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5篇
  5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针对秸秆腐化还田环境下"土壤—秸秆—环境"关系复杂,环境干扰因素导致土壤信息时空变异大,在线实时检测效率低、不准确、过程繁琐等问题,为满足准确高效采集土壤质量信息的需求,文章提出了通过基于光电和波谱特性的光谱仪器与相应田间作业装备分析不同秸秆腐化还田土壤参数下的光谱特征变化,实时准确获取秸秆腐化深还田土壤pH值、湿度与...  相似文献   
62.
绒山羊皮肤毛囊由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共同组成,羊绒是次级毛囊长出的无髓纤维,绒毛的产量以及品质直接受到毛囊生长发育、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和一系列分子的调控。因此,研究重点集中在了绒山羊皮肤毛囊的结构特点、遗传特性、生长发育与周期性变化及其相关分子调控,这对提高绒毛产量并改善绒毛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在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规律及毛囊发育分子调控机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以期为提高绒山羊绒产量和品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3.
为有效解决现阶段生物质炭化设备存在的炭产率低、炭品质差、余气不能循环利用而污染环境、副产物不能有效分离等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废气自循环生物质炭化装备,对其炭化炉主体、加热系统、焦油回收装置、余气循环装置、温度压力监控系统分别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参数确定,并以炭化炉主体和焦油回收装置为加热和冷却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传热性能研究,最后对其进行了炭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化装备能够满足制炭、副产物回收、废气循环利用、工艺参数精确控制等要求;炉体门框上部温度分布不均,其余炉体内部温度分布均匀,温度梯度平缓,可对生物质进行均匀加热;焦油回收装置在三级冷却水进口流速分别为0.045、0.03、0.015 m/s时,冷却温降分别为:271、111、61℃,烟气温度从500℃降温到50℃,冷却效果显著,并可对挥发分中的焦油和木醋液进行分离;影响炭产率、热值、能源得率的因素顺序为:炭化终温保温时间升温速率。炭产率与能源得率呈正相关,而两者又与热值成负相关。炭化条件在升温速率3℃/min、炭化终温450℃、保温时间3 h工况下较好,在此条件下的炭得率为54.2%,热值为25 767 k J/kg,能源得率为84.8%。  相似文献   
64.
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遗传参数估计及遗传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遗传,收集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1990—2014年间54 044只绒山羊毛长(自然长度)的重复数据记录,按照不同羊毛长度将绒山羊分为三个类型:短毛型(≤13cm,SSL)、中间型(13cm羊毛长度≤22cm,ISL)和长毛型(22cm,LSL)。对毛长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发现内蒙古绒山羊个体之间的羊毛长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毛长度在5~34cm之间,而且毛长的分布规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采用WOMBAT软件的AIREML算法进行方差组分分析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短毛型、中间型和长毛型的遗传力分别是0.11、0.16和0.22,长毛型的遗传力高于短毛型和中间型,并且短毛型和中间型属于低遗传力,而长毛型属于中等遗传力。从遗传进展上看,三种类型的遗传趋势相一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且三种类型毛长的平均育种值每年分别增加0.005 9、0.011 3和0.014 1cm。研究表明长毛型的遗传进展比中间型和短毛型的遗传进展快,所以选择长毛型的绒山羊可以加速毛长遗传进展,为与其相关的重要经济性状间接选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毛囊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为材料,通过石蜡包埋技术制作皮肤组织切片,利用Sacpic染色法分析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3月、5月和10月的毛囊结构,得到了3个时期较为清晰和具有明显时期特征的形态学图片,为阐明绒山羊绒毛生长发育提供了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66.
