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试验旨在探讨碘量法测定日粮、食糜及排泄物中半胱胺盐酸盐(cysteamine hydrochloride,CSH)含量的改进方法,为评估包膜CSH在动物胃肠道内释放过程中CSH的定量提供参考。试验分3部分:试验一:检验包膜CSH的上样量对碘标准液消耗量的线性关系,以确定碘量法检验包膜产品的准确度,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CSH的上样量设6个水平,分别为28.28、113.12、226.24、339.36、452.48和565.61mg;试验二:考察H2SO4预处理对消除日粮、食糜和排泄物对碘量法测定CSH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样品中CSH(试剂级)的含量均设3个水平,即30、100和300mg/2g,形成15个含有CSH的样品,H2SO4溶液(6mol/L)设3个水平,即0.1、0.5和1mL,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试验三:考察传统碘量法与试验二建立的改进方法在测定日粮、食糜及排泄物中包膜CSH含量的差异,采用两样本试验设计,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中CSH的含量均设28.73、84.84、141.47和200.56mg/2g。结果表明:①CSH的上样量对碘标准液消耗量及CSH测定值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R2=0.9999)。②在含有CSH的日粮中,H2SO4溶液处理后由碘量法测定的CSH质量对实际质量的回归均符合Y=X(P>0.05)。在含有CSH的十二指肠食糜和回肠食糜中,所有H2SO4溶液处理下CSH质量对实际质量的回归均不符合Y=X(P<0.05),但0.5和1.0mL比0.1mL H2SO4溶液处理使测定值更接近实际值。在含有CSH的空肠食糜及排泄物中,0.5和1.0mL H2SO4溶液处理使测定值对实际值的回归符合Y=X(P>0.05),而0.1mL H2SO4溶液处理下CSH测定值显著低于实际值(P<0.01)。③在含有CSH的日粮、十二指肠食糜、空肠食糜、回肠食糜及排泄物样品中,常规方法测定的CSH对实际质量均偏离Y=X(P<0.05),而1.0mL H2SO4溶液处理后的测值对实际质量均符合Y=X(P>0.05)。由此可见,采用适量H2SO4溶液进行处理后,可以排除日粮、食糜及排泄物对CSH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旨在探讨固态酶制剂评估中酶的适宜提取液及固-液分离方法。采用4×3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其中提取液分别为去离子水、乙酸-乙酸钠缓冲液(0.1 mol/L,p H 5.50)、磷酸盐缓冲液(0.05 mol/L,p H 6.00)和0.9%Na Cl溶液;溶液提取后的固-液分离方法分别为不分离、3 000 r/min离心3 min和中速滤纸过滤。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2个平行,测定各个处理下酶的活性,并考察提取液的类型对酶制剂产品(α-半乳糖苷酶除外)溶解离心后溶液中溶质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盐缓冲液溶解木聚糖酶后活性最高(P0.05);乙酸-乙酸钠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及0.9%Na Cl溶液溶解β-葡聚糖酶后活性相当(P0.05),且均显著地高于去离子水(P0.05);去离子水溶解β-甘露聚糖酶后活性最高,其次为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两者都显著地高于磷酸盐缓冲液和0.9%Na Cl溶液(P0.05)。提取液类型对α-半乳糖苷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酶制剂溶解后的固-液分离方法对木聚糖酶的测定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提取液离心或过滤后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P0.05);提取液离心后β-甘露聚糖酶活性最高(P0.05);而提取液不分离时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最高(P0.05)。提取液的种类和酶制剂溶解后的固-液分离方法对4种非淀粉多糖酶的测定活性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对木聚糖酶制剂的溶解度最大(P0.05),去离子水和0.9%Na Cl溶液均对β-葡聚糖酶及β-甘露聚糖酶制剂的溶解度最大(P0.05)。然而,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溶解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后提取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均最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溶解4种固态酶制剂可以最有效地将酶蛋白提取出来,α-半乳糖苷酶提取后不宜固液分离,而其他3种酶的提取液适宜进行离心分离。  相似文献   
43.
回-直肠吻合猪术后不同时间对氨基酸消化率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直肠吻合术是收集回肠末端食糜的一种简捷、实用的方法,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1〕。回-直肠吻合手术以后,荷术猪(hostswine)的手术应激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荷术猪的日龄和体重都在增加。这些变化对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结果有无影响、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回-直肠吻合猪用于氨基酸消化率评定时的使用寿命。为此,本试验研究了回-直肠吻合猪术后不同时间对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值,探讨其变化规律,为其在评定饲料氨基酸生物学效价时更客观、合理地使用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  相似文献   
44.
