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39篇
  40篇
综合类   229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19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2 毫秒
661.
胚龄和2,4-D浓度对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雷  张君  于彦春  王丕武 《玉米科学》2001,9(3):026-028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相对于其它禾本科植物而言较为困难,其中胚龄和2,4-D浓度是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两个较为主要的因素.本文分析了胚龄和2,4-D浓度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提出了玉米幼胚组织培养的最适的胚龄因自交系而异,对于吉853,吉842两种自交系胚龄以11~13d为宜,而4112自交系则以12~14d为宜;3种自交系诱导的适宜2,4-D浓度都为1mg/L,自交系间差异不大.为进一步研究能长期继代的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建立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2.
杂草不但与蔬菜争水、争肥、争光照,而且还是病害传播、害虫繁衍的场所。科学合理的使用除草剂,既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又降低了田间劳动强度,对蔬菜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黄瓜、西瓜、甜瓜等瓜类菜田化学除草 1.1 移栽前土壤处理 移栽前,每亩使用48%氟乐灵100~120毫升,对水60~75千克,均匀喷洒地面,立即整地,使药液与1~5厘米表土混合,防止药剂挥发光解失效,然后移栽。地膜西瓜用  相似文献   
663.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了玉米淀粉分支酶的cDNA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8-Tvector载体上,对重组子进行PCR检测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并测定了DNA全序列.结果表明:克隆片段全长为1 698 bp.将该基因反向插入到pCAMBIA1301的CaMV35S启动子之后,构建了反义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664.
实现果园机械化智能采摘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降低果实采摘成本的重要途径,对果园中果实的准确识别是其关键技术。以枣为研究对象,建立最适合多品种、实用性强的枣果实成熟度识别模型,将YOLO算法引入到枣果实在自然环境下的成熟度识别中,将枣果实分为成熟果实、未熟果实和完熟果实、半红果实、未熟果实两种标注方式,建立YOLO V3、YOLO V4、YOLO V4-Tiny和Mobilenet-YOLO V4-Lite四种识别模型。研究表明YOLO算法中YOLO V3与YOLO V4-Tiny两个模型均可适用于两种标注方式,验证集mAP约为94%,证明YOLO算法能够对枣果实进行有效的成熟度识别。  相似文献   
665.
马铃薯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及施肥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整理分析了内蒙古2002—2011年进行的15项次马铃薯施肥田间试验结果,发现:马铃薯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呈"S"型生长曲线变化规律,即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吸收积累的高峰期在出苗后60天左右,之后积累量逐渐放缓,到收获时日积累量有小幅下降,特别是磷和钾的积累。吸收的氮磷钾前期主要供给叶片的生长发育,在收获时70%~80%的氮素,80%~90%的P2O5和K2O转移到了块茎中。出苗后60天是马铃薯水肥需要关键期,此时期保证水肥供应是获得高产的关键。马铃薯施用氮、磷、钾肥分别增产26.3%、22.8%和20.1%,每千克N、P2O5、K2O增产马铃薯40.7、70.4和44.7 kg。施肥增产效果:氮肥磷肥钾肥。施用氮磷钾肥的N、P2O5和K2O的养分利用率分别为35.9%、15.6%、50.4%。生产1 t马铃薯块茎吸收N、P2O5、K2O分别为5.32 kg、1.42 kg、6.01 kg。缺素区全株马铃薯吸收N、P2O5、K2O养分量分别为126.3、38、152.1 kg/hm2。马铃薯可采用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方法进行推荐施肥,尤其是氮肥的施用,而对于磷、钾肥的推荐,除考虑肥效外,还要考虑土壤养分平衡,主要基于产量反应和一定目标产量下作物的移走量给出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666.
试验优化了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实验室提取、测定异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标准体系。优化后建立的提取条件为:脱脂大豆样品粉末,加入体积浓度为80%的色谱级甲醇10 mL,室温下放置2 h,置于超声功率200 W条件下80℃水浴12 h,12 000 r·min~(-1)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待测液4℃保存。优化后的HPLC法:流动相选择甲醇-水(体积比30∶70),柱温设置40℃,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 mL·min~(-1),进样体积10μL,进样时间26 min,采用峰面积法计算。结果表明:优化的HPLC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效率高、精度高,可为实验室内高效提取大豆异黄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67.
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郑单528、伟科702和中单909为材料,在河南省北部、东部和南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进行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范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的影响大于品种类型。4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为伟科702中单909郑单528郑单958,其中,中单909的地点间变异系数最小,产量稳定性较好。4个品种玉米产量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总体表现为豫北豫南豫东。4个品种在豫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大;在豫东和豫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小。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生育期光照和降水量不同是产量及适宜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8.
2017年1月26日,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作出了部署。本文对文件中稳定与提升粮食产能、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从事绿色发展存在差距、比如,加快农村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健全支持政策体系拓展农民增收途径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69.
基施钾肥有效提高内蒙古河套灌区向日葵产量和油分品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氯化钾和硫酸钾价格差异较大,在碱性土壤上比较氯化钾和硫酸钾及其施用时期对向日葵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向日葵科学经济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4—2016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向日葵典型种植区进行了3年的钾肥品种和施用时期田间定位试验。供试钾肥为硫酸钾和氯化钾,施用量为K2O 120 kg/hm2。施用方式设100%基施 (100%B)、50%基施 + 50%现蕾期追施 (50%B + 50%T) 和25%基施 + 50%现蕾期追施 + 25%花期追施 (25%B + 50%T + 25%T) 三个处理,以不施钾肥为对照。向日葵收获后,调查了产量、产量性状及钾素吸收量,钾肥利用率,分析了向日葵籽实中粗脂肪、粗蛋白和主要脂肪酸的含量。 【结果】 向日葵施用钾肥显著增产。施硫酸钾增产10.4%,施氯化钾增产10.6%。钾肥的农学效率平均为3.08 kg/kg。施用硫酸钾和氯化钾均显著增加籽实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分别增加2.17%和2.74%,粗蛋白分别增加1.95%和2.45%,硫酸钾和氯化钾以及三种施用方式间均无显著差异。施用钾肥对向日葵的盘径、盘粒重、千粒重影响显著,其中对盘粒重和千粒重影响较大。施用钾肥后向日葵的吸钾量和吸钾效率显著增加,3年连续施用钾肥的利用率平均为47.7%,但各施钾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钾肥增加了向日葵籽实粗脂肪含量,主要是增加了向日葵籽实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达2.20%,钾肥不同品种和不同施用方式对其影响不显著。 【结论】 河套灌区向日葵种植中施用钾肥可以显著增加籽实产量,提高籽实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氯化钾和硫酸钾效果相当,全部钾肥一次基施的效果与基施加一次追施或两次追施的效果没有差异。综合考虑钾肥价格和劳动力投入,河套地区向日葵种植推荐选用氯化钾全部基施。   相似文献   
670.
【目的】研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山牡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对山牡荆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牡荆根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用波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紫花牡荆素(2)、柚皮素(3)、咖啡酸(4)、异荭草素(5)、二氢松柏醇(6)、芦丁(7)和胡萝卜苷(8)。【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