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58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2篇
  45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研究意义】为了客观的反映森林对林内外气温的调节作用,本文探究了林分类型的不同林内外气温变化的特征。【方法】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对铜山林场的麻栎(Quercus carruth)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的林内温度进行监测,以裸地(Nudation)作为对照,数据处理并分析林内外温度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春、夏、秋季的林内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冬季大;麻栎林、毛竹林、杉木林的林内气温季较差、年较差均小于裸地;各林分在春、夏、秋季均有降低林内气温的作用,其中毛竹林在春、秋季降低林内气温的效果最好(3.3、3.8℃);各林分均能有效地降低林内气温的年均值,各林分林内温度年均值的大小依次为:裸地、毛竹林、杉木林、麻栎林,其中,麻栎林的效果最为显著,能降低气温年均值0.5℃,毛竹林和杉木林的效果一般,能降低气温年均值0.3、0.4℃。森林有滞后林内气温最高温、次低温出现时间的作用,其中麻栎林的滞后作用较好,约为75 min,其次是杉木林、毛竹林。林内外月气温最高值、最低值的差值与林冠的覆盖率呈正相关关系;森林有降低林内最高温,提高林内最低温的作用,其中杉木林作用最为显著,麻栎林次之,毛竹林效果最差。【结论】该结论可为苏南地丘陵地区森林生态保护和林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以远杂9102×徐州68-4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8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3年种植后检测其含油量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该RIL群体的含油量及脂肪酸变异丰富,从中获得了含油量稳定高于高值亲本的后代材料1份,油酸含量稳定高于高值亲本的材料23份。RIL群体的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以及油酸/亚油酸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9、0.761、0.874和0.887,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利用前期构建的SSR遗传连锁图,结合3年主要品质性状鉴定数据,共检测到82个相关QTL,分布在11个连锁群上,其中与含油量、油酸、亚油酸和油酸/亚油酸比(油亚比)相关的QTL分别为15、21、21和25个,贡献率大于10%的主效QTL有23个,2年能重复检测到QTL有8个,3年重复检测到的有4个。其中,本研究新鉴定出的主效QTL有7个,重复性好的有5个,尤其是LG2上区间GM2839-GNB159,3年均定位到与油酸和油亚比相关的QTL,2年定位到与亚油酸相关的QTL,贡献率为5.80%~28.14%,该区间只有1.63c M。这些QTL的获得对于花生品质性状改良中亲本选配、后代标记辅助选择以及QTL精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宁夏杏、李子花期幼果期霜冻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冻是制约宁夏经济林果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探究不同果树霜冻指标可为果树霜冻预报、监测预警及果树霜冻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防御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人工霜冻模拟箱模拟霜冻试验,对杏树、李子树开花期及幼果期遭受霜冻的临界温度及持续时间开展研究,结果表明:2个杏品种‘金太阳’和‘李梅杏’花期遭受霜冻的温度指标差异不大,-2℃为轻度受冻,-2~-3℃之间为中度受冻,<-3℃持续时间大于1 h则为重度受冻。4个李子品种花期‘尤萨’的耐冻性较强,在-3℃下持续4 h仅轻微受冻,其他品种在-3℃下就会严重受冻,‘龙园秋李’的耐冻性最差,-3℃持续1 h受冻率就会达到50%。杏幼果在-2.5℃持续1~2 h为轻度受冻,3~4 h为中度受冻,小于或等于-3℃持续1 h及以上为重度受冻,2个品种差异不大。李子幼果的耐冻性差于杏幼果,‘尤萨’在-1℃持续3~4 h和-2.5℃持续1 h就会轻度受冻,-2℃和-2.5℃时持续时间大于等于2 h或者遇-3℃低温就会重度受冻。‘兰蜜李’-2℃和-2.5℃大于或等于3 h或者温度小于等于-3℃为重度受冻。  相似文献   
64.
