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试验以玉米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设小麦基础日粮、小麦基础日粮加木聚糖酶、黑曲霉发酵小麦为试验组,选择1日龄AA肉鸡36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公母混雏,预试期1周,第2周转入正试期,第4周末屠宰,测定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液指标、全肠食糜黏度,对盲肠内容物进行菌落分离,并对肝脏和脾脏做组织切片,进一步分析免疫功能。结果表明,①生产性能:7~14日龄,发酵小麦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料重比最高,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小麦组和小麦加酶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高于玉米组,差异极显著(P<0.01)。15~22日龄,发酵小麦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平均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高于发酵小麦组,低于小麦组,差异极显著(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小麦组和发酵小麦组的料重比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前两组极显著低于后两组(P<0.01)。23~30日龄,发酵小麦组平均日增重低于其他3组(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平均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高于发酵小麦组,低于小麦组,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小麦组料重比高于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低于小麦组,差异极显著(P<0.01)。②发酵小麦组脾脏指数与小麦加酶组差异显著(P<0.05),胸腺指数与小麦组差异极显著(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差异不显著;③盲肠内容物菌落分离结果显示,对28日龄肉仔鸡盲肠厌氧菌总数、乳酸菌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小麦加酶组大肠杆菌数与玉米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小麦加酶组和玉米组的大肠杆菌数与发酵小麦组和小麦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④血液指标:4个组T3、T4、血糖、尿酸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⑤不同日粮肉仔鸡肝和脾组织切片图显示,小麦日粮组肝脏组织、淋巴细胞局灶性增生面积大,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小麦日粮组脾脏出现红髓淤血,其他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2.
不同植物细胞壁的体外发酵特征及其对甲烷产生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色谱(IC)分析了6种来源植物细胞壁的单糖组成种类及含量,并通过活体外产气量法研究了这6种植物细胞壁的发酵特征及其在反刍动物甲烷形成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细胞壁的单糖组成种类和数量显著不同。经体外发酵培养后,不同植物细胞壁的72h产气量(GP)、理论最大产气量(B)、产气速率(c)以及产气延滞期(1ag)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1,〈0.0001,0.0073和0.0002)。48h发酵产生的气体中,甲烷和CO。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01)。其中,以玉米秸细胞壁为底物时,气体中甲烷比例最高(22.21%),而以黑麦草细胞壁为底物时甲烷比例最低(8.94%)。6种来源植物细胞壁培养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p--0.5316)和微晶纤维素酶(P一0.5063)活性差异不显著,而木聚糖酶活性则差异显著(P一0.0179)。不同来源植物细胞壁发酵产生的总挥发性脂肪酸量(TVFA)存在显著差异(P一0.0002),各种挥发性脂肪酸摩尔百分比除丁酸(P一0.468O)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5)。不同类型植物细胞壁的单糖组成类型显著不同,其体外发酵特征及其对反刍动物甲烷形成的相对贡献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犊牛精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益生菌发酵的发酵饲料对犊牛血液因子及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5月龄的西门塔尔肉用公牛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犊牛。对照组饲喂基础精料;2个试验组(试验I组、试验II组)在基础精料中分别添加7%发酵精料(复合益生菌中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比例分别为7:3、5:5),试验期30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微生物扩增法分别测定各组犊牛血清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P<0.01)。(2)试验组的血清免疫因子IgM含量提高(P<0.01),且试验I组高于试验II组(P<0.01);2个试验组的IgG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I组高于试验II组(P<0.05);试验组的血清炎性因子IL-8、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I组低于试验II组(P<0.01);试验I组的...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麦秸品质、活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其中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菌悬浮液,秸秆黄贮组喷洒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秸秆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结果表明:秸秆微贮组、全株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与秸秆黄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及秸秆碱化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219.21%(P<0.05)、16.75%(P>0.05)、112.81%(P<0.05)、13.79%(P>0.05);全株微贮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约是其他处理组的1/2(P<0.05);与秸秆黄贮组相比,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秸秆碱化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8.24%、13.01%、9.09%,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17.67%、17.68%及15.61%;产气量: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其他处理组;秸秆黄贮组比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体外消化率降低了56.39%、24.03%;与秸秆微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体外发酵液NH3-N、TVFA、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含量分别提高41.29%、20.99%、10.48%、41.99%、14.61%、166.67%、43.75%及64.71%(P<0.05)。由此可知,秸秆氨化处理和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均可提高其感官性能,提升产气量、挥发酸及消化率,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性能优于各秸秆处理组。  相似文献   
35.
对应太行肉牛育种实践,综合分析太行肉牛新品种选育的目标性状以及各性状在总性能指数构成中的权重。太行肉牛新品种选育的总性能指数由体型结构、适应性、生长发育、繁殖力、泌乳力及牛肉指数等六大目标性状构成,权重分别为16%、18%、25%、25%、6%和10%。同时描述了各目标性状的具体度量与数据采集方法。以期业界同仁共同探讨、批评指正,合力推进太行肉牛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6.
以和顺肉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屠宰试验测定其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pH、L(肉色亮度)、a(肉色红度)、b(肉色黄)以及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重金属、药物残留等指标,研究其肉质性能,为和顺肉牛的核心群选育标准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和顺肉牛肉质较嫩,营养丰富,重金属及药物残留符合标准,牛肉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质量达美国肉质标准。  相似文献   
37.
随着家兔产业的发展,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兔比重逐年增加。规模养兔具有投资大、群体规模大、生产效率高等特点。通过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对我国家兔疾病进行的实地调研、病原分离、药敏试验等,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规模兔场兔病发生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根  相似文献   
38.
反刍动物瘤胃细菌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瘤胃存在一个十分复杂的微生物系统,微生物区系平衡是不同微生物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通过直接或间接使用瘤胃细菌素调节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和替代抗生素调控瘤胃发酵,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研究领域。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瘤胃细菌素的存在,并证明它是瘤胃环境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1细菌素的定义在大肠杆菌细菌素研究的基础上,Jacob等(1953)曾提出细菌素是具有种间杀菌活性并能附着于特定受体的类大肠杆菌素蛋白抗体物质。随着新细菌素的发现和其结构与功能的明确,原有细菌素定义的范围也必须扩大。但目前有关细菌素的定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39.
1定植准备1.1土地选择土地厚度50c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不粘不碱,沙壤土为宜。1.2开沟施肥定植沟南北向为好,行距以2.5~3m为宜。深度和宽度均应达到50~70cm;每667m2施入腐熟优质有机肥(羊粪、鸡粪、牛粪等)2~3m3,同时在沟内撒施化肥,每667m2施三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