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1.
河南省部分地区猪场猪瘟免疫状况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养猪业在河南省一直处于稳步快速发展之中,饲养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但由于规模化猪场引种过于频繁及中小型猪场收购猪饲养比例增大等原因,使得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变得相当复杂.猪瘟作为目前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其流行形式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非典型,且免疫种猪的隐性感染带毒现象极为严重,从而给净化和控制该病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掌握我省猪瘟的抗体水平变化规律及疫情流行状况,从而为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相应的免疫预防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对河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及中小型猪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猪瘟抗体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为提高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增殖规模及单位体积内的病毒滴度,本研究利用转管微型反应器,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PCV2在PK-15细胞中复制特性和增殖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转管(内置0.6 g纸片载体)中接种约2.98×107个DF-1细胞,培养7 d细胞增至1.93×108~2.0×108个,并确定培养7 d时为最佳接毒时间;病毒的最佳接种剂量为120.8 MOI,最佳收毒时间为接毒后的100 h,可达5.53E+06以上。细胞数增长与糖耗间呈明显平行关系,在细胞生长期内(168 h)平均每个细胞耗糖量为3.09×10-8g/24 h,可以根据糖耗量的多少推测细胞生长状态和数量。相同培养液中利用转管微型反应器培养PK-15细胞生产PCV2最终获得的病毒液毒价比转瓶培养毒价提高1.65倍。本实验为PCV2在生物反应器中大规模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链球菌病是禽类疾病中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昏睡、持续性下痢、皮下组织及全身浆膜水肿、出血。多在鸡、鸭和火鸡中发生,其他禽类偶有感染。但孔雀感染链球菌的病例在国内却鲜有报道。近日某动物园孔雀舍暴发一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30%左右。主要  相似文献   
34.
35.
为研究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对不同动物宿主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应用改进的"细胞接种与RT-PCR方法相结合"技术,成功分离到国内首株地方土猪源EMCV、首株家养野猪源EMCV、1株鼠源EMCV和3株良种猪源EMCV,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6株EMCV分离毒的基因组全长从7 724~7 735bp不等,ORF长度均为6 879bp,彼此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3%~99.8%,与其他不同动物源EMCV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79.9%~99.9%,与国内猪源、鼠源分离毒的同源性均在99.4%以上;各基因片段中,以VP1和2A变异幅度最大,VP2和3D最为保守;基于EMCV全基因组、ORF和VP1基因序列绘制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EMCV可分为G1、G2和G3 3个群,猪源EMCV主要分布在G1、G2群,鼠源EMCV在G1、G3群中均有分布;6株EMCV分离毒与其他国内参考毒株同属于G1群,但分布并不完全集中。结果表明,地方土猪和家养野猪可感染EMCV并引起发病,提醒在进行地方品种养殖和野生动物家养时要充分考虑人兽共患疫病传播的生态学;鼠在良种猪、家养野猪和地方土猪EMCV之间的交叉感染、传播与流行中起到重要媒介作用;不同EMCV地方流行株间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其传播具有一定的区域限制性;EMCV在感染不同动物时可能会发生某些突变,以适应新的宿主。  相似文献   
36.
以鸡源鲍氏志贺菌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相应序列针对8个看家基因thrB/thrC、trpC/tr-pB、purM/purN、mdh/argR设计相应引物,分别扩增出8个目的基因,然后克隆到pMD18-T vector,进一步测定序列,并将序列测定结果登陆GenBank。利用BLAST和ClustalX程序分析测序结果,构建了8个看家基因在染色体上4个区域的相应遗传进化树。由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知:志贺菌分为3个主要分支,且均落在大肠杆菌中,本研究中的分离菌株鸡源鲍氏志贺菌在染色体上4个区域的进化树中分布位置一致,均落在志贺菌3个主要分支中的第一分支;从整个基因水平上看,鸡源鲍氏志贺分离株应起源于人源志贺菌。  相似文献   
37.
河南省肉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动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省15个县市的规模化肉牛场和散养户随机采取血清671份熏直肠粪拭子645份熏分别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和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的抗体和抗原。检测结果表明:十五个县市牛群的BVD/MD平均抗体阳性率为22.9%,其中肉牛抗体阳性率为21.0%鸦BVD/MD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为7.22%~23.80%,从而证实中原地区肉牛群中已普遍存在有BVD/MD。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外膜蛋白W(outer membrane protein W,OmpW)在鸭源鸡杆菌抗渗透应激中的作用,分析了鸭源鸡杆菌RZ及其ompW基因缺失株ΔompW在渗透应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生长性能差异;并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了两者外膜蛋白在不同盐度下的表达差异,并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OmpW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相对于鸭源鸡杆菌RZ,ΔompW在高渗透环境中(3% NaCl)的生存率较低(95.17% vs 83.50%,P<0.05),且其生长性能受渗透应激影响更大;在高盐BHI中培养时,鸭源鸡杆菌RZ OmpW的表达被上调,且OmpW mRNA的表达被上调至正常盐度(0.5%)时的1.19倍(P>0.05)。本研究表明OmpW与鸭源鸡杆菌抗渗透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9.
从河南省某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及内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进行了鉴定。该分离毒株在PK15细胞上连传5代,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病毒接种于家兔和小鼠,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发病症状;提取所分离病毒的DNA作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以PCR方法可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的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40.
致病性猪源肠球菌16S rDNA-RFLP研究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分离自河南滑县、武陟等12个地区的猪源肠球菌的亲缘关系,采用对其16SrDNA基因的RFLP分析、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等方法,对12株疑似猪源肠球菌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2株分离株均与肠球菌同源性最高,同源率达98.1%~100%;而与猪链球菌同源率最高达85.5%,且进化树中12株菌株均位居与猪链球菌并列的肠球菌主干分支中。HandⅢ、XbaⅠ、EcoRⅠ分别对12株球菌的16SrDNA-RFLP分析发现,它们在该片段上有限制性位点,但没有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而HinfⅠ单酶切结果出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且12株分离株可分为两大rDNA图谱类群,与实际测序分析的酶切位点相一致,且找到鉴定肠球菌的350bp的分子标记。说明所分离12株球菌均是肠球菌,且不同地理种群已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