宁夏苹果花期霜冻敏感性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花期霜冻指标是果园霜冻预报预警、防御的基础,本文运用人工模拟霜箱,以富士、嘎啦和乔纳金苹果为试验对象,设置过冷却模拟试验设5个温度梯度和4个持续时间共计20个试验处理,模拟研究了苹果花期霜冻敏感性指标。结果表明:苹果花苞期花瓣、盛花期花瓣和子房以及幼果期的幼果平均过冷却点在-3.51℃~-3.27℃,结冰点变化范围在-2.94℃~-2.65℃。苹果花期低温敏感范围在-2.5℃~-3.5℃之间,不同花器官、不同品种、不同低温持续时间和不同发育阶段之间有所差异,其中,在苹果花的花瓣、子房、雄蕊和雌蕊等不同花器官中,花瓣最不耐冻,子房和雌、雄蕊随温度降低变异较大;不同类型花耐受冻顺序为花苞半开花全开花;-2.5℃~-3.0℃温度处理下,致死率随持续时间增加明显,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持续时间对致死率影响不大;3个苹果品种中,富士最不耐冻,其次是乔纳金和嘎啦。  相似文献   
65.
为了定量评价移栽大苗在夏季光合作用与蒸腾耗水规律,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了上海市8个阔叶落叶树种的光合作用特征,对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主要环境因子、主要光合作用参数日变化、光合生理参数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显著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揭示其主要影响机理。结果表明:8个树种夏季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峰值分别出现在11:30、15:30,无患子、白玉兰、鹅掌楸具有较高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栾树日均净光合速率较低,白玉兰、无患子、榉树、三角枫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栾树蒸腾速率相对较低;8个树种气孔导度日变化在测定时段均为双峰型,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呈“W”形;榉树、栾树、白玉兰、鹅掌楸午间Pn的下降为气孔限制,无患子、三角枫、悬铃木、银杏在午间的Pn下降为非气孔限制;鹅掌楸、无患子、银杏、白玉兰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173、3.976、3.742、3.638 μmol·mmol-1,无患子、白玉兰和鹅掌楸光能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0.767%、0.699%、0.525%;在树种配置时,白玉兰、无患子光和蒸腾作用较强,可作为优选绿化树种,栾树较弱,可适量引种并注意与其他树种的搭配,同时要注意绿化树种特殊观赏特性的应用与植物景观的时间与空间搭配。  相似文献   
66.
对抗性番茄材料‘Hawaii 7996’分别接种强致病力青枯菌(RsH)和中等致病力青枯菌(RsM)后,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找到了两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L3和Remorin 1蛋白。在利用携带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的TRV重组病毒载体通过叶片浸润法证明VIGS体系可行后,进一步利用该技术沉默上述两个蛋白质的对应基因GST-L3Rem-1,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沉默效果。结果表明,分别沉默GST-L3Rem-1的番茄植株抗性减弱,在接种中等致病力青枯菌(RsM)后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说明基因GST-L3Rem-1与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对肉鸡股动脉压、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的股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股动脉压在1~7 d极显著下降(P<0.01),平均下降26.25%、27.72%、27.12%;股动脉收缩和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第1天(41.86%、57.14%)和第2天(50.00%、70.27%)极显著下降(P<0.01);肺动脉收缩压第3天(23.57%)显著升高(P<0.05);肺动脉舒张压第1~3天(14.58%、54.61%和49.66%)显著升高(P<0.05);平均肺动脉压第2、3天(36.04%、36.27%)显著升高(P<0.05);右心室收缩压下降不显著,右心室舒张压第1、2天(80%和79.22%)显著升高(P<0.05);右心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第1天(44.46%)显著下降(P<0.05)、第2天(54.35%)极显著下降(P<0.01);右心室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第2天(70%)极显著下降(P<0.01)。说明大肠杆菌感染严重影响肉鸡的肺及心血管系统机能,肉鸡呈现股动脉压下降和肺动脉压升高的低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68.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检测方法,试验针对MPXV保守区OPG002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反应体系中内引物、环引物体积及反应温度建立了一种MPXV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该方法检测了临床样品和模拟样品。结果表明:建立的MPXV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于64℃恒温反应60 min即可完成DNA检测;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出MPXV,最低检出限为25 copies/μL,灵敏度是普通PCR方法的20倍;该方法对12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检测出质粒浓度为0.5×102~0.5×106 copies/μL的模拟阳性样品。说明建立的MPXV荧光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优点,可用于MPXV的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9.
利用田间观测资料,分析了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规律。并筛选出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浅析生理因子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7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75g ai/hm2和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187.5g ai/hm2对褐飞虱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1.9%-93.8%,持效期为21 d,防效与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相当;乙虫膀10%悬浮剂52.5 g ai/hm2对褐飞虱的也有较好效果,防效为69.4%-74.3%,持效期为21 d;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31.5 g a.i/hm2对褐飞虱的防效较低,防效仅为26.9%-37.6%.褐飞虱已产生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