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研究旨在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一个完整周期内的表达规律及体内埋植褪黑激素(Melatonin,MT)后对其表达的影响。选取背景相同的内蒙古绒山羊成年母羊8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1~3组为埋植MT的试验组,第4组为不埋植MT的对照组,采集12个月的体侧部皮肤样品,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MP2基因在发育毛囊周期内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毛囊发育兴盛期和休止期,BMP2基因的表达量呈缓慢增加。且休止期的表达量高于生长期的表达量;埋植MT后降低了该基因在休止期的表达量,且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BMP2基因的表达量与毛囊周期性生长密切相关,埋植MT后改变了BMP2基因在毛囊生长周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推测该基因参与调节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2.
母源性印记基因在牛早期胚胎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母源性印记基因Magel2、Sgce、SNRPN在牛早期胚胎中的表达规律,初步判定其印记发生的阶段。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这3个基因在牛孤雌激活 (Parthenogenetic Activation,PA) 胚胎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牛IVF和PA 2种胚胎间,3个母源性印记基因的印记表达模式明显不同,Magel2在牛IVF胚胎各阶段都有表达,而在PA胚胎中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Sgce在牛IVF胚胎各阶段都有表达,而只在PA胚胎的2~4细胞阶段检测到表达,在其他发育阶段均没有表达;SNRPN在牛IVF胚胎各阶段都有表达,而只在PA胚胎的2细胞和囊胚阶段检测到很微弱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母源性印记基因Magel2、Sgce、SNRPN的正常表达对牛早期胚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内蒙古绒山羊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臀肌的蛋白差异表达谱。【方法】以3只在相同背景下饲养的绒山羊成年母羊为研究对象,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臀肌3个部位骨骼肌,采用差异双向电泳方法建立蛋白质谱,找出17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并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鉴定并匹配到15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9个与山羊肌肉发育相关。背最长肌中发现的位于FGF2反义链的蛋白的功能主要是独立控制FGF2的表达,同时具有激素调节和抗增殖的作用;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中发现的轻链肌球蛋白(MyLC)家族成员,其类型在2种肌肉组织中不同,功能是控制肌肉收缩。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中的MyLC蛋白分子质量存在差异。【结论】建立了绒山羊骨骼肌差异蛋白谱,挖掘到了与肉质相关的蛋白,其主要为控制肌肉收缩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64.
试验旨在了解角蛋白5(keratin 5, K5)可能的调控序列。本研究根据UCSC公布的牛K5基因5'侧翼区设计PCR引物,扩增了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部分启动子序列。通过产物纯化、连接、转化,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得到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452 bp(GenBank登录号为:JQ277735),与牛和人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1.5%和74%。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01 bp位置;含有两个TATA 盒,分别位于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29—-124 bp(ATAAAA)和-178—-174 bp(TTAAT)位置;通过在线分析软件预测发现(按5'→3')SRY,MZF1,v-Myb,SRY,AP-1,CDP CR,HNF-4,AML-1a,HSF2,AP-4,AP2,AP2,Sp1,Nkx-2,Sp1和GATA-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其中,转录因子SRY(TGTGTTT),和CDP CR(GATTGATGGC)是绒山羊特有的;转录因子HNF-4,AML-1a,HSF2,AP-4,AP2,Sp1,Nkx-2和GATA-1(AGCCATCATG)在绒山羊、牛和人K5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高度保守。两个最小增强子分别位于翻译起始位点ATG上游-140—-91 bp和-114—-67 bp位置,含有24 bp(GCGGCTCCCAGGTAACAGAGCCGC)重叠区,预测其与绒山羊K5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试验确定了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最小增强子序列,为进一步研究绒山羊K5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绒山羊USP9Y基因的BAC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SP9Y是与精子生成密切相关的基因,在动物繁殖育种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在绒山羊精子生成中的作用机理,提高育种率,本研究依据牛的USP9Y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对绒山羊BAC文库进行USP9Y基因的筛选、克隆、测序鉴定。并将测序所得的部分序列与不同物种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目的片段与牛的同源性为98%,与家猫的同源性为95%,与人、恒河猴、黑猩猩等的同源性为89%,表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USP9Y基因的BAC筛选,为后续BAC测序,进一步获得USP9Y全序列及功能研究,充分开发绒山羊的经济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6.
