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8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通过对两个稻谷仓定期监测粮温数据、定点取样跟踪稻谷的水分和脂肪酸值以及稻谷带菌量。通过检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空调控温缩短了表层粮温超过25℃的时间,对于表层粮温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空调控温技术在当地具有较好的保水效果,度夏后整仓稻谷水分基本没有损失;稻谷的低含水量延缓了脂肪酸值的升高速率,对霉菌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在墙体附近和局部水分偏高区域有霉菌孢子的检出,在实际储粮过程中应作为重点关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2.
193.
194.
免疫磁珠技术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的快速分离纯化等领域,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捕获率高、特异性好的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分离方法。首先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出8株抗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效价均达到1∶1 024 000,且特异性较好。利用效价最高的腹水6-E6制备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并对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最适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选择MEST(7.0)为偶联缓冲液、磁珠直径为750 nm、免疫磁珠添加量为0.4 mg、捕获时间45 min、单增李斯特菌含量在1×104 CFU/mL时,免疫磁珠捕获率最高可达76.29%。在模拟牛奶样品中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率可达到67.71%。该分离方法可快速且特异地分离单增李斯特菌,操作简便,为快速分离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并实现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5.
【目的】 探索芝麻不同种之间的杂交亲和性,分析其杂种的生物学特征,为芝麻野生种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芝麻栽培种豫芝11号(S. indicum,2n=26)和S. latifolium(2n=32)、S. calycinum(2n=32)、S. angustifolium(2n=32)、S. radiatum(2n=64)等4个野生种为亲本材料,采用双列杂交方法,通过田间人工授粉配置不同种间组合;结合胚拯救方法获得种间杂种F1。根据杂交结蒴率比较组合杂交亲和性;在盛花期和成熟期观察杂种植物学性状特征,利用Alexander染色法进行花粉粒育性鉴定。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涂片明确杂种染色体数目及特征。选用自主筛选的胡麻属特异多态性SSR引物,分析种间杂种分子标记差异。【结果】 配置了5个芝麻种间的20个正、反交组合,共授粉2 091朵花,获得杂交蒴果370个。发现以染色体数目多的种为母本更易获得远缘杂交蒴果。5个芝麻种之间杂交亲和性的变化范围为1.18%(S. radiatum×S. calycinum)—63.33%(S. calycinum×S. angustifolium)。共有9个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种子,F1植株的花粉败育率为35.21%—100.00%,其中,S. calycinumS. angustifolium杂交组合F1的可育株比例最高,为87.68%。杂种F1在株高、株型等性状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超亲优势。栽培种与各野生种的正反交杂种F1在叶型、花型和花色表现出双亲的局部特征。栽培种芝麻(n=13)与具有n=16染色体组型的3个野生种的杂交亲和性依次为S. angustifolium>S. calycinum>S. latifolium;野生种S. radiatum(n=32)与n=16染色体组的3个野生种的亲和性依次为S. calycinum>S. angustifolium>S. latifolium。在5个种中,野生种S. calycinumS. angustifolium的亲缘关系相对最近。获得的部分杂种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观察显示,杂种的染色体数目与理论值一致。利用3对多态性SSR引物对F1植株的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真杂种比例为99.66%。杂种染色体核型和特异SSR标记结果显示出胡麻属不同种的遗传特征差异。【结论】 胡麻属5个种之间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显著,种间杂交后代杂种优势明显;S. calycinumS. angustifolium的亲缘关系相对最近,可用于芝麻优异种质创制和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其他种间杂交存在着生殖隔离障碍,可采用胚拯救、分子标记利用等手段加强芝麻野生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96.
量化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对流域环境进行生态功能的规划分区,将有助于实现流域精细化管理。本研究以典型跨省市农业流域——于桥水库流域为例,借助InVEST模型对2020年流域内农业和环境的6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粮食产量、氮输出、磷输出、固碳量、产水量和土壤保持)进行模拟,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然后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判断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最后运用K-means聚类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特征对流域进行分区规划,并提出差异化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产水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北部地区,粮食产量、氮输出、磷输出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南部,土壤保持和固碳服务的高值区则主要分布在流域的西北部。氮输出、磷输出与粮食产量,土壤保持与固碳服务互为协同关系(P<0.01),而粮食产量服务与土壤保持服务间存在较强的权衡关系(P<0.05)。根据子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将于桥水库流域划分为粮食生产区、水源保护区、森林生态区和综合发展区4个功能区,分别占流域面积的22.32%、18.69%、29.30%和29.67%。最后,针对各分区内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议,并建议今后将管理重心放在水库北岸的生态治理和区域内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