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鞭毛蛋白FliC的基因进行克隆、鉴定和原核表达,为鞭毛蛋白佐剂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以鼠伤寒沙门氏菌8014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lic基因,产物与T载体连接,经测序鉴定正确后与表达载体pQE30(+)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Flic—pQE30,将此重组质粒转化人表达宿主E.coliXLI—Blue菌株内抽提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对转化菌株以1PTG进行诱导后,表达产物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测序结果显示,FliC为完整的编码区基因1485bp,编码49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6kDa。经SDS—PAGE分析表明,以37℃、1mM的IPTG诱导5h,表达效果最好,诱导产物是与理论值相符的56kDa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FliC可与小鼠抗鼠伤寒沙门氏菌全菌体多抗血清反应得到清晰的目的条带,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成功进行了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nic基因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佐剂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新型细胞因子制剂,构建鸡白细胞介素18和鸡干扰素γ的基因融合表达载体。无菌提取鸡脾细胞的总RNA,以其为模板经过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出Ch IL-18和Ch IFN-γ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 MDTM18-T克隆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 MDTM18-T-Ch IL-18和p MDTM18-T-Ch IFN-γ。以重组质粒p MDTM18-T-Ch IL-18和p MDTM18-T-Ch IFN-γ为模板,利用多肽氨基酸接头和overlap技术,获得Ch IL-18-Ch IFN-γ融合基因并连接到克隆载体p MDTM18-T上,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连接到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Ch IL-18-Ch IFN-γ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及抗病毒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禽病毒性疾病如禽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一直困扰着养禽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其他抗病毒感染的药物效果不理想时,有必要应用细胞因子制剂来改善机体免疫并提高抗病毒能力。已证明,鸡白细胞介素18(Chicken interleukin-18,Ch IL-18)和鸡干扰素γ(Chicken interferon,Ch IFN-γ)对多种病毒感染具有抑制作用。为了研究新型细胞因子制剂,该实验分析了鸡白细胞介素18(Chicken interleu-kin-18,Ch IL-18)和鸡干扰素γ(Chicken interferon,Ch IFN-γ)以及二者混合后的抗病毒机制。Ch IL-18和Ch IFN-γ蛋白注射雏鸡后7d内,应用试剂盒检测雏鸡体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利用鸡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析Ch IL-18和Ch IFN-γ对细胞内NO、几种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及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组蛋白可刺激雏鸡血清中产生高水平IL-6,IL-12,及IL-17。混合组蛋白可以诱导巨噬细胞中NO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TLR 2、TLR 3、TLR 4和MHC-II的表达量升高,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综上结果表明,Ch IL-18和Ch IFN-γ以及二者协同可诱导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有效的防御作用,为新型细胞因子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为了研究含有分子内佐剂的CTB-IsdBid-Clfais(CIC)蛋白表达及其免疫活性,试验采用重叠PCR方法将分子内佐剂CTB与IsdBid-Clfais基因串联,并将CTB-IsdBid-Clfais(CIC)插入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pET-32a(+)-CTB-IsdBid-Clfais重组质粒,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CIC,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以ELISA方法检测CIC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发现,试验成功扩增了2 072 bp的目的基因CIC,并将CIC正确连接到pET-32a(+)载体上,构建了pET-32a(+)-CTB-IsdBid-Clfais重组质粒;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该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正确表达CIC蛋白,分子质量大小为95.9 ku;ELISA结果显示,CIC试验组与IsdBid、Clfais蛋白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BSA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32a(+)-CTB-IsdBid-Clfais重组质粒,该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了CIC蛋白,且CIC能与IsdBid、Clfais免疫小鼠血清发生反应,具有较强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95.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一种已知全序列的重要模式生物,具备单双倍体特性、乙醇耐受性强、高效体内重组的能力、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同时酿酒酵母是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各种遗传操作技术业已成熟,因此它在基因操作和生物能源方面是首选的研究对象.以PCR为基础的基因破坏方法第一次在酿酒酵母中被报道后,其方法和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改进和发展,目前在酵母中已经广泛应用.文章主要介绍这种方法在酿酒酵母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传统基因破坏方法相比较的优缺点、存在的问题等.说明以PCR为基础的基因破坏方法能够避免繁琐的基因克隆操作,省时、省力、方便.  相似文献   
96.
奶牛流产胎儿弯曲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生殖道弯曲菌病(Bovine Genital Campylobacteriosis)是由胎儿弯曲菌引起的一种以不育、胚胎早期死亡及流产为特征的传染病。胎儿弯曲菌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分为胎儿亚种(C.fetus subsp.fetus)和性病亚种(C.fetus subsp.venerealis)。胎儿亚种引起牛散发性流产和羊地方流行性流产,也可感染人,引起流产、早产、败血症以及类似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性病亚种是牛生殖道弯曲菌病的病原,主要引起不育、胚胎早期死亡及流产,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7.
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是病毒检测和定性的一部分。PCR 技术可以检测传统病毒学方法检测不到的病毒,为病毒学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分子方法不仅能检测到抗生素抗性基因,而且还能进行病毒株基因分型,为公众提供健康信息。通过对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监控可检测到病毒抑制和病毒量,大大提高病毒的治疗水平。随着多重 PCR、实时定量荧光 PCR 出现和自动化效率的提高,分子检测方法价格将不断降低,分子方法发挥的作用将进步增加。这篇文章将重点叙述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临床病毒学检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一些例子阐明这些方法如何改变实验室诊断,达到防治病毒性传染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对从黑龙江省部分奶牛场患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分离的10株疑似链球菌进行了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等研究,确定5株为无乳链球菌,3株为停乳链球菌,2株为乳房链球菌。溶血试验结果表明,10株链球菌中有8株出现溶血现象,其中无乳链球菌有3株呈β溶血,2株呈α溶血;停乳链球菌均呈α溶血;乳房链球菌为y溶血。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停乳链球菌BHI培养液腹腔接种小白鼠0.6ml,18-24后致死率达100%;接种无乳链球菌的小白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但未见死亡;乳房链球菌对小白鼠无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链球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而红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9.
牛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多重PCR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tic E.coli,ETEC)的毒力因子F41菌毛、K99菌毛和STa肠毒素的编码基因来检测和鉴定ETEC。试验中对影响PCR扩增的dNTP、Mg^2+、引物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多重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以此建立同时检测ETEC多个毒力因子的多重PCR方法。用该方法对分离于犊牛腹泻和犊牛肠毒血症的7株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2株为F41、K99和STa阳性,4株为F41、STa阳性,1株为K99STa阳性。这与玻片凝集试验检测菌毛的结果一致。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鉴定和检测牛ETEC菌株。  相似文献   
100.
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表现力气囊炎、败血症、肠炎、关节炎、输卵管炎和肉芽肿等多种类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既可成为本病的原发性病原体,也可以在某种诱因条件下作为继发性病原体。特别是某些特定血清型大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