无氮日粮纤维水平对猪内源氨基酸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醋酸纤维素为纤维源配制成粗纤维水平分别为2.0%、5.0%、8.0%的3种无氮日粮,采用3头回—直肠吻合猪,分3期试验,通过3×3拉丁方设计研究在等进食量(750g/d)条件下日粮的纤维水平对回—直肠吻合猪消化道内源氨基酸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胱氨酸外,无氮日粮的粗纤维水平对回肠末端食糜干物质中其他内源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回肠末端内源氨基酸的总排泄量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分析表明,粗纤维水平与各种内源氨基酸的排泄总量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强相关关系,随无氮日粮中粗纤维水平的升高,各种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呈直线增加。  相似文献   
45.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LinoleicAcid,CLA)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一组异构体。CLA具有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糖尿病、减少脂肪沉积、增强免疫机能和促生长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文章综述了共轭亚油酸对动物免疫机能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共轭亚油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副产物75%以上用于动物饲料原料,因而,非常有必要开展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健康对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转基因作物对肠道的非预期效应研究是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热点。介绍了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与必要性,分析了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体内的潜在消解和转移规律,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畜禽肠道形态结构和微生态平衡非预期效应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长期高温对商品肉鸡和地方品种鸡肉质及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体质量相近、健康的5周龄AA肉公鸡和北京油鸡公鸡各108只,评价持续高温对其胸肌肉质性状及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34℃持续高温,自由采食(试验组,34AL);21℃适温,自由采食(适温对照组,21AL);21℃适温,采食量与34AL组相同(采食配对组,21PF).每个品种的鸡随机分在3个处理中,分别在3个人工环境控制舱中饲养,试验至8周龄结束.结果表明:在34℃环境温度下饲养3周后,AA肉鸡胸肌L*值和滴水损失增加(P<0.05),肌苷酸含量降低(P<0.01),肌内脂肪含量明显升高(P<0.01);热暴露北京油鸡胸肌肉质性状(除pHu外)及肌内脂肪、肌苷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指出,持续34℃高温使AA肉鸡胸肌肉质有一定程度下降;而北京油鸡对高温的适应性较强,肌纤维对高温不敏感.  相似文献   
48.
热应激对肉仔鸡脂肪沉积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启军  张宏福  卢庆萍  王永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886-1887,1890
将35日龄AA商品肉仔公鸡126只随机分成高温自由采食组、适温自由采食组及适温日粮配对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鸡,饲养在人工环境控制舱内的层叠式育雏笼中。56日龄时,停食12 h,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3只鸡进行屠宰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由采食条件下,35℃高温热应激显著降低肉仔鸡腹脂重、右腿皮脂重、右腿肌间脂肪重、腹脂率、右腿皮脂率、右腿肌间脂肪率(P<0.05),显著升高血浆葡萄糖水平(P<0.01),显著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P<0.05),而对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无显著影响。与适温日粮配对组相比,热应激显著升高肉仔鸡腹脂重、右腿肌间脂肪重、腹脂率、右腿肌间脂肪率(P<0.05),极显著升高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1),显著升高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P<0.05),而对右腿皮脂重、右腿皮脂率的升高程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浆葡萄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9.
采用2×3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了在相同日龄屠宰及相同生长周期屠宰条件下适温自由采食、适温限饲和高温自由采食3种应激模式对AA肉鸡和北京油鸡肉色造成的差异。结果表明:按相同日龄屠宰时,2个品种肉鸡之间胸肌亮度、红度、黄度均差异极显著;3种应激模式之间的亮度、红度、黄度差异均不显著。按相同生长周期屠宰时,2个品种肉鸡之间的亮度、红度差异极显著,黄度差异不显著;3种应激模式下的亮度差异显著,红度、黄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0.
荷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璇  王在贵  高雪英  张璐  张宏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79-11180
[目的]优化荷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安徽合肥地区产的风干荷叶为材料,用乙醇热提法提取荷叶黄酮。以影响提取得率的因素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提取荷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提取条件的重现性与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由正交试验极差K值可知各因素对荷叶黄酮提取得率影响的顺序为:提取温度〉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根据节能的角度最终得出提取荷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0、乙醇体积分数为50%、提取时间为3h。单因素试验表明,重现性与稳定性试验与正交试验所得的结果基本符合。[结论]该研究为荷叶黄酮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