D216和抗虫棉品系D217杂交选配而成的杂交组合,具有品质优、抗虫性好、产量高、抗枯萎病等优良性状,2014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概括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生产试验表现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3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以大铃或抗病虫棉花材料配置的10个杂交组合F1代与对照从产量、抗性、纤维品质等方面进行多个性状的优势测定,结果表明,各组合的F1代均具有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筛选出达到高产、优质、高抗目标,综合性状优良的强优势组合是3号组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理,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单作(CK)、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玉米、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了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种植相比,棉花间作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2015~2016年年均增产22.0%~45.4%;棉花间作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增幅分别为25.0%~150.0%、57.1%~100.0%、22.2%~44.4%和85.7%~150.0%;还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3.3%~53.3%、5.4%~32.4%和30.0%~90.0%.棉花产量除与土壤细菌数量呈极显著相关外,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在江西棉区油棉双移栽种植制度、沙质壤土和中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于2008~2010年连续3年设置不施含氮肥(ck)、施无机态氮150、300、450、600 kg/hm2和施有机与无机态氮搭配300 kg/hm26个处理,进行氮肥经济高效施用技术定位试验,在此基础上,再于2011~2012年插入当地生产上常规密度和当地生产条件下杂交棉密度试验最佳密度的两个代表密度进行氮肥与密度互作试验。结果表明:两年的试验结果基本相似,一是施氮对棉花生育期略有影响,而密度对生育无明显影响;二是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其株高、单株成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总数、果枝数、单铃重均相应增加,单株果枝数略有减少,但密度增加株高变化不明显,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降低;三是子棉产量均以高施氮水平和高密度较好,随着施氮量增加子棉产量显著增加,随着密度增加子棉产量略增加;四是施氮处理产值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且以施氮量增加产值略增加;五是不施氮处理的效益出现较大的负值,其他处理有较小的效益;六是氮增效以低氮处理大,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是综合产值、效益与氮增效等指标认为,适宜施氮水平为300~450 kg/hm2,种植密度为34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