以低于治疗水平的氯四环素(CT)及低于治疗水平的氯四环素和治疗水平的氧四环素组合(CT-OX)两种方式分别对肉牛进行抗生素处理,研究其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型的影响。从粪便样品分离大肠杆菌,并通过抗菌药物纸片法和稀释法敏感性试验测试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氧四环素和氯四环素的敏感性。利用针对耐药基因tet(A)、tet(B)和tet(C)的引物对176个四环素耐药或中介的细菌样品进行多重PCR试验,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均携带一种或两种耐药基因,tet(A)在两组样品中的流行基本相同,但CT组中tet(B)的流行比例显著小于CT-OX组(P<0.05),而tet(C)的流行比例则显著CT-OX组(P<0.05)。同时,在对四环素表现为中介的52个样品检测结果中,发现其中92.3%携带tet(C)基因。另外,最小抑菌浓度值(MICs)结果表明,药物敏感性同时取决于四环素类别和耐药基因型两方面。利用real-time PCR在转录水平上对tet(C)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耐药型与中介型并非上游调控造成。对tet(C)基因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耐药型的第1063位碱基由T突变为G。由上述数据可知,对肉牛的四环素饲喂种类可以影响到大肠杆菌的耐药基因流行。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肉牛饲喂低于治疗水平的不同种类抗生素,研究其对肉牛废弃粪便微生物群落中四环素耐药基因数量与持久性的影响。试验肉牛被分成不同抗生素处理组,即氯四环素组、氯四环素和磺胺甲嘧啶组及对照组。将每个围栏中所有动物的新鲜粪便混匀为一份混合样品作为模式样品(每个处理组3份),分别露天放置,在第7、14、28、42、56、70、84、98、112、126和175 天时采样并提取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tet(C),tet(L),tet(M),tet(W)及16S rRNA的浓度。结果显示,16S rRNA的浓度在不同处理间相似,在56 d内均有增加的趋势(P<0.05);总体上看,四环素组的耐药基因初始浓度较高(P<0.05);所有处理组的tet(B)和tet(C)浓度到56 d时均增长了1~2个对数级,到175 d时又降低到初始水平,而tet(M)与tet(W)的浓度与其他耐药基因相比较高。因此,四环素耐药基因可以在废弃粪便中持续存在超过175 d,而某些基因的最初数量可能会导致错估其后的变化,其浓度的暂时改变并不能归因于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皮肤毛囊上的表达规律和褪黑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和产绒量相当的阿尔巴斯绒山羊成年母羊,分为4组,即从不埋植的对照组和3组不同时间埋植褪黑激素的试验组。试验组在埋植期间每隔一个月按照2 mg?kg-1 BW的剂量在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采集12个月(从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受试羊体侧部皮肤样品,用定量逆转录PCR (qRT-PCR)检测皮肤中PDGF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各组间PDGFA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对照组在11月时其表达量为全年最低,在12月,随着毛囊周期性生长缓慢进入退行期,其PDGFA基因的表达量也缓慢上升,并在休止期(1-4月)高度表达。而开始埋植褪黑激素后,仅第二年埋植组在翌年1月时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在2月与连续两年埋植组一样,随着绒毛开始脱落,PDGFA基因的表达量也有下降趋势;到5月,其表达量显著低于1月(P<0.05),此时新一轮的绒毛已长出体表。停止埋植褪黑激素后,仅第一年埋植组翌年PDGFA基因的表达模式和毛囊生长周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绒山羊皮肤组织当中PDGFA基因在毛囊生长期低表达,退行期和休止期高表达。埋植褪黑激素可缩短毛囊生长周期。PDGFA基因是一个控制毛囊从兴盛期向退行期和休止期转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内蒙古绒山羊骨骼肌中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并与之前文献报道的绵羊、牛、猪、鸡骨骼肌中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比较并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检测的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物种间差异较大,但总含量都在35%以上,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猪、鸡、绵羊、绒山羊、牛。绒山羊和绵羊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提示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可能是羊肉味鲜美的主要原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9个绒山羊肌肉样品中的17个与所有绵羊、牛及鸡聚在一起,牛、绵羊与猪完全分开,提示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体内与鲜味相关的氨基酸模式存在差异。本研究为揭示反刍家畜骨骼肌蛋白特性提供了重要试验依据,并对将来深入揭示绒山羊肉质特性形成的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试验通过对巴美肉羊性腺轴进行转录组分析,旨在挖掘影响多羔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分别选取双羔组巴美肉羊5只、单羔组4只,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转录组文库进行测序,然后对得到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27个样品共得到112 Gb的有效数据。差异基因分析表明,与单羔组相比,双羔组下丘脑中,上调表达基因111个,下调表达基因106个;垂体组织中,上调表达基因97个,下调表达基因142个;卵巢组织中,上调表达基因182个,下调表达基因67个。功能富集性分析表明,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在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调控排卵及卵泡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不同产羔数巴美肉羊性腺轴比较转录组研究,提供了全部的转录本信息,筛选了影响产羔数的相关功能基因,丰富和补充了绵羊基因组信息,为进一步阐明绵羊繁殖力差异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