内蒙古成年绒山羊皮肤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构建了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兴盛期皮肤组织cDNA文库。在GenBank数据库注册非冗余ESTs 392条。序列号为CD051766~CD052157。共有319个已知功能基因。未分类的基因108个;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类70个;代谢类43个;细胞结构类45个;细胞信号和传导类30个;细胞和机体防御的基因15个;参与细胞分裂的基因8个。发现了一些可能和绒毛生长有关的基因:TGFβbinding protein,EDRK enriched factor,growth factor receptor,G protein associated receptor,dermal papilla derived protein 2,homeobox gene otx2,kallikrein7,jagged-1,thrombos pondin-1 and p53 inducible protein。  相似文献   
67.
胚胎期毛囊的发生发育是决定毛囊数量、毛被类型和毛品质的关键阶段,挖掘该阶段的重要基因是育种工作者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关于毛囊发生发育相关重要基因的鉴定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进展,但由于毛囊结构复杂、细胞组成多样且细胞分化快等问题致使研究人员在完整毛囊细胞系的建立、主效基因的挖掘和基因功能的确定等方面进展缓慢。因此,了解毛囊的基本结构、发育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途径/基因,是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所在。本文对哺乳动物毛囊形态结构及其在胚胎期发生发育过程(以小鼠为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归纳总结了与毛囊发生发育相关的关键信号通路以及目前已发现的重要遗传因子。结果表明:1)胚胎期真皮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各类毛囊细胞,因此适时诱导/阻滞其分化是成功构建细胞群的关键。2)在毛囊发生发育调控过程中,同一信号通路中不同信号途径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向,如Wnt信号通路偏向于Wnt/β-catenin信号途径、Edar信号通路偏向于Eda-A1/Edar/Edaradd信号途径,而TGF-β/BMP信号通路则偏向于Smads依赖性信号途径。3)毛囊发生发育过程中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和多个遗传因子共同调控,其中Wnt、Edar信号是毛囊基板正常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信号通路,而TGF-β信号通路是毛囊各类细胞分化和毛囊向下生长过程关键信号通路之一。综上,对哺乳动物毛囊发生发育过程和机制有清晰地认识和理解,是进一步挖掘与毛囊发育相关重要基因的重要基础,其可为提高毛用型经济动物的生产性能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依据已发表的绵羊MTNR1α基因外显予2扩增引物序列。以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824bp的基因序列,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绒山羊MTNR1α外显子2扩增序列与已发表的山羊同源性为99.2%,与绵羊、牛、人、鼠同源性分别为98.5%、96.8%、82.O%和78.4%,内蒙古绒山羊MNTR1α基因第2外显子氨基酸序列与已发表的山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7%,与已发表的绵羊、牛、人和鼠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1%、91.8%、82.2%、83.1%。  相似文献   
69.
研发的温室智能施药车可以根据监控系统所收集的环境和作物信息,实现非接触式自主施药,解决自动化程度低、农药浪费严重造成环境污染、操作人员易中毒问题,为设施农业中智能化施药作业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撑。通过面向设施农业的履带式智能施药车开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哺乳动物精子线粒体是维持精子活力的关键细胞器,对精子超激活运动、获能、顶体反应及受精等过程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哺乳动物精子线粒体特有的形态特征与特异性酶异构体使其具有独特动力学和调节特性。精子线粒体中发生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是维持精子运动的重要途径,该过程产生的活性氧对精子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量可能导致精子损伤,加速精子凋亡。哺乳动物精子质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和相关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级联反应引起细胞凋亡。区别于体细胞线粒体,精子线粒体钙信号可能并未参与精子固有的凋亡途径,作为衡量线粒体功能的敏感指标,其对线粒体膜电位和耗氧量的检测研究至关重要。哺乳动物精子线粒体具有自身的遗传系统,线粒体基因拷贝数可能作为无创衡量精子质量和受精能力的标记。作者重点阐述了哺乳动物精子线粒体的结构、线粒体鞘的形成及其生物功能,包括发生在线粒体中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活性氧对精子的利与弊、线粒体参与钙稳态与细胞凋亡过程;介绍了线粒体膜电位和耗氧量的检测,简述了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讨线粒体所涉及的精子功能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