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31.
嫁接,不仅让仙人指"服"了一方水土,还让它开出了更加轻盈跃动的花儿。您不想试试?仙人指为附生类植物,在大多数地区种植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幸好,我们可以用嫁接的方法让它适应各地的环境。下面我用图解的方式来介绍如何做仙人指的单层嫁接。当然,如果您有长势好的多节仙人掌的话,也可以每节都接,接成多层的,这样开的花会更多。  相似文献   
132.
在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下,对猪场疫病的防治,必须执行以下技术措施: 1认真做好猪场消毒工作 1.1场区门前踏3%的火碱池、更衣室更衣、消毒液洗手、生产区门前消毒池及各猪舍门前消毒后方可入内.条件具备时要先沐浴再更衣再消毒才能入内.  相似文献   
133.
<正> 去年,杭州全国丝绸科技情报站对两百位患各种皮肤病人做了诊断,证明用丝绸治皮肤病的有效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为什么丝绸能治皮肤病呢?丝绸的原料是蚕丝。蚕丝是蛋白质纤维,含有十八种氨基酸,它适应人体皮肤各种功能的需要,吸湿放湿性能好,有利于增加皮肤细胞的活力,能使血管不易硬化,能够预防人的衰老。自然界的各种尘埃人体内部的出汗,分泌皮脂等,都是  相似文献   
134.
利用机率单位法,测定常山与青蒿水提取物抗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常山、青蒿抗结肠小袋纤毛虫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13.40、99.59g/L,6h的LG50分别是12.80、48.14g/L,12h的LC50分别是8.275、27.94g/L。常山抗结肠小袋纤毛虫的LC50低于...  相似文献   
135.
将60只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5个剂量的小花棘豆试验组(A、B、C、D、E组小花棘豆剂量分别为日粮的60%、40%、20%、10%、5%)和1个对照组(F组),进行为期60d的小花棘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小白鼠日粮中添加20%小花棘豆,在60d试验期内未出现小白鼠死亡;添加40%小花棘豆,第57天出现死亡;添加60%小花棘豆,第45天出现死亡。随着小花棘豆在日粮中含量的增加,小白鼠的增重幅度明显减慢,其中A、B、C组小白鼠的试验终体重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E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各剂量组小白鼠与对照组小白鼠相比,心脏、脾脏、脑和肺脏的脏器系数变化不大;肝脏系数和肾脏系数随着小花棘豆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日粮中小花棘豆含量越高,小白鼠肝、肾肿大越严重,A、B、C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日粮中小花棘豆剂量达到20%时,就会对肝、肾脏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36.
番茄塑料大棚春提早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番茄塑料大棚春提早高产栽培就是在温室内育苗 ,大棚内定植 ,5~ 6月份供应市场的一种番茄高效栽培模式。主要在温室番茄的供应后期 ,露地番茄大量上市前这一段时间内供应市场 ,其市场价格高 ,效益好。栽培技术如下。1 品种选择在品种选择上 ,应选择结果早 ,较耐低温的早熟番茄品种。如杂 95 - 1 5。该品种属自封顶类型 ,从开花至成熟 45天左右 ,第一花序着生于第5~ 6节 ,粉红果 ,中圆形 ,不易裂果、畸形果少 ,平均单果重 1 93.7g ,商品性好 ,耐贮 ,抗病 ,抗逆性强。一般单产 75 0 0 0~ 1 0 5 0 0 0kg/hm2 ,最高可达 1 45 5 0 0kg…  相似文献   
137.
为探讨稻田在翻压等量紫云英作绿肥的情况下化肥减量施用对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托长期种植紫云英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MV+100%F、MV+80%F、MV+60%F、MV+40%F)对水稻收获期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翻压紫云英可以替代20%~40%氮肥;与单施化肥(100%F)和紫云英配施化肥(MV+100%F)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20%~60%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为5.5%~17.8%,并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15.0%~26.0%。单施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水稻产量较对照不施肥提高30.0%~39.6%,以紫云英配施80%化肥水稻产量最高。紫云英配施减量20%~40%化肥水稻产量较配施化肥100%增加2.7%~7.1%。分析产量主要构成发现,紫云英配施化肥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提高产量。综合考虑土壤理化性状、水稻产量等水稻可持续发展因素,豫南稻区紫云英翻压量22500 kg/hm2时,化肥减施20%~40%均可在此地推广,以化肥减施20%为最优。  相似文献   
138.
不同氮源对烤烟漂浮育苗氮素利用及烟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培漂浮育苗的方法,研究4种氮源(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硝酸铵)对烤烟漂浮育苗系统中氮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烤烟漂浮育苗系统中,氮的表观利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硝态氮源>酰胺态氮源>硝酸铵>铵态氮源;氮的实际利用率表现为前三种氮源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它们均显著高于铵态氮;烟苗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木质化程度等壮苗指标是以硝酸铵、酰胺态氮为氮源的效果显著高于单纯的硝态氮。尿素添加少量的硝态氮是烤烟漂浮育苗培养壮苗最佳的氮源选择。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持续稳定的养分供应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研究不同种类缓控释肥对甜玉米鲜穗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为优质甜玉米生产中缓控释肥的施用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在河北省秦皇岛、石家庄和保定3地进行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万甜2000’。共设置 5个处理,即控释掺混肥料 (T1)、控失聚能网复合肥 (T2)、聚天门冬氨酸缓释复合肥 (T3)、常规尿素 (T4) 和不施氮 (CK)。在玉米关键生育时期,测定植株干物重和全氮含量;在鲜穗采收期,测定鲜穗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并进行品质评价。  【结果】  与T4处理相比,3个缓控释肥处理均能提高甜玉米穗长和穗粗,增加单穗鲜重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提高鲜穗产量。各类缓控释肥料可显著提高玉米鲜穗产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3地平均增幅分别为15.4%、57.2%、15.4%和67.0%;3个缓控释肥处理相比,T3处理下鲜穗产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表现最优,比其它2个缓控释肥处理平均分别增加8.33%、55.6%、7.21%和22.6%。T3处理下甜玉米的食味品尝评分也有显著提高,比T4处理平均提高6.41%,同时也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T3处理下甜玉米气味、果皮柔软度、甜度等较其它处理均有大幅改善。与T4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提高了甜玉米营养品质,其中T3处理下甜玉米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籽粒N和P含量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籽粒K含量与籽粒可溶性糖、维生素C、维生素E、品尝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可溶性糖与维生素C、维生素E和品尝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聚天门冬氨酸缓释复合肥对甜玉米鲜穗产量的增产效果最好,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最高。甜玉米品尝品质和营养品质最高,品质评定达到1等级。因此,施用聚天门冬氨酸缓释复合肥可以提高甜玉米鲜穗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0.
苜蓿盲蝽在豫东棉区的寄主选择及其转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网、目测、盘拍和室内饲养方法,调查研究了河南东部棉区苜蓿盲蝽的野生寄主和栽培寄主植物种类,已发现161种,其中野生寄主植物137种,分属32个科,栽培寄主20种。研究了苜蓿盲蝽在这些寄主植物间的转移规律,表明该棉区以田菁、草木樨、野苜蓿为主的豆科植物及小白酒草为主的菊科等植物和小麦、棉花一起,构成了有利于苜蓿盲蝽发生的生态环境。抽穗期的小麦为越冬代成虫向棉田过渡的主要桥梁寄主,棉花仅仅是第1至第3代苜蓿盲蝽的侨居寄主,田菁、草木樨、小白酒草等豆科和菊科杂草丛生的地方是其第4代、第5代生存和越冬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